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儿太听话了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05-09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女儿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小班,现在的问题是太听话了。举例说明:
事例一,幼儿园下午学跳舞,4:30下课。家长一般的4:28分能进去,就会趴在窗户边上看。一般的小朋友看到家长脑袋了,等老师一说下课就会马上扑过来喊;但我女儿是一个人走到旁边换鞋子。因为老师说的是:下课,大家去换鞋子。

事例二,幼儿园圣诞晚会。老师之前说了一下:上来做游戏的小朋友都有礼物拿喔。我女儿也举手了,但没选中游戏。其实老师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晚会结束后让大家排队去拿,女儿死活不肯去排队,并且说:我没参加游戏,不能拿礼物的。后来没办法,抱她到老师面前去问一下:我们有礼物拿吗?老师肯定答复了,她才高高兴兴的去排队。

事例三:五六个小朋友一起上台唱歌。女儿个子矮,本来站在前面,但别的小朋友都本能的往前挤,别人挤一点,女儿就退一点,最后她就退到后面,完全被别人挡住了。

事例四:在KFC里玩,因为和小朋友抢滑滑梯,被一个比她小,比她矮的小朋友打了一下,直哭。我让她下次要还手,她哭着说:老师说小朋友不能打架。

还有很多其它类似的事情。就是老师随口划了一条线,然后她就会一丝不苟的缩在这条线后,不管怎么鼓励,都不会出这条线。

我们平时也没有对她高压,都没怎么骂她。现在担心这个性格太听话了,以后会不会适应不了这个要靠拼抢的社会?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沙发
网友  发表于 2016-05-0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放大观察”的情形发生,就是眼睛一直盯着孩子的任何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只要这种变化与自己想象的不符合,或者是不符合社会主流规范的要求,父母就会沉不住气,会觉得孩子有问题。

题主例举的几件关于女儿的事,反映出女儿目前的一些行为特点(其实是优点):遵守生活秩序、忠实于社会规则、与世无争。

这些特点是目前所具有的。

父母有什么心结,无意识地会从孩子身上看出来。亲子关系中的“投射性认同”是很常见的,父母从孩子身上看出来的“问题”,往往是父母身上具有的。孩子和父母在同一个家庭文化中相处,父母的言行与对事物的反应,会潜移默化给孩子。

所以,孩子的表现,并不取决于做父母的平时有没有对女儿施高压,有没有骂她,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以是父母为表率的,父母是孩子的天,一言九鼎,上了幼儿园,老师就是另一片天,老师和父母的话都是要听的,不听就不是乖孩子,不听就没有糖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仰仗大人的眼色过活,听话,是女儿的一种生存策略,具有自我保护价值。

父母有没有发现这一点呢?孩子在做着被规则所允许的事,听大人的话,能够最大程度上不犯错,出了事不需要承担责任,孩子并不想出错,她想要摸索行为规则,她自己会根据经历的每一件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尺度。

父母还是不要把女儿按社会主流喜欢的那种争强斗狠的样子去塑造,尤其是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时候,要让女儿成为自己,否则女儿会强迫自己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而扭曲自己真实的想法与做法,时间长了,才真的会出问题。

心理学认为语言有强化与建构的作用,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勇敢和有挑战精神,那么每当女儿勇敢的时候就起劲地夸奖她,让她在勇敢的行为里感觉快乐,她会在这样的言语强化中逐渐变得勇敢和有主见。如果我们眼里看到的全是女儿的听话与懦弱与退缩,不断地强调她的懦弱与退缩,她会真的往这方面去发展,这是语言教育方面不得不让人警惕的地方。


女儿才3岁,在成长中有诸多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父母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和女儿的言行较劲呢,女儿并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她是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她在集体生活中,能够观察到和自己不一样的孩子对事物的反应,她会对这些孩子模仿和学习,这对她的心智起到刺激和激励的作用。

比如,目前她看上去是弱势的,她的伙伴是强势的,她就会在服从中也学习到强势,她的内心也会有强势的需要,由于认同作用,父母及时鼓励女儿表现出强势时候的行为,那么, 在未来她会成为一个喜欢管理与控制别人的人。

父母尽可能不要随意给孩子下判断,当你的内心有了某个判断,眼睛就会反复看到那个结果,甚至会把这个结果当成永远性的不可改变的事实来看待,就象担心女儿二十年后能不能在这拼抢的社会立足一样,这就是一种教育恐怖主义。

但实际上呢?这个社会上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得与世无争、不喜欢争抢、厌倦竞争,他们依然生活得云淡风轻、悠然自得,对吧?为什么要让女儿往价值单一的拼抢路上去挤,而不让她自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父母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家庭对孩子有塑造的功能,孩子本身也有反塑造的动力,成长的路上有很多可供参考的榜样,让孩子拥有足够多的选择权,让她自己学会在各种生活规则与社会规范中经历与感觉,父母只需要在身边温柔地支持着她,就好了。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板凳
网友  发表于 2016-05-0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先天有性格。后天有教养。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人。
逐步学习变化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切记,育儿先育己。


~~~~~~~~~~~~~严肃的大道理分割线~~~~~~~~~~~~~~~~~~

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焦虑。基本承认了两个事实。
“家长本身是没有能力自己缓解生存焦虑的于是一并将其投射在子女身上。其次就是,没有关于人的独立性的基本判断。一个3岁孩子,她也是她自己。而对于个体的理解和尊重是基于她是一个独立个体,这个认识开始的。”
——————青年教育工作者 郭大路

优点不能得体的肯定,缺点不能婉转的批评,困难不能合适的帮助,伤心不能柔情的安慰,关怀不能肉麻的表达。这是家长们的第二个绝症。这个病的名字有点长,叫不会bibi乱bibi病。
——————青年教育工作者 郭大路
题主又增加了一些内容描述,您和孩子的妈妈都是很善良和很好的人。曾经因为自己的不会拼抢,吃过亏。希望女儿不再重蹈覆辙。
——————我理解的可对?

通篇事实描述,不见对孩子纯真善良,遵守规则,替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的着墨和一丝语气上的肯定。说明,您已经得了“家长界的最广泛的绝症——天残眼”


然,天残眼的病因就在于,试图培养打造一个“神样全面的人。”


您和太太不曾平衡好的终极问题,想要一个3岁的孩子处理得体。这想法略微有些粗暴了呢。
教育的原则就是,孩子自在。在她因为自己的温柔性格导致情绪低落或者心灵受伤时,给予合适的心理疏导和父母角度的问题分析,一点点让孩子明白情绪,恐惧,性格,因果。这非一朝之功。

教育的困难在于,全是细节。细节堆砌生活。而您们这样善良的家长们会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由于本人的经验,导致前后言行不一致呢?这是教育的第二个难点,统一。

开个脑洞,假若题主作为父母亲成功的由不善拼抢到变为拼抢并且不失真善美的做人基准。我想这种克服了本身性格软弱的成就感,会让您有自信,信任自己的孩子,也应付得了同样的问题。

以上,父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自己。
成为一个既有力量,又有美德的成年人,是给孩子最棒的教育。


再开个洞,十年后作为一个及其成功的人士,您疑惑的是,我明明都经历过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告诉孩子如何做会避免,他怎么就是不听呢!!!

父母和孩子的终极关系,是背离。他是独立的个体,代表未来,必定会越走越远。
而无论是育儿还是育己,第一步,都是尊重。

完。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地板
网友  发表于 2016-05-0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我也参加过不少亲子交流会。而席间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
A家长:我们家孩子太不听话怎么办?
B家长:我们家孩子太听话怎么办?
C家长:我们家不爱读书怎么办?
D家长:我们家读书读呆掉怎么办?

这里所有的潜台词就是对于孩子现有状况的不满意,不认可。总是害怕孩子在家长觉得孩子是弱点的地方成为人生失败的关节点。而且,这些弱点往往是父母对于其本人自身的不认可进而映射到孩子身上的。我从题主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类似的状况了。

我想说,人格的多样性和社会角色的多元性是远超过个人想象的。可以说,社会给各种人格都有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的。而且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自己特有的人格和社会环境发展出一套特有的生存之道。这其实从题主自己说的内容里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现有的心理和性格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人会做出相应的改变的。

但对于孩子来说,她本身人格的发展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而人格发展的完整和养育者对其的认可是极为重要的。人如果缺乏足够的认可和支持,就会提高其反叛和反社会的概率。这一点,我相信是所有爱孩子的父母最不愿意见到的。

======================================================================

而对于题主的女儿的状态,其实与我女儿幼儿园时期非常相似。作为家长更需要的是看到这个性格中的优点:

安全性强:
谨慎,不贸然行事。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会因为与人过易亲近,而对方觉得和你没到这个程度而排斥导致挫折和不信任。

序列感强
这有益于更好的遵守规则,而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这样孩子往往也更容易受到教师潜意识的关爱倾斜。

情绪控制能力好
这一点属于很强的大后期的能力。好好发展会在20乃至30岁以后受益匪浅。

而且,我相信能够有以上三点能力的孩子也会比较敏感。对于观察,理解方面会更深入。进而在思考和表达也会有加成作用。

有这些诸多的优势所在,我相信够一个好的养育者好好的规划和思考了。

当前面这些能力发展齐备了,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出手,出几分力道。这样的人还怕在社会上吃亏么?

教育的立意希望还能在高一点。站高了,很多问题就不那么显眼了。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5#
网友  发表于 2016-05-09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没事的,放轻松。
我小时候比你家姑娘“听话”多了……
比如老师说怎样怎样的同学举手,然后如果老师不说放下,我就会一直举着的……
比如我一直很喜欢超市的售卖方式,因为这样就不用跟售货员叔叔阿姨说“我想要XXXX”……

可是你看我现在还不是照样变成了大大咧咧的话唠╮(╯_╰)╭~

--
比起要怎么改变孩子,请家长先务必调整你的心情。
你所有的紧张,孩子都感受得到,也因此孩子会更加紧张,事情就容易往不可控的方向上发展。
请先淡定,让自己能接受这些想法:
1、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即使家长不刻意做什么也不要紧。
2、小孩子长大还有很久,我们还有充分多的时间去修正她的行为,一切都还来得及,时间充裕。

家长的情绪稳定,“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会传递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更有胆量去尝试一些新的做法。

--
然后呢,你需要仔细想想,你究竟担心的是哪类行为。
当然,如果能够和你的伴侣一起讨论,更利于后一步的行动。
比如说,你现在说到的点包括:
老师随口划了一条线,然后她就会一丝不苟的缩在这条线后,不管怎么鼓励,都不会出这条线。

以后会不会适应不了这个要靠拼抢的社会?
在群体里存在感很弱。
其中,第一点是比较具体的,第二点的时间比较远,而第三点比较虚。
看起来像是,你在用第二点和第三点,提供“我认为孩子第一点这样做不对”的理由。

但是如果仅仅看第一点,“遵守规则”本身,并不是需要去否定的内容。
所以我并不太建议你针对这个方面做什么动作。
因为如果你教导孩子“有时候可以不听老师话”,那这个“有时候”是非常让人迷茫的,难以掌握的。
这种“破坏规则”的倾向,会为今后教导孩子时埋下隐患。
请不要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


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您在其他答主回答下的评论,更接近问题的核心。
她说怕,怕一切大人……怎么鼓励都不行动
是啊,我就是希望她学会争取。不然太吃亏。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现在不擅长与人沟通,不擅长表达自己的需求。
那么我们在这里下功夫就好了,这两点和“遵守规则”的倾向都不矛盾。不要让自己被带歪了。

--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与人沟通、表达需求。

首先还是,家长稳定的情绪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给孩子一些时间,陪着她,直到她做出决定。不要催促,催促所传达出来的情绪会让孩子更为畏惧。陪伴就好了。

其次,先选择不那么困难的场景进行尝试。
比如“教师”这个角色,比其他生活中的角色有更重的“权威”感,因此其实是个比较大的boss……
比起“去跟老师说XXXX”,先试试看看起来友善的路人、长得比较和气的售货员之类的低难度对象吧^_^。
另外,内容方面,看上去和规则有点抵触的“能不能额外给我”也是高级内容……先从“问个路、买个东西”之类的看上去温和一点、不违反任何规则的要求开始尝试吧。

总之慢慢来,不要着急。
反正这个年纪也吃不了多大亏,看上去难度比较大的事儿,现在先放过去也无所谓。
如果因为类似的事吃了一点小亏,她不开心,那和她复盘的时候就可以趁机提点她“你不说别人当然不知道你想要啦”之类的,帮助她往这个方向上归因。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有机会犯错是好事不是坏事。


以及,在练习询问“能不能额外给我”这种事情的时候,既然她是“遵守规则”类型的,
比起“你看其他小朋友都XXX”,
使用“我听见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的,可能你刚才没听见”
这类“解释规则,使行为符合规则”的劝导,可能更容易让她放心。

--
最后,题外话一段吧。
关于“吃亏”的部分,你真的不用担心那么多。
正如你所说,你和你的伴侣都“吃过这样的亏”,所以才会担心。
但是没有完美的性格,
其他性格的人,也会因为他们的性格,有其他的“吃亏”方式,
只是你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感触不那么深而已。

相比“孩子和你们性格不同,经历着你所未曾体会的烦恼”,
现在这样“孩子烦恼的时候,你知道他烦恼什么,也能给出过来人的建议”,对你对孩子都要更轻松一些,不是吗^_^

嘛,反正,我是觉得,在我特别特别害怕跟人说话的那段日子,
“周围人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怕的”,其实让我压力很大……
如果有个人能告诉我“我以前也像你一样”,会让我轻松很多吧……


呐,总之,放轻松咯~^_^~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6#
网友  发表于 2016-08-28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听话还不好吗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GMT-5, 2025-1-7 13: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