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悲哀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谋生。
- 1 -
  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越来越多的父母,相信阶级跨越必须先对下一代“富养”,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前段时间的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章刷爆朋友圈。
  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
  按照这位高管妈妈的计算,暑假短短两个月,女儿去美国游学、请保姆照料、钢琴课、游泳班、英语奥数作文培训课的费用加起来,需要花费35000元以上。
  
  短期游学班,学生在宿舍门口贴出告示“花三万来瞅人啊?”
  许多家长对这篇文章表达了共鸣:现在的养育早已不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了,想要孩子出众,投入在教育上的时间、精力与财力,不是不想省,是不敢省。
  然而,寒门的“富养”却未必完全如人所愿。
  前两天,浙江义乌一母亲每月给孩子1200元生活费,却遭到孩子的埋怨和反对。
  “孩子居然问我,1200块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记者询问后发现,这个家庭并不宽裕,而且1200块并不包括衣服鞋子等花费,手机、电脑、旅游大宗支出另外给钱,这1200只是平常的伙食费用。
  有媒体总结了各地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其中大部分省市的消费均在一千元上下。
  从数据来看,1200元完全能应付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开销,但孩子只觉得父母理所当然应该为自己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同学的高额生活费一比,仍然心生埋怨。
  普通家庭,父母节衣缩食把孩子当“富二代”来养,换来的是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虚荣无度。
  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贵子”。
  - 2 -
  有时候,父母拼尽全力给孩子的所有,在孩子看来只是将就。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其中,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
  家庭是大部分年轻人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年轻人,用父母半辈子的积蓄为自己构筑好了生活,却反过来以私人空间的名义把父母驱逐出去。
  我一个初中同学,自幼没有父亲,母亲一人将其拉扯长大。
  他妈妈总是给他买最好的礼物、穿最好的衣服,深怕他低人一等。他自己也争气,考上了南方一所重点大学,在那个城市找了工作,寻了良缘。
  结婚时,母亲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给他们买了房,本以为接下来就可以享福清静,谁知道家庭纷争不断。
  儿媳妇坐月子时嫌弃她不会做饭,嫌弃她不会说普通话,嫌弃她嗓门太大。开始时儿子还帮衬自己两句,渐渐地,老太太看出了儿子的为难,不得不重返老家。
  
  我们父母这一代人大都吃了很多苦,都穷怕了。
  为了孩子今后能活得轻松,“富养孩子”的理论被无数家长奉为圭臬。
  孩子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小小倒影,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谈吐不凡,姿态优雅的王子公主,养尊处优,岁月静好。
  但是,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去假装身处在某个阶层。
  装得再真,也是假的,骗不了别人,只会误了孩子成长。
  你以为你倾尽全力给孩子物质,迷信孩子要富养。
  结果养出来的不是精英,是白眼狼。
  有这样一则新闻,重庆一名13岁的小学生,沉迷游戏偷拿父母的养老钱,一个半月就花掉21万。
  养女方知世道险,养儿方知挣钱难。
  孩子知道自己的欲望,伸伸手就会被无限满足,不但不感激,反而升米恩斗米仇,对不能满足需求的父母恶语相向。
  他们做不了吃苦的工作,又成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想来想去,最简单的活法还是坐在家里啃老。
  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某,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满头大汗地从事体力劳作,在小小格子间里腰酸背痛地从事脑力劳动,在向人低声下气。
  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活得青春无敌、过得光鲜亮丽,却嫌弃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这些悲剧都在警醒着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
  - 3 -
  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
  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已被人误读。
  父母们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穷尽一切也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成为被金钱控制的奴隶,要么变成天真烂漫的“圣母”。
  然而,真正的富养,富在培养见识和眼界。
  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
  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出门在外,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
  父母抛下孩子背井离乡,为了弥补对他们的亏欠,总觉得“城里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
  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的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qq空间里充斥着诉诸暴力的情绪,他们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用在适当的途径。
  他们物质上困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不算是“被穷养”,但有了基本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
  之前北京状元说“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很厉害的那种”时,中国家长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过孩子。
  如果父母平时在家就喜欢打牌,家里除了电器说明书之外,连一张带字儿的纸都找不到,不可能养出饱读诗书的孩子。
  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打造成功人士的模板,而是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方向。
  《This is Us》中,白人杰克是一个要养育三个孩子的父亲,这三个孩子中,最小的孩子兰德尔是在医院领养的黑人孩子。
  为了孩子,杰克不得不进入办公室,每天打领带,过上了自己不喜欢的、深受束缚的生活。
  有一天,兰德尔的老师打电话给他,跟他说,他的儿子智商高于常人,需要转去更好的学校。
  杰克万分惊喜,他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并且还想把另外两个孩子也转去更好的学校,但是老师说:他们不适合。最好的教育,不是你要竭尽所能给孩子最贵的,而是要尽心观察,找到最适合的。
  - 4 -
  父母自己不爱学习,却花大价钱去买学区房,听起来很感动,但其实是一种昂贵的偷懒,是在为子女教育上的不作为买一个心安理得。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没出去见过世面。这样的基因,是囿于自身以及更上一代人的局限。
  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后,都会有一种对生活的不安全,希望拼命赚钱,希望出人头地,拼命地用物质装点自己。
  而最好的富养,是让下一代人,不会是这样。
  古今中外,但凡优秀之人,都是有见识有眼界的的人。
  而获取见识和眼界最快的路径之一,就是通过阅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凯特·福克斯在《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中说,英国人如何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上层?并不是看他的财富,他开什么车,穿什么牌子,而是,看他的书柜上放着什么书,家里的食物和酒,以及房间是否凌乱。
  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复旦附中的美少女武亦姝圈粉无数,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出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
  但她并不是一个诗词的复读机,而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
  武亦姝对古诗文的爱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Facebook的创办人扎克伯格会在工作之余用大量时间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见识和开拓眼界,他的读书习惯很严苛自律,保证能在15天左右读完一本书。
  他说:“读书让我明智,让我深入地探讨身边的事,而且书中的见解,比当下多数的媒体报道都要深刻。平时我要多花时间看书,而不是只看新闻。”
  马云也是这样,从小到大,一直坚持阅读,不断刷新自己的见识,挑战新的领域。
  所以,不是在家里摆了一柜子书,孩子就会读,也不是给孩子买学区房,孩子就能成状元。
  而是在家里营造热爱读书的氛围,父母引导陪伴,共同探索,这样才会帮孩子养成终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
  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
  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的修养。
  - 5 -
  最好的富养,还要教会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善良。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
  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
  女主角成德善,父亲是老实本分的银行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有三姐弟。
  一家人本来过着平淡的生活,却因父亲替人担保失利而欠下一笔巨债,从此一家人搬进阴冷潮湿的地下室生活。
  德善爸爸是一个“滥好人”,在家里十分窘迫的时候,仍会照顾路边老奶奶的生意。
  德善妈妈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主妇,会把一筐土豆变着花样地做给家人吃,尽力呵护三个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怂兮兮的好强。
  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好像比什么都开心。
  
  给孩子很多爱,他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也许贫困的家庭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正如龙应台对于孩子的期待: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富养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下一代富人阶级生活的想象。
  是为了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坚强、坚韧,在教育中慈爱、温柔,身体力行做孩子最好的导师和榜样。
  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
  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练,才能成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02: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