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这样一个学生: 孩子的妈妈是全职主妇,爸爸工作很忙,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平时兄弟俩都是妈妈带。但是妈妈说话常常会被置若罔闻,让他先写作业他却在电脑前坐一整天;说多几句甚至会动手打人。儿子习惯性上课低头玩手机游戏,有时索性假装睡觉。
可以看出来,他们母子之间有一道隔绝的屏障,母亲很急,像一团火,儿子冷淡,像一块冰。
这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痛。那个曾把你当作全世界的孩子,你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为他出钱出力,操心着急,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失去了他。他的世界你进不去,你的话题他不关心。明明都是尽职尽责的父母,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2 “陪伴是最好的爱”是时下流行的金句,于是很多职业女性对孩子充满愧疚,甚至纷纷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其实只有陪伴远远不够。
例子中男孩的妈妈,虽然成天在家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却极少和孩子有真正的交流。小儿子玩玩具的时候,她就在一旁玩手机。对于大儿子的管教缺乏原则,让他吃饱穿暖就好,其他的都放任自流。
我们容易将”陪伴“简单地理解为"在场",其实陪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更在于交流的质量,通畅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3 另一位家长,跟我分享过一件事。有一天她13岁的女儿说:“我想自杀。”
她虽然心里一紧,却还是淡定地回答:“活着确实辛苦。不过,青少年自杀是要上社会新闻的。大家都会一位我们虐待你,是狠心又愚蠢的狼妈虎爸。我们说不定连工作都得丢,又没办法跟人解释,我只是尊重女儿的选择,这是爸妈应该做的……”
她认真的可怜样儿把女儿逗笑了。后来女儿说,觉得爸爸妈妈很了不起。这个女孩儿现在18岁,跟妈妈无话不说。妈妈很自豪地跟我说,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还愿意跟父母好好说话。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温暖有爱;懂得聆听的父母,才懂教育。 4 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长”意识太强,永远一副我比你懂、你就得听我的的模样。激动起来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种近于诅咒的话都说得出来。
而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如果他不认同你,你就没办法教育他。而想获得孩子的认同,你首先要认同你的孩子。
讲认同这个问题,很多家长有一个困惑——他的想法那么蠢,我也认同吗?当然。无论多离谱的想法,他愿意跟你讲,就是跟你亲,你最好的选择就是珍惜这种信任。
我后来这样跟开头提到的孩子对话:
他:“你在浪费你的智力天赋你知道吗?” 他:“没有浪费。我的天赋在玩游戏,王者荣耀一个月就上了黄金。” 我:“你以后想干什么?” 他:“我想去企鹅电竞,做职业电子游戏选手。” 我:“电竞确实是一条路,但不是你想象中天天玩游戏那么轻松,需要天赋和夜以继日的练习,比读书还要辛苦。那些设了电子竞技专业的都是重点大学,等到那时候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就晚了。” 他:“真的吗?这么难啊,我都不知道。” 我:“是啊,你对电子竞技有爱得这么深吗?在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之前,把目前能做的一切做到最好,在选择的时候才有随心所欲的资本。你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 他:“可是数学好难啊。” 我:“多做点题就会好起来。”
那天他没有抱怨,安静的做完了一套拓展题。 5 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脆弱不堪、阴暗不甘,是撒娇,试探,发泄,更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沟通方式。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次心理地震,倘若父母无法做他们的后盾,他们就会慢慢关闭交流这扇门。
小的时候,你不听他说“混账话”,以后,可能就永远听不到他对你讲真心话了。凡事一板一眼,永远摆着一副大家长脸孔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太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少说一句,孩子就变坏。可世事就是这么奇怪,你越担心他学坏,他越往坏了学。
人们常常热衷于讨论穷养还是富养,其实原生家庭的好,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平等与信任,交流的顺畅与彼此的理解。
能坦然地在父母面前展露阴暗面的孩子不容易变坏。他们相信爱,懂得信任,人生自然而然地向着光明那方。他们不会把挫折当成失败,因为从父母那里,他们获得了做自己的底气:不管自己成为了什么样的人,都不会失去被信任的权利;自己的人生,也不会被某一次考试,某一次成败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