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岁前 孩子可以有的9个坏习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当妈的第一年,总以为孩子再大点就好带了。然而,终于迎来孩子成长的第二年时,你却发现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这时的孩子,虽然体格上还是一个小不点,但浑身上下却有无穷的力量来“折腾”亲妈:用手抓饭、扔东西、抢东西……真有几分“野蛮人”的样子!
  让你不得不感叹,孩子生来就是坑娘的,说好的坑爹呢??(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实际上,这些怎么都制止不了的“坏习惯”,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而是成长的自然表现,过分管束反而不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爱扔东西,不要管!
  孩子正在探索物体的空间关系
  孩子总是喜欢乱扔东西,玩具、遥控器、闹钟……拿在手上不到几分钟就开始各种砸、摔、扔,家里到处乱七八糟。这才帮他捡回来呢,“嗖”的一下又扔出去了。你气得想骂人,他却一脸无辜地对着你笑。
  这种行为看似有一定的“破坏力”,但是不能管。
  真相
  对孩子来说,扔东西是个新鲜活儿。他们会入迷地看着这些东西的运动轨迹,如果这些东西会因为“扔”这个动作而破碎、发出声音,或者滚向更远的地方,孩子就会更加好奇,通过反复扔东西的动作,来思考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帮忙弯腰捡起,孩子更会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思。此外,孩子还会通过抛撒、移动物体,来感知他和物体空间之间的关系。
  妈妈应该怎么做?
  把易碎、危险的东西收起来,可以准备一个纸箱子、布团或小皮球等一些不易损坏的玩具,和孩子比赛,往箱子中投掷,看谁投得更准。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自然会慢慢戒掉“扔东西”的习惯。
  2、爱撕纸,不要管!
  管太多就是阻止孩子变聪明
  还有不少孩子喜欢撕纸,这种“一用力就能把东西弄碎”的游戏实在太好玩了!
  然而满屋子都是碎纸屑,苦逼的是妈妈!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你绝对会被气疯!
  可是,为什么这个“坏习惯”也不能管呢?
  真相
  撕纸能锻炼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孩子还会惊讶地发现,只要他的两只手往不同的方向用力,纸张就能被撕开,实在太神奇了。
  此外心理学家认为,手是孩子的第二个大脑,他的手在运动时,大脑同时也在思考。如果妈妈总是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阻止了孩子的思考。
  妈妈应该怎么做?
  给孩子一些可以撕的纸,如几张干净的手帕纸、粗糙度不一样的纸张,满足孩子撕纸的欲望。也可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撕出不同形状。
  注意避免给报纸之类的含有油墨印刷的纸张,因为这类纸张通常含有不少的铅,对健康不利。另外边缘太锋利的纸不能给孩子玩,同时注意看好孩子,以免发生误吞。
  3、喜欢光脚,不要管!
  其中的好处你真的想不到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总是不愿意好好穿鞋穿袜,不管你怎么提醒,他都喜欢光着脚丫子,颠来颠去。而一些还不能自己脱袜子的小宝宝,即便只能躺在床上,也要努力把袜子蹬掉了才罢休,这是为什么呢?
  不是说“寒从脚起”吗?为什么说孩子喜欢光脚不应该管?
  真相
  已有科学研究证明,孩子光脚走路,可以促进刺激足底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还能让孩子很好地感知地面的状况,根据地面状态调整步伐,走路姿势也更端正。
  就连日本著名鞋厂朝日(ASAHI)的设计师们都认为,0-10岁的孩子足弓还没有形成,走路时最好光脚,穿鞋只是为了孩子保暖和避免脚受害。
  妈妈应该怎么做?
  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光脚走路。当然前提是家里地板要打扫干净,戳脚、硌脚的尖锐物品也要清理掉,必要时可以给孩子穿上薄薄的防滑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用手抓饭,不要管!
  孩子只是在学怎么吃饭
  孩子吃饭是很多妈妈的噩梦,看着孩子拿着一根油腻腻的青菜在啃,小手又油腻又脏,米饭撒得一地都是,当妈的看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是,专家建议这个“坏习惯”也不要管!
  真相
  1-3岁是孩子学习独立吃饭“关键期”,当孩子自己用手往嘴里送吃的,你看到应该高兴才对。鼓励孩子自己吃,不仅能增加孩子自主吃饭的兴趣,还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和小手的抓握能力,同时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至于到处都被弄得很脏,我们要明白这是很正常的事,千万不要觉得他是故意折腾你。
  妈妈应该怎么做?
  给孩子准备独立餐椅,多给他几个勺子和碗,食物也可以少盛一些,系上围兜,让他放飞自我随意吃。总之,收拾是一定的,但准备好这些,你的收拾范围也缩小了。
  5、不爱分享,不要管!
  请保护好孩子的物权意识
  或许你还会烦恼这个问题,孩子越来越喜欢说“我的”,东西不让人碰,玩具也拒绝分享,像个小哨兵似的保卫着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出手打人、抢夺……孩子怎么会这么自私呢?
  不是说“分享是一种美德”吗?难道这也不该管?
  真相
  其实,别误会你家娃了。他真不是“自私”,只是“自我”在成长。一岁前,宝宝会把自己和妈妈视为同一个个体,当他渐渐感到“我”的存在,就会通过占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
  强迫孩子分享,只会破坏孩子正在形成的“物权意识”,以后他可能很容易就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或者常常会通过“抢夺”的方式去拿别人的东西。
  妈妈应该怎么做?
  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也不要强迫他们分享,多满足他的愿望,能帮助他建构自我。
  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后会慢慢懂得分享的这个概念。此时,我们可以多和孩子灌输分享的意义,让孩子明白分享不等于失去,分享出去的玩具都是还能要回来的。
  6、爱玩水,不要管!
  孩子从中得到的乐趣太多了
  随着孩子长大,你会发现他无水不欢,喜欢背着你偷偷打开水龙头,洗澡时不停地用双手扑通戏水,喝水时摇晃着水杯……
  绝大多数妈妈觉得,应该制止孩子玩水,不然孩子因此感冒着凉了怎么办?
  真相
  水在孩子的眼里,是自然界最神奇的东西:可以流动,用手去抓它,它却悄悄地从指缝中溜走了;还能让玩具漂浮在上面,也可以让沉甸甸的东西沉在水底……
  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还能感知不同的温度、不同物质的形态。听觉、触觉、视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激。水有无穷无尽的玩法,远比那些只会发出一种声音、或者一按就跳一下的玩具有趣多了。
  妈妈应该怎么做?
  如果担心孩子着凉或是他把房子弄湿,那就主动给孩子安排玩水游戏,如出门打水枪、澡盆游戏等,让孩子在你的可控制范围内玩水,降低他的破坏力!
  记住玩完水后及时给孩子擦干身子和头发,换上干净的衣服就OK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乱涂乱画,不要管!
  你该庆幸孩子有这个兴趣
  妈妈还会发现,只要孩子手中有一支笔,他就会信手涂鸦,管它是墙上、地上、还是桌布上,一概不理,只顾尽情挥洒手中的笔。而妈妈看到满屋子的“外星文”后又要犯难了,难道任由着孩子乱涂乱画?
  真相
  孩子爱涂鸦,说明他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千万别以为孩子不过是乱画一通,其实一个三角形、一个圈圈,或许就是他们眼中的小鸟、小汽车、小城堡,甚至是爸爸妈妈,只是这些想象你可能根本无法理解。
  如果粗暴地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渐渐不愿画画,还有的孩子会故意和父母做对,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大作”,引起父母的暴怒。
  妈妈应该怎么做?
  不要阻止,但可以告诉孩子“你在纸上或画板上画,妈妈会更开心”;还可以把画笔换成可以水洗或者容易抹掉的颜料,在孩子“创作”后及时清洗干净;或者,干脆在家里的墙面上贴上一块足够大的黑板贴纸(一种很像黑板的墙纸),满足孩子的画画需求。
  实在无法阻止,那就放宽心让孩子画吧!哪个有小孩的人家没有几面脏兮兮的墙壁呢?
  等孩子再长大点了,再给孩子规定可画的范围,渐渐戒掉在墙上作画的习惯。
  8、恋物,不要管!
  安抚物是孩子最贴心的好朋友
  有些妈妈还会发现自家宝宝有“恋物倾向”,这个物体可能是一个毛绒玩具、小被子、小毛巾,甚至一件衣服。特别是孩子睡觉前,这些小东西就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就会哭得浑天暗地,怎么哄都不管用!
  这算是“怪现象”吗?要不要管?
  真相
  宝宝对物品依恋的倾向,并非“恋物癖”,是安全感的补充,而非兴奋感,因此并不等同于“恋物癖”。刻意让孩子和自己的安抚物分离,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多的焦虑和不安,比如晚上会睡得不好,甚至会变得特别爱哭、爱发脾气等。
  妈妈应该怎么做?
  尊重孩子对安抚物的依赖,同时要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安抚物的存在,归根究底代表的是父母的关爱及安全感。
  此外,父母平时可以多留心,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然后用它们来替代依安抚物,慢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会对一件物品过于依恋了。
  9、乱拆东西,不要管!
  孩子多点创造力是好事
  两岁左右,孩子还会发展出一种“新技能”,那就是喜欢把自己的玩具、家里的遥控器等物品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悲剧的是,孩子只负责拆,不负责装,看到满地的小碎零件,哪个当妈的还能淡定?
  真相
  爱拆东西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很强、行动力也很强,此外这类孩子一般做事也比较有耐心,注意力也更集中,而且因为拼装玩具需要脑、手、眼配合,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也能大大地提高。
  妈妈应该怎么做?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拼装、拆卸的玩具,如可拼装小汽车、积木、插塑等,满足他们的“破坏欲”。(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如果孩子拆了某件玩具,还可以引导孩子一起组装,和孩子分工合作。这对他的观察力、认知能力以及探索兴趣等都非常有益。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07: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