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因此性别教育刻不容缓,只有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才能让孩子处理好以后的人际关系。 一、3-6岁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虽然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但只有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才会有明显的性别意识。 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多半会关注知识和兴趣,小学阶段是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因此,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对他进行性别教育,这样能够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帮助孩子以后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一般都是跟幼儿时期的经历有关。爸爸妈妈要对3—6岁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跟他们说一些性别方面的基本的知识,告诉他们如何自我保护,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二、正确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1.不要混淆孩子的性别打扮 有的爸爸妈妈没有获得期望性别的孩子,或者就觉得好玩,随意改变孩子的性别装扮:让男孩子穿裙子,给女孩子剪很短的头发。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龄较大时,会在无形中被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因此整个人变得内向、孤独、胆小。 专家提醒:从孩子3岁前就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果是男孩,父亲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陪伴在她身边。同时也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发育特点,让孩子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2.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平时的打扮,会让孩子注意到性别的差异。如果女孩有一头漂亮的长发,总是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妈妈却打扮得像个假小子一样。女孩慢慢地就会对女性形象产生迷糊,从而对女性这个性别产生疑问。 同样,爸爸人高马大,却总是不干重货,要是想让孩子明白“你是男子汉”、“男生是家里的 顶梁柱”,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缺乏应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样。男孩在3~4岁后最好是多关注下男性榜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学习到男性应该做什么,性心理发育可能受到挫折,对于性别的认识就会有所混乱。 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总是是妈妈起主导作用,就会导致宝宝自幼崇拜女性,把妈妈当成学习的榜样,时间长了,宝宝对于性别就会变得混乱。 专家提醒:孩子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的引导,爸爸妈妈在家中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3.正面解答孩子的性别问题 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为什么我还一些小朋友是不一样的啊?有时候在爸爸妈妈洗澡的时候孩子会偷偷溜进来看几眼。 不要觉得很奇怪,更不要打骂孩子。孩子只是好奇,想通过看看爸爸妈妈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爸爸妈妈用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大人反应过激有时候会强化孩子的好奇。 专家提醒:有一些幼儿园和托儿所,男生女生公用一个厕所,这其实是有些好处的。男女同上一个厕所,孩子就能自然地学习到男女的性别差异和不同的生殖器官,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性别的不同。 爸爸妈妈遇到孩子问一些性别方面的问题的话,最好是大方正 常的进行解释说明,不要故意不告诉孩子。 三、性别教育的意义 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很是关键,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性别角色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可是这种平等的前提是尊重不同的性别,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说每个人要完全一样。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后,注意向异性学习,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强大,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像是:男孩要像女孩子学习细心,关心他人,女孩要多学习男孩子的坚强勇敢。 现在提倡的“中性化”就是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兼收并蓄,并不是说要混乱孩子的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