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公务员是怎么放假的?有位皇帝定的假期全年仅三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不得不说,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公务员还是职业选择方向上的重头戏。虽然工资不多但是胜在稳定,尤其是如今加班成为常态的风气中,公务员固定的休息时间也成为加分项。

那么在没有星期概念的古代,政府公务员是如何休息的呢?

一、只因不种地

所有人都知道工作累了就要休息,这样可以调整身心更好的投身工作。因为中国古代为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所以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劳动,农民也就没有休假这么一说的。

可农事活动毕竟由节气变化造成忙闲不同,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来调节自己的休息间隔。但是政府官员们又不种地,无法自由安排休息时间,所以休假制度便应运而生了。在汉朝以前,官员也有休息制度。只不过自汉代起,官员休息写入法律,有了明确的规范。

汉政府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每工作5天休息1天,在休息的时候可以洗衣、沐浴或者打扫一下身体。因为古人蓄发梳髻,头发太长,每洗一回头都要了亲命了(好像在女性面前说这话是无病呻吟了)。

因为儒家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所以古人都不剪头,头发可以留到五尺多长(1米6以上),洗个头都需要两三个人帮忙,这在古代的诗歌中有详细描写,可见以前男人的不易……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由于汉代的官吏在工作日不能离开官衙,而家属又不让跟随,所以也要考虑到公务员的家庭和谐问题,每5天一休息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到了唐代,不值夜班的官员下班后允许回家,家眷又可以随异地上任的官员居住。通常官衙的设计都是前面办公、后面居家,因此放假不放假也就无所谓了。那么5天一休显得有些频繁,休假政策干脆改为10天一休,史称“旬休”。

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各休息一天,又称作“浣”,即洗沐的意思,从此休息日又有了“浣”的称谓。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这便是清晰记录大家趁着“旬休”而举行的聚会。

元朝建立后,可能由于畜牧业出身的民族比农业民族还要辛苦,再加上之前宋朝政府冗员太多,造成吏政涣散。元朝皇帝怕重蹈覆辙,于是休假几乎没有了,全年也只休息16天而已。

本来以为明朝建立会对自己人好一点,但是碰到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只好自认倒霉,休假日期又大幅缩水。直到清朝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固定的星期休息制度得到了大部分人的人认同,清政府逐渐确立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休假制度。

二、其他假日还有很多

除了每五天或者每十天休息一次,碰到特殊日期也是要放假的。汉朝规定每到夏至或冬至的时候,官员们也可以放假一天。

《后汉书》上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也就是说从冬至日起,百官都要放长假休息,假期休完另选吉日开衙办公,这与农业节气相符合。

到了唐宋两朝,旬休之外节假日也开始增加,在唐代。有53个各类节庆假日,学生有专门的田假和授衣假。宋代有54个各类节庆假日,但只有18个节假日官员可自由活动,其余36个可能要出席相应节假日庆典活动。春节和冬至都要放7天假,其余还有1天,3天或者5天不等的小节庆假期,合计法定节假日有110天,和现在的法定节假日总数非常接近。

而且在唐朝,重要人物的生日也要放假,这其中包括:老子、释迦牟尼和当朝皇帝。老子诞辰、佛诞放假1天,皇帝诞辰放假3天。到了宋代,老子诞辰、佛诞的假日取消了,只剩下皇帝一人。除了以上这样的假日外,如果皇帝哪天心情好或者遇上喜得贵子等高兴的事情,也会放假。

不仅如此,还有一系列非常“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30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有15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2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9天假期。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一百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苏轼在京城为官的时候,就最盼望定省假用以出去游山玩水。他的好多作品也是在外游玩的时候写出来的。

明清两朝中,公务员们就显得有些辛苦了。虽然与元朝相比有些提高,但是全年休息也不过50多天。这种高度压榨“剩余价值”的工作强度不断遭到官员们的反抗,出于保持稳定的目的,休假上涨到了100多天,但这是有置换条件的。

三、说起休息也蛮辛苦

汉代虽然是“五日休”,但是各衙门的公务活动仍照常进行。也就是说休假碰上有事,还需要先解决工作。这样“如扼咽喉,让人不痛不快”,所以在南北朝就出现了官吏间互相替代轮休的制度,这样更有人性化,所以逐渐被后世朝代所采用。

唐朝虽然“旬休”,但是制度十分严格。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打报告,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否则就要扣罚一个月的俸禄,甚至罢官。宋朝休假制度基本沿袭前朝,休息也要提前打报告。

元朝放置不说,就说大明。朱元璋这个人其实是个“愤老”,他明明仇视政府仇恨官员,却偏偏要建立一个政权。所以当上皇帝的他自己是个工作狂,那么底下人也就别想好过。

上文说元朝全年只有16天假,但到了老朱这里就只剩下3天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生日分别放假一天。老朱死后,后面的皇帝还想好好休息呢,于是趁着官员申请,皇帝“被迫”答应增加假期,但是也只是加上一个寒假,然后春节、寒假分别休息一个月。但是放假期间仍需在官署处理工作,涉及百姓告状的诉讼性业务更是不能停止。

不过出于对孝道的提倡,父母去世是有3年“丁忧假”的,而且你不休都不行,清朝有明文规定:如果有人对“丁忧”隐匿不报,一经发现,革职!

同时,如果父母生病,自己又是家中独子是也可以休假,但只针对父母。如果家中老婆、儿女病得死去活来,你也请不了假。

同样,对于其他事情也可以请假,但是规定也很严格,已经细化到一个月因急事请假最多请几天,一年最多请几天……

可见,作为一方“父母官”,责任大,劳动强度也大,休息也不是可以随意做主的。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3 21: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