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胜过你陪他一辈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那天,我家的小侄女从外面回来,一进家,姐姐就告诉她,给她留了好吃的。她转身看到我爸,问:“爷爷,我的好吃的呢?”

我爸正忙着,听了她的问话,说:“嗯嗯,在锅里,我去给你盛。”说完,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去厨房。

我有点讶异,在我印象里,我爸是不会惯孩子的那类家长,怎么现在,也没什么两样?锅是凉的,放的也不高,完全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她已经六岁多了,其实可以让她自己去拿。但是,我爸想也没想,自己去了。

关于让孩子学着独立的做事,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意识,我自己也是。

就说孩子学着用筷子这件事,我一直不知道正确的时机是什么时候,这件事就一直拖着,导致他至今都不太会用筷子,一用筷子吃饭,就吃的尤其慢,且饭菜掉的到处都是。

而我无意中看到朋友家的孩子,三岁左右就已经能把筷子用的非常自如了。我很惊诧,我一直以为娴熟的使用筷子怎么也得等五六岁的时候。

这件事让我感叹了一番,原来,真的是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朋友大约是怕我自责,安慰我说:“没关系的,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我接受她的安慰,不过,我不赞同“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论调。

所谓的自然就会,也不过是大人虽然没刻意教,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模仿和练习了。如果完全不模仿,不练习,孩子是不可能自发就会的。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给予他足够的机会去练习。

一件事情,从完全不会到娴熟,是一个必须经历学习和大量练习的过程。“一万小时定律”说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我们当然并不希望孩子把每一项技能都达到专家级别,但是,日常的练习,肯定是少不了的。

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似乎人人都害怕困难,遇见了,不是想逃跑,就是想绕开。迎难而上的品质,是多次训练后的结果。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来说,就算是自己穿衣服这样的小事,也是个很大的困难。我家孩子关于穿衣洗漱的训练,经历了一个学期。一个学期过去了,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终于成为他应付自如的日常,再也不需要大人的插手。

人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不帮孩子做事就是不爱孩子,就是狠心的父母。

我是真的被鄙视过的:我有一回带孩子在餐厅吃饭,我坐在座位上没动,让孩子自己去洗手,自己向服务员要纸巾,自己捧着碗往嘴里扒拉米饭。就在我静静坐着,沉浸在自己的骄傲里的时候,我隐约听见有人愤愤不平的说“当妈的这样懒”的字眼,我用目光去寻找声音来源的时候,被一个精瘦干练的老太太用白眼狠狠的“剜”了一眼。

呃?什么情况?道不同不仅不能相谋,连进同一间餐厅吃饭都困难了?我确实是懒,可只有我懒点,我儿子才勤快呀?

我们养孩子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孩子做什么,而不是替孩子做什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不仅仅是因为你陪不了他一辈子,不能替他做一辈子,还因为,孩子需要在一件一件的力所能及的事里体会成就感,培养责任感。

被过度包办的孩子,没有上进心,不自信,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头儿,生活态度消极,遇事只会逃避、退缩。口头禅永远是:我不会、我不想、我无所谓。

明明是个少年,活的像个无欲无求的老人。让人总纳闷,这孩子怎么像一个提不起来的线偶人,却不知道源头就在家长的过度包办。

过度包办还会造成界限感模糊,使孩子没有责任感。

有人说,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这话一点都没错,在亲子关系中,这种界限感的缺乏尤甚。父母总是打着“爱”的旗号,无底线的进入孩子的世界。

为什么孩子摔倒了不要去扶?

从界限感这个角度来说,他摔倒,他自己爬起来,那是孩子的事。

第一时间抢着把孩子从地上抱起来的家长并不知道,抱起的是孩子,踏破的是界限。带着模糊的界限感长大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哪些本就是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我亲眼在见过一个女孩子,已经是高中生的年纪,在公交车上丢了钱包。她当时带着哭腔叫了一声:我钱包丢了!然后愣了三秒钟,掏出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哭诉。这种情况下,她找司机帮忙,更实际一点。但是,她只是抱着电话哭,别人就算有帮忙的想法,连个插嘴的空档都没有。结果可想而知,哭完了下车,她妈还有隔空捉贼的本事不成?

这样的孩子一看就是平时父母包办的太多了,没有历练过,缺乏处事经验,一遇事就慌,一慌就去找妈,根本意识不到这应该是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换言之,那是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02: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