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美甲笔试 美甲手試 拔毛考试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好在25岁之前想明白的七件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04  关于人脉:一直施恩才能维系的,叫劳动性人缘

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经常拿一些好吃好玩的讨好同学,结果他有好吃好玩东西的时候,大家围着他转,一旦他没有好吃好玩的,大家对他就一下子冷了下来。而另外一个同学学习好、有什么难题问题问他,一准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虽然从未试着去讨好同学,大家却都喜欢和他玩。

类似这样的情况,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以前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隐约觉得这两种人社交效率完全不同,却没有清晰的思路说出两者的区别。

《认知突围》作者的分析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他沿用了资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的概念,把人缘分为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

劳动性人缘需要时刻维持在劳动状态,也就是得一直处于施恩状态。他在大部分情况下十分被动,所维系的关系也十分脆弱。看似拥有许多人缘,可是一旦他拒绝别人的请求或者停止施恩,前期的积累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资产性人缘建立在个人的吸引力,来自于潜在的受益期望,哪怕你什么恩惠也不施,仍然有好人缘在。

这种资产,可以是财富、权力、名气、美貌,也可以是才华、品味、性格魅力、甚至有趣程度。资产性人缘,人人都想跟你建立关系、交换资源,和不和一个人“建交”,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除了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资产性人缘需要前期积累。

25岁之后要慢慢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靠自己的个人价值吸引资产性人缘,成为别人想认识的人,不能一直是一个不起眼、不重要的边缘人,总靠施恩维系人脉,总是抬着头仰望优质人脉。
05  关于能力:普通的人找工作,稀缺的人被工作找


在其他人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永远有一群人不愁工作,他们在职的时候是公司的重用对象,一离职,猎头挤破头地给他打电话。

是什么让他们在雇佣市场取得主动地位?是稀缺性。普通的人找工作,稀缺的人被工作找。

《认知突围》的作者问了一个问题,环卫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对城市来说又极其重要,为什么他们的收入如此之低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报酬,不是按劳动的辛苦程度来算,也不是按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算的。单位时间的劳动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我们是按能力的稀缺程度来拿报酬的。

环卫工人的工作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就是工作内容辛苦、工作性质重要,也无法拿到高报酬。重要和稀缺是两回事,辛苦程度和创造的价值也不一定成正比。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以稀为贵。所以想找到高报酬的工作一定要修炼稀缺的能力。在能力发育的过程中,永远问自己:我是否掌握了一般人不会的技能?

横向上,看一下哪个领域,缺口大,就业人员少?选门槛高、可替代性弱、经验值钱的专业学。

比如当医生,随着积累,经验会非常值钱,可是如果是办公室文员,经验就不太值钱,稍微一两年就是天花板。

纵向看,同样的技能,我是否比别人专研得更深、完成得更有效率?

烂大街的“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当然比不上“可以用英语流利地交流”,折腾一晚上只能做个平平无奇的PPT当然比不上一个小时就能做出让人惊艳的PPT。纵向的稀缺,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06  关于工作:格局小的精明,会毁掉一个人


职场里总是有一群爱横向比较、爱计较的人:同事偷懒,我为什么不能偷懒,同事拖拉,我为什么不能拖拉?一个办公室上班,凭什么我多做事?这不公平!老板就给我这么多工资,我为什么要多做事?拿固定的工资,少做点事,我就是占了老板的便宜了。

这是一种格局特别小的精明,当你发现同事里都是这样的老油条,最好赶紧离开这个公司。这种对价值的计算实在太目光短浅。

《认知突围》认为,很多人把工作当成计件奖赏、计时奖赏,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折合方式。格局大的人,不会这样算,格局大的人着眼于自己的成长,着眼于自己的能力发育。那种和同事和老板看似精明的斗智斗勇,其实是职场的慢性自杀。

据说,现在每个人一辈子平均要换8-10份工作,也就是你已经很难在一个公司待一辈子。

每个公司都只是你成长的一个阶段,请尽可能地从每一份工作里汲取养分,尽可能地成长,为下一次出发积蓄力量。

07  关于努力:别再拿“我懒”当遮羞布了


《认知突围》的作者蔡垒磊问过很多人:“你认为自己懒吗?”结果90%都认为自己懒。认为自己懒,背后的意思其实是:我可以变得更好,只不过我懒。

他认为,懒的根源其实也在于认知能力受限。就拿学习来说,因为认知不足,所以搞不清楚学习有什么用,所以看不清接受教育和未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之间的强联系,所以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听过一句反鸡汤的减肥语录:别老说减肥减肥,说得好像你瘦下来就不丑了。关于懒,《认知突围》也说了一句反鸡汤:别老说自己懒,老把什么都归结为自己懒,说的好像勤快就能怎么样似的。

“懒”更像一块遮羞布,就像一些差生的家长喜欢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懒,不肯用功。”所以就算孩子只考了十几分,也仍然可以继续当一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到底聪不聪明,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孩子接下来的人生,都要为不肯用功承担后果。

因为懒、不肯用功所以学习差,听起来比很用功但还是学习差,似乎更体面一些。所以懒成了最好的遮羞布。

如果扯掉这块遮羞布,真实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5岁之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之后有些事情拎不清,社会对你就不会那么宽容了。这些道理,你越早明白越好。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4-20 04: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