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游记》到底多少个版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们都知道今天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刻本是明万历二十年的世德堂本《西游记》,但他为什么很快就在中国失传了?甚至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这部书的存在,原因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原因基本就两条,一是官府,二是市场。
  从官府角度说,我们知道《西游记》在内容上有映射嘉靖皇帝之嫌,书中塑造了一个自由叛逆的孙悟空形象,甚至公然说出“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这样的狂言。想想这样一部书,能够出版发行,必是有后台保护,有人推动,这个估计势力还不小,陈元之《序》中就说“出自王府”,有这样的后台,纵然政府没有明确查抄,但想来也不会大张旗鼓的鼓励发行,应该都是偷偷流传,传播的圈子很小,估计就是王公贵族,这是明本《西游记》最后消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再说市场,就像今天许多制作优良的正版最后却被盗版挤没了。
首先“世德堂本”是不是正版书呢,现在我们认为也不是,也是盗版、翻印,就像某购物网站上就有很多这样的翻印书。当时金陵世德堂得到了一部《西游记》,当时连这本书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当然也有可能是知道装不知道,毕竟这部书的内容有些犯禁),但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将来一定会大卖,所以就出版了,可见“世德堂本”都不是《西游记》的初版。
  不过“世德堂本”翻印的时候是不是忠于原稿,其实很难回答,今天我们许多报纸、杂志、出版社在一些时候,为了发行的需要,也会做少量的修改。反正世德堂本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当正版永远没有了,盗版也就成了正版。
后来我们又发现了另外两个明代刊本的《西游记》,都是在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基础上,删节而成的,一个是《新镌全像西游记传》(又叫《鼎锲京本全像西游记》)。书题“清白堂杨闽斋梓行”,故学界简称其为“杨闽斋本”,共46万字。另一个叫《唐僧西游记》。学界简称为“唐僧本”。此本今存两本,共42万字。这两个版本我们又可以算作是对世德堂本的盗版,是盗版的盗版,而且还是删节版。
  情况类似于国内上映的一些电影,一部100分钟的影片,愣被某总局剪成了80分钟,电影院上映时为了多拍场次,又剪成了70分钟,而那部100分钟的底片,后来丢了,只剩下被剪过的80分钟和70分钟的,甚至都不知道最初是100分钟的,以为最开始就是80分钟呢。
  单从字数上看,“杨闽斋本”和“唐僧本”都是40多万字,但二者却相差4万多字。假如没有“世德堂本”,现在就拿这两部作对比,问你说“哪个是原著?哪个《西游记》是真的?”
  怎么判断?可以说两个都是原著,但两个又都不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可能也没有像《西游记》这么复杂的作品了。在我们没有发现世德堂本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哪是原著。就像一个人生了两个儿子,但爸爸已经死了,问你“哪个儿子长得更像他爸爸?”我们只能说“靠,我连他爸爸长什么样都没见过,我知道谁长的像?”
其中,唐僧本未见刻印年代,杨闽斋本刻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这两个版本和世德堂本属于同一系统,都题“华阳洞天主人校”,附陈元之《序》,二十卷,一百回,皆有残缺,这两部书都没有“唐僧出世”,也就是没有“陈光蕊、殷温娇”的故事,属追逐利润的赶制品,是看到了世德堂本的商机,跟风盗版,借机捞一笔,因质量不佳,故发行后不久,即在国内堙没不传了。直到近代著名学者孙楷第于1931年赴日本访书时,在日本内阁文库发现了杨闽斋本,又在日本帝国图书馆发现了唐僧本。
  我们知道古典名著许多都有点评本,像《毛宗岗批三国演义》、《脂砚斋批红楼梦》、《金圣叹批金瓶梅》,《西游记》也一样有点评本,那就是“李卓吾批评《西游记》”。
不仅是世德堂本的《西游记》失传了,就连以此为底本的点评本“李卓吾批评《西游记》”后来也失传了。李卓吾即李贽,福建泉州晋江人,明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但评点并非出自李卓吾之手,而是由于李卓吾推崇通俗小说,当时的通俗小说评点本冠以李卓吾先生的大名,容易打开销路。
  这个版本印刷的插图在所有的明代版本中,是最为精美,有图二百幅,此书也是现今所知最早对《西游记》小说进行系统性评点之作。是内容接近世德堂本的较早刊本,李评本也未详述唐僧出世故事,含世德堂本的所有诗词偈语,还改动了世德堂本的少量错讹和不合理情节。但到了清代,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之后在国内失传了。
  后发现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日本内阁文库收藏有李评本,但都是残本,不全。直到解放后,国内发现了流散于民间的两部《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后来分别收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时还没有发现国内的这两部李评本,到了1980年再次整理时,才从当时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即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借得,作为校核的依据。
自此,现在所知的明刊本《西游记》共“世德堂本、杨闽斋本、唐僧本、李评本”四个版本,之后的结局是全部在中国失传,都是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才陆续被重新发现。
  那我们想问为什么会失传呢?市场上正版书为什么打不过盗版书?是正版印刷不好、纸张不好、内容不好吗?肯定不是,我们知道正版书比盗版书,一个字——贵。
  世德堂本作为现存《西游记》小说最早的百回本,约62万字。它是木刻本,几乎没有错别字、病句,缺损也少,刻印也精美,纸张也较好。根据今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明代小说《新镌陈眉公先生评点春秋列国志传》价格纹银一两,《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价格纹银二两,可以猜测世德堂本《西游记》在当时肯定是比较昂贵。与《西游记》同时期创作的《金瓶梅》里,侯林儿与陈敬济在酒馆里点了“四盘四碟,两大坐壶时兴橄榄酒”,以及“三碗温面”,总共才花了“一钱三分半银子”。世德堂本《西游记》字数更多,价格肯定更贵,八个菜一桌,至少要二十桌的钱,才能买一部小说,普通的读书人根本买不起这样的书。
 这样在保留基本故事情节,以降低价格,让你能用很少的价格就能让你看所谓的“西游记”,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有了《西游记》的两种简本:《西游记传》也叫“杨致和本”,注意名字里多了一个“传”字;和《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也叫“朱鼎臣本”。
  世德堂本《西游记》洋洋六十余万言,夹杂大量与情节不甚关联的诗词偈语,有些如“渔樵对诗”,颇有作者卖弄之嫌。
  别看《西游记传》只比《西游记》多了一个“传”字,这其中差别可大了。《西游记传》是瞄准收入较低的读书人,只追求情节生动有趣,诗词偈语有时都跳过不看,索性就删繁就简,只突出了故事情节。《西游记传》把世德堂本的一百回,生生缩合为四卷四十一回,把60余万字,缩为仅7万字。还把名字起的这么的像,是不是有点今天“康师傅”和“康帅傅”的意思,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谁分的清《西游记》和《西游记传》的区别。

 不过《西游记传》保留了世德堂本《西游记》的重要内容,价格便宜,满足了广大读书人的需求。为降低成本,还把版面设计成上图下文。插图狭长,约为版面的三分之一。每幅插图的两旁各有两个小字的说明,如“进瓜”、“唐王”等,提示插图涉及的正文内容。插图的数量大增,使小说尽量通俗易懂,迎合了文化水平较低的市民的需要。相当于一个正版游戏,一共十关,盗版时,把中间的什么小怪、迷宫、动画全删了,直接就打是boss,同时还降低了过关难度,所以发行量大,流传广泛。
  《西游记传》的初刻约在万历年间,初刻本不存,现存明刻本一种和清刊本数种。正因为价格便宜、有图有字,后来这7万字的《西游记传》竟成为唯一国内能见到的明代版本。看来“便宜才是硬道理”,老百姓看的就是上来就是“啪啪啪”。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约刻于万历年间,具体时间不祥。与《西游记传》类似,也是上图下文,图占了三分之一版面。只是图的两旁变成了四个字的情节说明,如:“天地生成”,“石猴拜名”。分十卷六十九则(不叫回),全书字数约13万字。比世德堂本字数少不少,价格也便宜很多,比《西游记传》又多了不少,多在哪里呢?多的最多的部分,也就是这部书最大的买点,作者增添了“唐僧出身”的故事,也就是讲了“陈光蕊、殷温娇”夫妻二人的故事,这在世德堂本里没有,等于用更少的价格,看了比世德堂本更多的内容。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171023/info-1505765-1-1.html#ixzz4wTcsfyoz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4 03: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