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4种家庭 最能培养出优秀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让孩子上最好的早教班,最好的幼儿园,不惜重金买下学区房,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但是实际上,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用钱砸出来的。在家庭教育中有句用烂了的话,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
  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更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
  漫画家几米曾经说过“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至少伤痕是看的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
  然而,有些家庭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好好沟通、好好说话”。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但说出口的话,却句句带刺:
  你看XXX多懂事,你看你,连人家一半都没有!
  我看你就是成心折磨我的,你还嫌我不够累是吗?
  我真是被你气死了!气死我你就高兴了!
  别叫我妈妈!我不是你妈!
  曾经有个孩子,被妈妈批评后很难受,当她试图告诉妈妈自己的感受时,妈妈这样回了她一句:“你怎么这么玻璃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在社会上还怎么生存?”
  这位妈妈的想法似乎有她的道理,但是这样的逻辑就好比:
  “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没事,我多捅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为我死了……”
  很多人会以为,“打击式教育”能让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如果换做我们是孩子,我们根本就不想接受这种方式的教育。
  打击就是打击,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打击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过是给自己的粗暴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而已。
  要知道,孩子内心的能量就这么多,当快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探索世界、发展自我时,被父母过度苛责数落的孩子,可能正孤独地坐在某个角落舔自己的伤口。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变得更优秀,那么首先要明白,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心悦诚服、打心底就愿意接受的。
  只有给孩子一个气氛轻松、平和的成长环境,孩子才会在成长的路上没有后顾之忧,朝着自己想探索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不“瞎唠叨”的家庭
  “恶意”的话不能说,那么“关心”的话可以经常说、反复说吗?
  并非如此!
  一个爱唠叨的妈妈,可能会经常在孩子的耳边说:
  怎么这么不小心?又弄脏衣服啦?你看你今天都换了几件了?
  你看你玩玩具都入了迷,又忘记喝水了!记得妈妈说过的吗,多喝水才健康……
  你又不换鞋子就进屋子啦?这样屋子容易脏,妈妈收拾起来很累的,你看我一天到晚都在忙……
  吃饭吃这么慢,等你吃完天都黑了(孩子赶紧加快速度)……但也不能这么快,对消化不好……
  外国有学者把这一类父母命名为“直升机父母”,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视着孩子的吃饭、玩耍、学习、社交……并随时准备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够好。
  这样的父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然而,往往会给孩子一种控制欲很强的感觉,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父母看在眼里,念在嘴里,一点自由的空间都没有。
  此外,孩子还会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让孩子产生怀疑:“难道我真的什么都做不好吗?”这样的唠叨不仅无法让孩子进步,还给他们贴上了各种负面标签,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变得更好,请停止唠叨,把冗长的一段长篇大论变成简单的一句话。
  比如,要让孩子换鞋,坚定地说“换鞋”这两个字,显然要比“……%#¥&不换鞋是个坏习惯*&&%##@@¥blabla……”简洁多了。
  针对事情本身,不对孩子做过多的负面评价,孩子自然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努力做到更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爱阅读的家庭
  想要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历年来我国各省高考状元的采访记录就知道了:
  2013年的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说,父母从小陪她一起阅读,推荐适合的书,培养她的语感,和她一起成长和进步。
  安徽状元董吉洋谈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时也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今年的浙江省文科状元王雷捷分享,自己的母亲虽然学历不高,却是个爱读书的人,“只要学校老师推荐什么书,妈妈一定会给我去买来。”
  阅读不应该是高知家庭的专享活动,每个妈妈都应该把这件事作为孩子启蒙的重点来抓。
  但是,很多妈妈发现“我也想让孩子多看书,问题是人家不爱看啊”,久而久之,秉着“勉强没有幸福”的观念,索性就放弃了这件事。
  实际上,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看书、爱看书,阅读习惯完全靠父母引导。尤其是对低龄孩子而言,他压根不知道阅读对自己有何意义,当妈妈要求他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书时,孩子会非常抓狂,内心潜台词“为什么妈妈不让我动?我想玩积木,我想抱洋娃娃……我讨厌这样坐着!”
  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也是有“软肋”的,那就是他们非常喜欢爸爸妈妈的陪伴,很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
  只要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鼓励,即使是他们原本觉得很无聊的阅读,也有可能变得有趣。
  所以,想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参与到孩子当中来,这样孩子才会自然而然地爱上读书,习惯读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父母恩爱的家庭
  最后,如果我们前面3点都做到了,但是夫妻之间关系并不融洽,背着孩子推推搡搡,当着孩子的面撕破嘴皮……很抱歉,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和“优秀”的目标渐行渐远。
  2014年美国心理学者Melissa W. George等人追踪235名6岁儿童多年,发现父母若常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在他们12岁时更容易出现情绪性的饮食问题,如厌食、暴食后催吐等。
  2015年心理学者Leslie Frankela等人追踪96位8个月大的幼儿发现,若夫妻吵架较多,就算是在孩子入睡时争吵,也会导致孩子2岁时出现情绪匮乏或退缩(反应平淡,该高兴时不高兴)。
  可以说,亲眼目睹父母吵架,是孩子心中最恐怖的画面,会动摇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基石。要知道,孩子首先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然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父母恩爱,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能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安全感和正能量。
  因此,当父母双方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有分歧时,应及时调整好情绪再和对方沟通,做到对事不对人。
  如果孩子因此感到害怕了,事后可以这样安抚孩子:“爸爸妈妈因为意见不同有点生气,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不会影响我们的感情,也不会影响我们爱你……”
  父母之间亲密融洽,营造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在爱中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内心阳光的人。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06: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