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出不出色,父母的角色起极大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育儿,淡定的助推者
---Lin和孩子们的故事

电话铃响时,电话那头的“Hello”爽朗清脆,并伴有洗碗做家务的窸窣声。这杂在一起的混音,让我从数里之外就能感觉到Lin的麻利爽快。于是,开门见山地直接问Lin:“你每天都能如搬运工似得将各种教育贴发到群里,还要拟定主打贴作讨论话题。家还有三个孩子和一堆家务,你是个不工作的全职太太吧?”

第一个问题马上就被否了。Lin告诉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先生因为大学的一个项目来美做研究,继而就读博士。第二年,刚结婚的她紧随先生来到美国就读硕士。随后,他们定居田纳西州,虽养三个娃,夫妻双方一起工作至今,没有间断。

简短的交流,轻松而自然,不仅让我感觉到这个家庭的活力,更在Lin 的娓娓述说中思考着教育的本来……

让家庭成为领导力的培养基地

Lin有三个孩子,老大是女儿Jennifer,在美国出生。因为工作忙,夫妻本想着独生子女下去。但是,大女儿6岁回国时,和国内亲戚有过一段特别快乐的交流生活,让孩子有了要兄弟姐妹的想法。孩子告诉他们:“如果有小弟弟小妹妹能一起玩,那多幸福呀,而且将来我的孩子,也会像我一样,有舅舅和小姨了。”夫妻俩听着很有道理,就遂了女儿的愿,老二Jerry,老三James相继出生了
姐弟三个合影

多人口家庭,一家子的分工也就自然形成了。爸爸是家里的老司机,辛苦地做着孩子们上学放学各项活动的车夫,但也是孩子们哲学问题的讨论者。妈妈掌管着家庭的吃喝拉撒和学业功课。三个孩子均采用自我管理,可他们也有一个头,就是大姐Jennifer。俩弟弟有任何情况,妈妈都会和姐姐商量,在充分听取Jennifer建议后再做决定。或许是因为爸妈俩在大公司做技术,这家庭也如企业般地“管理运营”起来了。

孩子多,领导力培养机会也就多,Jennifer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她10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规划过自己的生日。形式,内容,邀请,预算完全自主,因为她喜欢标新立异。初中的时候,刚到规定年龄就去拿了baby sitter license(保育员证书),为的就是放假能负责看管好两个弟弟。按照美国法律规定,不够年龄的孩子是不能单独在家的,即使有个大孩子照顾,但必须得有保育证。

Jennifer带弟弟们方法很多,她实行民主管理,遇事开家庭会议,拿出计划方案让大家执行。她带俩弟弟游戏、玩,负责布置作业给他们,而且还给弟弟们定了“家规”,作业没做完不能去吃饭。弟弟饿了,姐姐就自创口味制作三明治给他们吃。老三对阅读有点儿怵,老大就指导老三。一次,妈妈看见女儿出了十道题让弟弟做,来补充考核阅读内容。

大女儿的领导力就在这小小的家庭中逐步培养起来了。妈妈最欣赏女儿做的一件事是,弟弟上小学那阵,爱上了打游戏,尤其到周末没完没了地沉浸在网游上。她多次和孩子交流无果,令Lin很头疼。饭后散步,和大女儿Jennifer商量此事。女儿思考后,当即召开了家庭会议。她在会议上宣布:每个周末,弟弟们都需要自定一个家庭交流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去网络查找相关答案,周日全家交流。为了完成权威姐姐布置的任务,俩弟弟一到周末就上网查找他们需要的资料,期待着全家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独到意见和看法。后来,弟弟们发觉网络世界不仅仅是游戏,里面还可以找到那么多不知道的事。历史、地理、艺术等开始通过网络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渴望探讨,觉得可以和大人们一起讨论这些话题实在好玩和有趣,渐渐将痴迷网络游戏变成了网络学习,全家的学习氛围也就更浓了。

教育是一份氛围的营造,更是一份主动的引领。当姐姐在理解引领弟弟的成长过程中,更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也让Jennifer后期申请大学让考官看到了她的领导能力。在斯坦福大学面试中,面试官问她感觉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她说是平时在家看管弟弟们。弟弟们如果饿了,她讲了自己如何自创健康三明治,让弟弟们吃得非常陶醉的故事,面试官说,这是他听说的最有意义的回答,夸奖她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临走时,考官还风趣地要求,希望以后有机会吃她做的三明治。

Lin认为:领导力培养是放手让孩子做事的过程,让他们面对问题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她们在失败的体验中逐渐成长起来,在放手放心中实现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老三James是他们的小儿子。刚上学,James就在班上自行设定了一个盈利组织,会费$3。第一天便有一同学加入,也是唯一的一个会员。因为小,他仅仅只是模仿大人,知道有这样的组织,可不知道怎样运作。这次没想到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赚到3元钱,James很高兴,课后到学校商店将钱换成了彩笔。放学妈妈去接他,James刚上车,就得意地高举彩笔,告诉妈妈这是自己赚来的。他这样给妈妈分析说,家里有规定,干家务一次只有25美分,而这一张嘴就是12次家务的钱,太好赚了。Lin听后没有表态。

回家后,妈妈组织了家庭饭桌会议,讨论James钱是怎么来的。靠劳动?靠卖东西?靠好主意?James的似乎接近最后一个,可又好像缺失了什么,是什么呢?大家讨论起来。大家认为,有组织光收会费不活动不花费是不可以的。妈妈告诉儿子:“世上没有free 的钱,他需要自己掏腰包把$3还回去。”James听从了妈妈的建议,当即把自己的钱放到书包里,准备还给小朋友,还彩排了一句“No Free Money”。

针对James的“无活动组织”,姐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弟弟才一年级,会费可以收1美分,争取更多会员,既锻炼了领导能力,又能人多力量大!“James算了一下,费这么大力气才得$3,太不划算,不予采纳!”可是,仔细想想还是可以操作。后来,James带领他的组织在社区开展了买柠檬水活动,大家感觉非常成功。

“No Free Money”。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领导力的培养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这是这一家人带给我们的真切启示。
今年回国的祖孙全家福

让孩子潜能顺其自然地成长

Lin家老大今年已经步入哈佛一年级,老二和老三还都在小学。Lin的理念是,在孩子能玩的童年,给孩子更多玩的机会,不透支童年,孩子才会快乐,潜力也就会自然发挥出来。正是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学校都有充沛的精力表现自己。三个孩子在写作、美术、钢琴、击剑等爱好上均有着不同的成绩。

一般来说,父母最能发掘孩子的潜能,可Lin说他们家几个孩子潜力几乎都是老师发现的。老二Jerry的绘画天赋是幼儿园老师发现的。在幼儿园,孩子老师告诉Lin,Jerry的绘画特别好,很有想象力,并把一幅孩子创作的油画给她看。Lin感到特别吃惊,对于没有多少美术天赋的他们,没想到这孩子还有这样的潜力。至今,Jerry的幼儿园处女作仍然在夫妻俩卧室床头挂着。

知道孩子的潜力后,Lin开始把培养孩子的特长视为做父母必须的责任。Lin开始想着如何帮助儿子找到好的指导老师。她的出发点不是要去提高孩子的绘画技巧,而是最大程度保持孩子的想象力。他们找到了一名适合孩子的白人老师,老师多次对Jerry的画作进行点评,这孩子不仅仅在模仿,更是在想象,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象。

画生活更是孩子的最爱。孩子去mall和父母购物,回家就会画出mall里的很多场景。前年,全家去芝加哥度假,一直生活在田纳西青山绿水中的孩子们,看到了大都市那么多的高楼大厦。Jerry一下子迷上了高楼,拿起画笔把他看到的大楼都画出来。回到家后,课前课后,饭前饭后,摩天大楼成为“永恒”的主题。平时打开电脑,搜索出世界各地的高楼进行研究,还立志去上海的金茂大楼工作。孩子开始构建自己心中的大厦,一次在房间建造属于自己的“城市”。有积木搭建的,也有绘画制作的,在他的“城市”旁边,还散落很多纸片。他告诉妈妈,因为城市刚刮过大风,所以现在的城市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二儿子画画作品

如今,孩子喜欢上看历史书,Jerry把历史用图画画出来,还把心中和历史相符的大厦高楼也画出来。妈妈不断夸奖孩子有想象力,这图画中的“罗马帝国”正在一天天的建成。刚小学的的儿子的画作深得指导老师的喜欢,并多次推荐在全美参赛,小小的他已经获得了学区和州的多个大奖。

无独有偶,大姐Jennifer在高中阶段,老师也发现了她的画画天赋。Jennifer很幸运,在高中选AP art时遇到了最好的老师,跟学了三年,画出了很多作品。Jennifer参加了学术界、青年艺术、本地等很多美术比赛,获奖很多。
女儿画画作品


三个孩子,完全是三个不同个性。James是最小的儿子,和哥哥姐姐不一样,Lin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潜质。刚上学的时候,每天来回,书包扁扁,书夹空空。妈妈暗喜碰到了寓教于乐,且教且乐的老师,只是隐隐担忧孩子游手好闲久了,求知欲会淡,可是,一天儿子拿回了厚厚的测验卷,一数二十五张,得分100。Lin暗自观察,发现儿子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从此以后,James每晚八点必坐书桌前,自定计划,自觉执行。叫吃水果,以往是脚下生烟,如今却充耳不闻。一日有几个中文难字默写错了,妈妈说明日再纠正吧,老三非要坚持一笔一画地纠正。让优秀成为习惯,或许是最让Lin欣慰的地方。

孩子只要有潜力,无论哪一方面,Lin和先生都会非常配合。儿女的数学潜能、游泳、击剑、钢琴、黑管演奏都是这样一一被挖掘出来,成为孩子们的爱好,更成为孩子们的成就和价值追求。

一切自然而然,一切又煞费苦心。顺其自然,和老师密切配合,在自然而然中实现孩子的顺序成长,值得我们每个父母学习。

让阅读写作放飞孩子的思想

女儿诗歌在全美获一等奖,且多次获奖,荣誉众多,当大家看到一份份的成绩单时候,Lin更愿意讲,女儿 Jennifer的人文情怀很多是受一些不朽作品的影响。是阅读带给孩子的开放视野和思想成熟。

他们家没有定什么特别的杂志,孩子的阅读是散漫式的。只要孩子们喜欢,读什么书都可以,她会提供孩子一切想要的书本。所以,孩子们读书都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有时候,一本书读4-5遍,甚至一个系列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她们读书是自主选择,自由进入读书状态,没有任何压力。他们全家在旅游的路上,常常一起讨论文学作品,夫妻俩常常感慨孩子们非常惊人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孩子们平日的阅读过程中,Lin会经常打印一些最新动态的文章放在孩子的早餐旁,或者发好文章链接邮件给孩子。去年,女儿Jennifer 的AP English考完后,高兴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你让我平常读了很多短文章,让我写文章有很多现成的例子。”Lin非常欣慰,她知道,这个过程大家一起与时俱进。

为了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观自动性,Lin自嘲说,只好把书香也抹上铜臭了。孩子们做家务一次25美分,读一本书可以50美分。老二Jerry有无奖金,都在一边孜孜不倦地读着,这可难为了老三James。Lin这样描述老三James在家的场景:读书太费脑,家务太费劲,若为金钱干,两者必选一。先讨价还价,问妈妈同一本书读四遍算不算四本书的价,妈妈说不算。当即决定扫地挣钱,James想哥哥浪费了多少脑细胞才挣到50美分,James已干了好几份家务了。


可扫地也不轻松,James最后拿到了无论多少美分劳酬,都拿出10美分发给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感动地收下了,笑道:“看来只有劳动人民才能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知道这最小的儿子学会感恩了。可同时也告诉孩子,阅读还是非常重要的,和姐姐哥哥一起读书会有很大长进。这是一份淡然的推动,孩子在选择和对比中实现着别样的成长。

家庭阅读量的大,对孩子的写作自然有帮助。Lin认为,写作中最重要的表达应该是在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力的基础上,感性或理性地写出来。夫妻俩常和女儿讨论这些。Lin告诉孩子写作能力要上一个台阶,规划出一个非常独特的表达很重要。平常和孩子们讨论问题,她们尽量让孩子自愿表达,父母不去评论对错。所以,孩子们特别愿意和父母分享她们读过的书,包括一些作者的生平和感悟。读高中后,Jennifer最遗憾的是没有大块的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她自己定了一些普利策奖作品,有小说和诗集,有空就读

Lin认为,写作技巧可以训练,可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需要长期的激发和激励。她对孩子们说,open ear to others,open eyes to the world,open mind to change,open heart to people。(耐心倾听各种声音,仔细观察整个世界,用良好心态面对变化,用真诚的爱心面对他人。)大量阅读接触世界,可以让孩子自由思想,自由表达,鼓励孩子从树叶看森林,心中有坐标看世界,用积极的心态去看生活。

Jennifer七年级去杜克大学天才学院参加项目,写了一个基于好朋友失去母亲的故事。这个用音乐做背景写的故事,让全班同学都失声痛哭。11年级,Jennifer参加一个全美写作比赛,是以朋友父母离婚的故事讨论道德责任和事业发展。孩子的人生经历有限,周遭的人和事无时无刻都在对她们产生影响,孩子也在思考和品味中实现着成长。

大女儿Jennifer

让爱成为孩子成长的最大支撑

这里转述一篇Lin在女儿有一次失去全美写作大奖感到失落时写的日记,或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注:然是大女儿Jennifer中文名)


写给亲爱的女儿痛失一奖

今天是一个写作大奖的公布日,东部时间下午五点。上午茫然一刻,突然有一种女儿在抛物线上找寻着陆点,太少的选择,太多的寒光,不知是否是女儿这个年龄段应该承受的.想起女儿每次获奖后的淡然,才悟出失奖后的心态和调整才是更重要的人生一课,决定下午亲自去接女儿.

女儿本来每个星期五下午放学都是和好友们小聚,今日的主题是庆祝中国新年,顺便和好友一起等待网上公布的获奖名单,好友们因为有其他课外活动,女儿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了我的车.我俩去一街头小馆吃了辣鸡翅,我是浅吃则止,辣不成声.女儿却从容自若,辣意凛然,怪不得喜欢竞赛,刺激本来就是竞赛才能体验到的状态。

最喜欢把谈心的时间放在女儿美餐时,轻松愉快,推心置腹,假想一日小女被一才俊攻破,便是买张机票带她去巴黎吃一大餐或去成都点些川菜,此天机只可参悟不能道破。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然,妈妈问你比赛是赢重要还是输重要?”


女儿平日反应比我快两拍,今日对我这无头无尾的话略有不解....


“当然是赢重要,参赛的目的就是为了赢!”


花样年华,意气勃发,不要去讲什么云淡风轻,高处不胜寒.


“如果输了,调整心态,轻装前行是不是会比赢学会更多的东西?”


“输了才会更有动力和空间去提高!赢了要卸下重负,回到原点.”


有点意思,女儿被我挤出了点儿哲理。想起一日女儿说,评奖者是游鱼,参奖者是垂钓者,愿者上钩!我的腹笔已成功地埋在单里了,开开心心带女儿逛了一会儿书店,买了一本希腊神话。


五点多回到家,女儿没有立刻打开电脑,完成了一些功课才想起来。(我已经在楼上查过名单了,只是等她来告诉我。)


“妈,我没得奖,好友得了!”


“写作奖不易得啊!”我发自内心感叹,也是安慰女儿。


“无论做什么,前面都有更好的,是不是我用力不精啊?”


最怕失败会导致自我否定,赶快跟进。


“然,妈妈认为比赛是你努力学习过程一个小检验,你热爱的是写作而不是写作比赛吧?!”


女儿捻过辣鸡的手揉揉眼睛,两行清泪终被刺激下来,女儿将近8页的科幻小说头一次尝试就被束之高阁,心血和努力此刻就是不被辣椒刺激地流泪大😢也最正常不过了.谁不理解披荆斩棘后的伤痕累累呢?!


女儿,雨后并不是总见彩虹,但心中要期待彩虹.


女儿拿起电话祝贺得奖的好友,女儿,你今天没得写作奖,妈妈给你颁发最佳经历和精神奖!



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失利时的做法,更是浓浓的爱。她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仅在社区、学校兼职很多工作,同时多年办有中文学校,坚持多种活动和教学,让华裔和不同族裔孩子都有着学业上好的发展。而这一切同样源于她有一颗爱的心。

     三年前,为了帮助当地家长辅导孩子数学以及奥数参赛,他建立一个学习群,也只是临时用一用的,可是二年前回国让她改变了主意。夏日的南京,炎热难耐,从美国匆匆赶回国的Lin,看着熟睡在怀弟弟家刚出生的侄女那么可爱,她想咨询发达的今天,也应该让国内的亲人朋友多多了解国外的教育信息,中外结合的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益。由此,一个自助和互助的扩大了“课外活动群”应运而生。她希望这样群能让完全没有育儿经验的弟弟可以开拓视野,让中外共同的优质育儿方法在这里传递,帮到国内亲人朋友家孩子的成长,也帮到更多华裔在育儿上的成长。如今这个群,已经有好几个分支服务着很多家长和孩子。

  淡定的助推者,激发孩子内驱外驱力,成了Lin的生活中重要角色。助力,不仅在自己的子女中,还延伸在社会,社区、网络,这份淡然而坚定的爱正在扩散……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海丫的一天 发表于 2017-10-16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管理模式非常赞,学习了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晓听风 发表于 2017-10-23 | 只看该作者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让孩子潜能顺其自然地成长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4 00: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