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老人总爱追着喂饭、骗孩子吃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如果你家老人有这些习惯,你真该知道背后原因。
最近收到一些妈妈们对奶奶或姥姥们吐槽的留言,今天幼儿说给大家说说老人们如此“执着”的背后心理。
幼儿说选了两位妈妈的故事,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两种“哄饭老人”。
故事1:
旦旦小朋友5岁了,旦旦妈妈因为一次晚饭气炸了。为了让旦旦吃完一碗饭,奶奶骗了旦旦4次!
奶奶:“乖,快吃,吃完让你看十部动画片……”(十部?想想都不可能!)
奶奶:“快吃,你不吃我就全吃光了!”(从没实现过。)
奶奶:“你到底吃不吃?再不吃我以后再也不做饭给你吃了!”(这句话重复了不下100遍,每天热衷做各种吃的给孩子,还是奶奶的最爱。)
奶奶:“你还不吃的话,晚上我让怪物把你抬走!”(怪物?只出现在童话故事和奶奶的恐吓里。)
旦旦妈妈说,跟奶奶沟通了无数次,奶奶总说:“我受不得让娃儿饿着……”
为了让孙子孙女吃饱,各种手段和哄骗都来了,这是第一种“哄饭老人”。
故事2:
丸丸小朋友1岁8个月,吃饭时除了看电视,还会玩玩具,往衣柜里、桌底下钻,有时还跑到了街上,姥姥在后面气急败坏地一边追,一边呼唤丸丸停下来吃一口再玩。丸丸妈妈抱怨,说孩子的这些吃饭坏毛病都是姥姥惯出来的。
丸丸妈妈尝试跟姥姥沟通,让孩子自己吃。姥姥一会说丸丸妈妈也是被自己这样“追”大的,一会说孩子会把饭撒地上,一会说孩子会弄脏衣服,一会又说让孩子自己吃永远吃不饱……
为了让孙子孙女吃饱,自己多苦多累是小事,孩子吃饱才是大事,惯出了孩子各种坏毛病。这是第二种“哄饭老人”。
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发现,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那样!那些年轻时经历过贫困的老人,更是如此。纵观我们身边的一些家庭,大家常常能发现,那些幼年时期或年轻时家境较好的老人,他们面对孙儿的吃饭更容易放得开,相比之下,那些经历过贫困的老人,他们似乎着了魔一样,无论如何都要把饭食塞到孙儿嘴里才心安,否则有些老人会沮丧,甚至会生气或发怒。
这些老人如此“执着”的背后,是哪种心理在作祟?
▷一个来自我奶奶的故事
奶奶6岁那年有一天,她母亲从外面做工(当短工)回来,一言不发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面饼给她吃,然后转身帮她倒水。眼看母亲慢慢地在前面走,没走几步就软绵绵地倒在了地上。她吓坏了,亲戚们赶过来一摸,没气了。后来有经验的老人一看,估摸是3,4天没吃了,饿死的。奶奶的父亲忏悔, 好几天喃喃自语,说“这婆娘早上才给了我一块馍馍……”
奶奶后来当了妈妈,有吃的总是第一时间给孩子们吃;后来有了孙子孙女,有吃的也总是第一时间给孙子孙女吃,生怕他们饿。
▷一个来自我舅妈的故事
舅妈小时候有位大哥,10岁就死了。
她记得自己5岁那年,她大哥大病了一场,她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跪在别人家门口,乞求给一碗粥。那户人家心地好,听到孩子病了,便从锅里勺出了一碗稀粥。母亲得到稀粥后欣喜若狂,给自己儿子喂了大半碗,剩下的全部给了女儿吃。舅妈说,直到现在,她还常常记得当时母亲一边喂着自己,一边舔着干枯的嘴唇的情形。后来,大哥还是由于饿得过多营养不良,10岁就死了。
再后来,舅妈自己有了孙儿,因为追着孙子喂饭而被儿子指责。
她说忍不住啊,看着孙子不吃饭,常常会想到自己去世的哥哥……
有时听到老一代的故事,作为年轻的一代人,虽然感伤,但始终难以理解。后来有人对那些经历饥荒和贫穷的那代人有过研究。
▷荷兰的研究
最著名的当属科学家们对荷兰近代史上的一次严重的饥荒的研究,荷兰人称之为“饥饿的冬天”。饥荒期间,不仅婴儿死亡率上升,婴儿发育迟缓也是非常普遍。科学家们发现,经历了那次饥荒的人,普遍存在心理高压,内心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他们不安全感的表达形式,常常表现在对食物的存储和对物质的拥有方面。
比如喜欢把吃的东西一大袋一大袋地放冰箱里,常常发霉过期了也不知道;
又比如强烈地把东西占为己有、热衷储蓄、不爱花钱……
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同时科学家们也发现,尤其是那些母亲们,常常会有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强烈焦虑。
多少爸妈看到了自己家里老人的影子?
那么表现在中国色彩的带孙上,便有了各种手段哄骗、为了让孩子吃饱而追着喂食的老人。因为经历过缺乏和贫穷,老人们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带孙的老人要把食物塞进孙子孙女的嘴里才踏实。
这是他们把自己的不安全感,毫无意识地强加到了孙子孙女身上。他们在各种耍手段哄骗孩子吃饭,其实满足的是自己的心理需求(虽然他们不知道,他们也不愿承认)。这便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的典型。这些老人们的做法,根本原因也是出自于真爱啊。
▷除此之外,这些经历过贫穷的老人,可能会常常这样给孩子传达心理压力
比如无休止地跟孩子说赚钱多辛苦、生活多艰难;
比如常以口头禅“没钱,别碰”等粗鲁对待孩子;
比如爱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知道这个花了多少钱吗”……
老人强烈地给孩子施加对金钱或生活的心理压力,结果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不安全感。
▷这些“追饭”、“骗饭”老人,为啥常常听不进解释?
美国普林斯顿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说,物质贫乏对人的心理压力,会让人从此陷入一个思维陷阱,不能自拔,这便是心理上的“贫困病”。
难怪,老人们常常固执地听不进年轻父母给他们传达的各种想法,尤其是养育孩子的看法。对于那些经历过贫穷的老一代人来说,过去的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会让他们认为“给孩子吃饱”是第一原则,而对年轻父母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更重要。
▷那么,年轻的一代父母要如何跟老人沟通呢?
第三方的权威或知识有时能帮到忙。比如家里刚好有医生或老师等权威声音、科学的电视节目或知识的传授。年轻的父母鼓励老人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新知识。除此之外,年轻的父母要重视“尊重”——有研究发现,那些喜欢跟年轻人对着干的老人,他们常常有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就是寻求他人的认同感,有些老人便表现在带孙儿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果年轻人不理解老人的这种心理需求,便会导致矛盾激化。
所以,没事儿时多给予理解和适当认可吧!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19: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