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岁男孩当众和妈妈对打,这样的熊孩子该怎么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一天傍晚时分,我给3岁的女儿穿鞋打算带她去超市,正好家里来了亲戚,孩子在外人面前变得异常兴奋,在我的头上一通乱抓,我有些生气,大声呵斥她:“别再弄了,我打你了啊”!刚说完这话,我一抬头,孩子愤怒的一巴掌打到了我的脸上。

这突如其来的一巴掌把我打的不知所措,理智告诉我如果我此时打回去,就是在以暴制暴,会对孩子起到不好的示范,如果不打回去,我不知道会不会让孩子有恃无恐。不知道是委屈还是愤怒或者是害怕,我的眼泪竟然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没想到,事情发生没几天,网上就曝出了一段“妈妈教育12岁儿子,反遭孩子掐脖子反击”的视频,让我看得心惊肉跳。



22日,江苏盐城一位12岁男孩因弄坏了茶馆里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来赔偿,妈妈当场教育了这个熊孩子。或许是言语上引起了孩子的不满,男孩先是当众对自己的母亲大吼,随后竟动手掐住妈妈的脖子,一直狂言怒怼。围观群众都说孩子脾气不好,也有网友评论说,大庭广众之下,孩子也要面子,教育有问题......

想想自己的经历,再看看网上的视频,似乎都是在当众斥责孩子,以暴制暴的方式上出了问题,而这种“人前教子”的现象似乎并不少,甚至因为父母简单粗暴同时又当众惩罚的教育行为引发的极端事件也屡有发生。



看过这样两则令人痛心的新闻。

一则是,一名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因为考试名次稍有下滑,在晚自习时被父亲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耳光并被要求下跪。一开始这名学生不说话也没躲避,但父亲没有停下一直训斥,最终孩子选择从四楼窗户跳下,不幸身亡。

另一则是,一名14岁少年亲手残忍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平时管教他很严,他早就对父亲抱有不满,事发当天,父亲在干活的工地上,当众责骂了他,嫌他懒,让他感觉“很愤怒,伤了自尊,没面子”,而这件事也成了酿成悲剧的导火索。



专家说“以孩子的感受为基础”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追求“不打不成器”和“人前教子”。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无论在哪里,父母马上就教育。殊不知,父母当众责骂孩子的时候,会比较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自卑起来,还容易脾气暴躁、撒谎、变得懦弱、感到孤独、个性压抑等。

陕西心理咨询网心理咨询师陈晨光老师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该给孩子“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首先想到和他去沟通,而不应该去教训。

另外,父母当众责备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表现出一种行为的时候,他背后是有正面的动机。比如,一个孩子好动,或许是因为孩子想引起家长对自己的注意,如果这时家长当众训斥孩子,他就会感到特别的委屈,成年人都会觉得这样的事情没面子,同样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孩子的感受为基础,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这样他才会健康的成长。”



古人训“当众不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在《黄帝内经育胎智慧》中提出了育子“七不责”的教育方法。其中一条“当众不责”,正是告诫家长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或当着熟人的面训斥孩子。

在《爸爸去哪儿》曾经的一期节目中,郭涛的儿子尿裤子后钻进了卧室。郭涛晒好裤子,开玩笑地问“这是谁的裤子”,儿子涨红了脸:“哎呀,我知道了,你也不用一直说吧!”这一幕恰恰体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3~6岁的孩子已开始维护尊严”这一理论。

孩子越小,心理上越需要家长保护。所以,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

但是,“对众不责”并非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比如打小朋友、无故发脾气等,家长应马上制止,严肃但不严厉地告知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并马上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及时帮他分清是非曲直。



瑞典人这样教孩子

一位教育专家在瑞典考察期间,对瑞典家长“深明大义”的教育方法由衷钦佩。除了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天性,绝不粗暴干涉孩子的意志,瑞典人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是中国家长常常忽略的。

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习惯蹲下身,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这样的动作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

家长和孩子讲话,语气也是“和风细雨”式的,绝少“命令”式的说教。“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你能这样去做,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下自由选择正确的方法或做法。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就是,从不在人前教子。在瑞典人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真没出息”、“不争气的东西”等脱口而出的指责,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可能会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

这位专家表示,通过观察发现,这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来,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惧场”,甚至和地方官员谈话,他们也像往常一样保持“泰然自若”的生活常态。



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不打不成器”、“人前教育”也是为了孩子好,可真是这样吗?孩子真的会领情吗?

也许会领情,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但有可能未来孩子会一直听父母的话,而让自己在面对很多人生选择时变得无所适从。

也许不领情,用一种沉默的方式应付或是对抗,等哪天羽翼丰满时选择逃离,又或者用同样的方式还给父母。

哪一种才是好的选择?像文章开头的视频一样,那种画面你敢想象吗?



对于一个遇到类似情况的妈妈,我很庆幸那一天自己及时冷静下来,没有让视频里的一幕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

在被女儿打了一巴掌后开车去超市的路上,女儿在车上睡着了,我舒缓了下自己的情绪,开始跟孩子爸爸商量怎么对待这个事情,最后我们俩达成共识,不能“不给孩子面子”、“以暴制暴”,但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回到家里,爸爸把女儿叫进了房间,严肃的和她谈了自己的行为,还告诉她妈妈挨了她的打感觉很伤心。说完后,女儿走出房间和我说了对不起,而我也因为自己之前的态度和女儿道了歉。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其实是我的一面镜子,如果我在心理上没有学会尊重她,而一味的强调让她服从,总有一天我会无法收场。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2 18: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