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砖+之后.析印对华关系的微妙走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金砖+峰会期间,习近平会晤了印度总理莫迪,习近平对莫迪说:“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莫迪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与习近平握手时间最长,他还向习近平耳语了几句,习近平面带微笑,直视前方。可以说金砖+峰会,中印互动尤其引人关注。会后五国共同发布的《厦门宣言》,会不断抵消外界泛起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这至少在五国内达成了共识。而洞朗引发的中印不信任危机也暂时告一段落,两国关系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实仅靠一两次世界顶级峰会,就能彻底解决国家之间许多深层次的的矛盾,似乎言之过早。暂时可以达到求同存异或者暂时缓解矛盾的目的却是可能的。从务实的角度看,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贸易全球化时代,合作互利带给区域和两国之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现在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会牵动世界格局的动荡和不安。二战以后,本来世界和平成为主题,不应该继续发生许多次局部战争。但是随着美军几乎以极小的代价就成功弄死伊拉克、利比亚政府,差点弄死叙利亚政府以及发生在阿富汗长达十数年的战争,世界普遍认识到“利益”才是强国最重要的目的。没利益,一切免谈。不然,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阿富汗距美国十万八千里,与它有毛关系呀,这几个小国谁能威胁到美国的疆土啊。可以肯定的说,世界上发生的军事斗争包括军事威慑、经济斗争包括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制裁。文化战争包括虚无他国历史和政治斗争包括“民主”颠覆别国政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坚决维护二战以来形成的以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在此背景下,凡图存复兴的民族,在走向强大过程中,要求有一个公平、公正、互利双赢的新国际秩序一定会受到遏制和制衡的。



近五年来,中国根据自己的复兴目标,面对国际战略棋局变化,一方面实施供给侧改革,挤水分,促进国内消费的繁荣。另一方面实行多边主义,通过一代一路,打造多边贸易格局,应对某些国家的贸易壁垒,以避免被某些国家所绑架。这些措施相应的降低了贸易战所存在潜在的风险。金砖+就是明显的例证。
印度需要经济发展,印度要确保印度的发展目标,自然也要有一整套国家发展战略。他也不会单存依赖与少数国家的贸易,发展本国经济,谋求本国利益。也必然与其他国家发展经贸关系。
从地缘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来看,印度与中国的许多贸易伙伴发生重叠。这在客观上必然使其视中国为现实的竞争对手。这种竞争即可以是互利共赢,也可以是相互排斥。任何一种战略都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根本目的的。直观地看,中国有一带一路,印度有亚非经济走廊。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
那么,金砖+峰会之后,印度应对中国的崛起所谋划的未来战略走势会如何呢。
往好了说,中印今后的关系,就像在金砖+峰会所取得的成果那样,两国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前提下,抱团共同抵御。在领土问题上,遵守实际控制线,不再发生越界侵入事件。待时机成熟时再签订边境勘定界约,一举解决问题。从根上去除两国矛盾的根本发生点。在经济上着眼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深化和扩大贸易交流。在外交上奉行睦邻有好的国家交流方针,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展开沟通,以加强双方的互信。在军事上,加强军事协作,设立多角度沟通渠道。以维护亚洲稳定为中心,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达到互相谅解。
以中印两国现实的国力,采取军事对抗,无疑是最坏的选择。从国际现实来看,具有相对对抗能力的当事国,战争肯定不是第一选项,这也是国际公认的道理。就像美国与中国,美国与俄罗斯一样,他们之间如果发生战争,谁也承担不起巨大的毁伤后果。因为这样国家之间的战争,从根本上说,已经不是局部战争或者国土防空这一概念所能解释的,战争双方可以从遥远太空、空间、海上、海下、陆地就可以对方的战略目标进行精准的毁伤。战争带来的军事和民间伤亡,不能以局部战役来解释。更不能以某一角落各军兵种的对抗来解释。现在可以说:已经不存在”边境冲突“这一概念。而是对对方的政治中心、经济心脏和发展引擎等战略纵深的大面积毁伤。但是并不是说博弈和斗争就不存在了,今后的博弈和竞争,一般情况下会以另外的形式存在,而大规模毁伤的军事选项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印度不会看不见这样直接对抗所带来的后果。因此着眼于解决双方存在的矛盾根本点是破解心结的重要课题。
展开来看,中印边境纠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问题是中国承认实际控制线,印度是否承认。印度边境的眼光是否由历史转为现实。是否放弃扩张主义政策。印度东北部闹独立的邦最大的是阿萨姆邦和曼妮尔邦。这几个邦与中国历史联系最为紧密,要么就是华人所建,要么就直接归中原王朝管辖。1242年阿萨姆邦、锡金、不丹成为中国一部分,到清朝时虽分离出去,但仍然是清朝的藩属国。锡金、不丹、和阿萨姆邦从来就不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度东部从来就不与中国交界。而锡金疆土的大部分直到1890年前仍然是中国领土。所以毛泽东从来没有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部分。
1962中印反击战,中国共拿回自清政府以来在中印边界丢失的3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云南省。同时没有归还的还有一架米--8直升机。有些人还认为我们吃了亏。这是印度心中之痛。但是印度从来没有反思而是刻意回避她支持西藏叛乱和”前进政策“肆意蚕食中国领土的事实。即使到目前,它的各个党派仍然罔顾这个事实。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政策。这本身就为解决边界纠纷埋下的隐患。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双方根本不报道入侵边境事件。而中国有些人那时候认为存在的边境争端对中国有利,“有所不为”,留给后人解决更好。双方似乎默认了这个现实。其实印度根本没有理会中国释好的意思,暗地里继续实行它的针对中国的强军政策。1998年,印度核武器有了进展,开始测试。在以后的时间里,印度还拉拢东京、河内会谈讨论“三国协议应对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恶意扩张”。同时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自己的基础设施项目,部署战斗机、巡航导弹和山地作战师及山地打击军。
今年5月,印度愈发有倒向美国一方的姿态,莫迪意外的拒绝访问北京,我国旨在打造“新丝绸之路”的高峰论坛在印度缺席的情况下进行。6月25日莫迪访美。双方商定印度购买美国先进武器,美国把巴基斯坦武装组织列入恐怖主义黑名单。美国曽经想让俄罗斯扮演中国北方的敌人,没有得逞。在了解莫斯科和西方不可能靠拢后,美国把拥有相当人口和与中国有共同边界的印度拉拢到怀中。美国政论家弗里德里克.恩达尔援引特朗普政府一位匿名人士的话说“永远不会有美中战争,但是会发生中印战争”。差点被他言中,中印以毫发之差,规避了因洞朗引发的大规模毁伤的战争行动。
今年9月4日,莫迪任命西塔拉曼为印度首任国防部女部长,外界评论她“强悍、有效、精明”。这位强悍的女部长协助莫迪推动斥资1、5亿美元的旧武器改造与换代计划。同日巧合的是《印度时报》称:“印度政府准备依靠各种卫星,让边防部队能时时掌握周边形态”。今年六月印度发射的“制图--2”遥感卫星的分辨率达0、06米。
今年9月6日,金砖+峰会后,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在智库演讲时宣称“印度面临着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同时开战的潜在威胁”“我们北边的对手正在秀肌肉,他们采取切香肠的战术,逐步侵占我们的领土,测试我们的底线......我们必须警惕”。此外印度多家媒体7日宣称“洞朗对峙还没有完”。
《印度时报》网站9月10日说:印度边境公路机构修建的61条边境公路可以避免洞朗事件再次成为焦点。印度《经济时报》网站9月10日还说:“印度未来数年要修铁路抗衡中国的边境计划”。
国内有些专家乐观的看待这些言论,认为:“印度是文官政府,军队对外交的话语权有限,不会有影响”印度的对华政策,”也许这只是印度某个人的即兴发言“。笔者希望这是真的。


印度外交思维定位来源于印度特有的逻辑。印度人没有是与非、对与错的明确定义。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只有朋友和敌人,不存在中性思维。这使得他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总是采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发展到国家关系,使得印度难以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邻国的关系,要么是敌对关系,要么是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关系,平等的伙伴关系很少见。印度还有固执和狡诈的特点,一方面印度偏爱说“不”,来体现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比如印度对南亚邻国,基本上是用说“不”的方法实现其主导权的。另一方面,印度偏爱投机性行为。比如1974年印度拟定的核试验代号为“佛祖的微笑”骗了世界,1998年核试验也骗过了美国。事后美国一位高官公开表示“我们上了印度人的当,我们一直以为印度不会采取任何冒险行动”。所以印度有时具有冒险特点。
中国有“恶意”吗。中国自“有所为,有所不为”之后,即承认了锡金是印度的一部分,也没有暗中支持东北邦的独立要求。更没有支持印度的毛派主义运动。也没有向印度提出1890年割让出去的领土要求。中国没有恶意,只有善意。
历史上亚洲从来没有一个时间段内印度和中国同时强大,中印两国如此接近并且存在争议,影响范围互相重叠。
有专家分析“边境问题仍没有解决,指望中印建立高度政治互信或者排除再次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不现实”。印度《印度斯坦时报》9月5日说:“很难看到印度和中国成为亲密的朋友”。再回看历史上印度的邻国政策和它特有的国家民族特点。以及夹杂的国际棋局中的美、日、越的成分,很难说中印之间会成为象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那样而成为好邻居。


但是中印之间,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现在看来,印度对华关系的未来战略走势,有可能存在几种情况。
一、承认目前的边界现状,与中国签订边境界约,切切实实的发展与中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双赢。为和平的亚洲和世界做出负责任的贡献。这是中国愿意看到的结果。
二、不改变边界现状,等待时机,一旦印度的国力和军事力量强于中国时,并且中国发生了某些剧烈的变化,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变现状。就像苏联被“民主”肢解一样,国土面积缩小,国力衰退。导致欧盟不断的东扩。它或潜心等待中国发生这种变化。
三、针对中国的多边贸易政策,拉拢亚洲、太平洋沿岸、非洲等国家,发展他自己的亚非经济走廊。牵制遏制或者制衡中国的发展,也可能寻找机会开启与中国的有限贸易战。
四、谋算另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代理人来制衡和遏制中国。通过加入美国国际棋局,利用传统强国的力量,协调与日本、越南包括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非洲、欧洲一些国家的立场,遏制和制衡中国的进一步崛起。
五、采取边境摩擦措施,就像洞朗一样,利用小摩擦,达到目的。印度自己认为,把巴基斯坦的个别武装,列为恐怖主义,就是它参与金砖+峰会的成果。
上述二、三选项,基本是在叠加的情况下或可采用的遏制和制衡中国的方法。存在这种可能性,并不一定认为印度对中国抱有敌意。这也是大国博弈的常用手段。
不管怎样,中国复兴战略已经制定,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与各国的合作,是历史的必然。在合作的同时,居安思危,时刻警惕国际及周边事态,切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对印度抱着友好的愿望加强合作与交流,同时也要抱着警惕的目光去观察印度对华战略的微妙变化。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12:5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