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军为何对喀秋莎火箭炮情有独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938年,苏联年轻火箭专家科罗廖夫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罪名是日本特务,1939年被判刑8年,流放西伯利亚,年仅31岁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转眼变成了挖金矿的苦役犯,卫国战争爆发后,科罗廖夫被转到第4特种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研究,在那里他设计出一种齐射火箭武器,一种烈火史诗般传奇故事的火箭炮,这就是二战时声名远扬的BM-13式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独特的多联装火箭炮,改变了炮兵作战的形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在敌人的阵地上,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喀秋莎,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BM-13式火箭炮的爱称,并不是改武器的正式名称。因为该炮由苏联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出厂时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由于火箭炮在苏联是严格保密的,多数红军战士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于是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BM-13型火箭炮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队里传播开来。
苏联红军在炮兵部队装备了四大系列的火箭炮,他们分别是82毫米的BM-8系列小型火箭炮,132毫米的喀秋莎BM-13系列火箭炮,300毫米BM-30和310毫米BM-31系列重型火箭炮。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总共装备了2400门BM-8火箭炮,6800门BM-13喀秋莎火箭炮,还有1800门BM-30/31重型火箭炮。
BM-13喀秋莎火箭炮没有发射管,依靠导轨发射,火箭尾部安装有稳定尾翼,飞行时,空气动力的作用点(压力中心)位于全弹质心的后面,可以形成足够大的稳定力矩,来保证火箭弹飞行的稳定。一辆喀秋莎装载16枚火箭弹,10秒之内便可发射完毕,弹着点虽然比较分散,但瞬间对敌军阵地大面积的覆盖式狂轰滥炸,足以摧毁一切,让敌人魂飞魄散。
由于火力猛烈,BM-13喀秋莎火箭炮曾给德军以巨大杀伤。例如在柏林战役中,德军在钢筋混凝土的街垒里寸土必争,苏军则将重型火炮当成刺刀抵近射击。当时每个喀秋莎火箭炮有两个铁路枕木,把枕木垫在后轮下,就能降低发射角度,进行平射,当喀秋莎开完火后,任何坚固的建筑物都会变成一片废墟。“我们就是这样杀进柏林的。一次全连齐射打出64枚炮弹,每个重60公斤。炽热的炮弹碎片会把它触及到一切都燃烧掉,我心中有着对上帝的恐惧”——喀秋莎炮兵连长伊万尼辛曾这样回忆。
BM-30/31火箭炮是苏联发展的一种大口径重型近程炮,口径有300毫米,与现在解放军装备的03式远程火箭炮的口径相同。该炮在研制成功,采用超大战斗部、小型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发动机内径只有152毫米,射程只有2800米,战斗部装药高达29公斤,相当于7枚152毫米杀伤爆破榴弹,4枚203毫米榴弹的装药威力,比任何苏军火炮威力还大。苏军研制这种近程大威力的火箭,主要是为了进行针对坚固防御工事的攻击,这在二战末期进行的几次城市攻坚战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设计要求就是对德国城市攻坚战,实际战斗效果也是这样按照苏联红军战士的话:“300毫米火箭炮炸的德国鬼子人仰马翻“。
喀秋莎火箭炮最后一次大显神威是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打击距离基本都在5公里以内,每次战斗打两次全团齐射768发,打完就跑。装备24门喀秋莎的炮兵二〇九团,43天参加10次战斗,给敌人沉重打击,有力支援步兵,受到前线热情欢迎,获锦旗一面:“百发齐放,震破敌胆,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
当时解放军全军只有21和22两个火箭炮师,属于重型炮兵师,全师一万多人,辖五个团,装备120门喀秋莎。火箭炮兵第21师入朝作战历时两年半,先后配合12个军,在兄弟炮兵部队的支援下,协同步兵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10万余人,击毁敌坦克56辆、汽车230余台、火炮30余门、击落击伤敌机24架,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铁原反击战,炮兵202团配属39军117师作战,两次团齐放,歼灭美军千余人,志愿军步兵攻上山头以后欢呼:‘炮兵万岁’!”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5 03: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