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烂番茄「新鲜度」持续100%、豆瓣9.2,的确好看疯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再过几天就90岁的新浪潮祖母瓦尔达,在2017年交出了新片《脸庞,村庄》,和JR两个人蹦蹦跳跳,一路下乡。
老顽童与大孩子的超常识旅行日志,一台可以吞吐照片的「摄影车」,一系列随意停靠的目的地,所有冒险都是偶然。
两人在一开始的片头,模拟了认识对方前的无数次擦身而过,思考那些来不及发生的事情,就像瓦达尔的旁白所言,
「有趣的是,我们从未相遇。」
《脸庞,村庄》的法文是Visages, Villages,英文译名为Faces, Places。
她曾经与戈达尔一起创作,她现在长得就像戈达尔。
这些颇有寓意的二元意图里,处处藏着老祖母的小心机。
一年即将到头,又将重新开始,以这部一半纪录片,一半公路片的影像作品作为道路拐弯的反光镜,看见过去,望向未来。
脸庞,村庄
Visages, villages
2017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JR
主演:阿涅斯·瓦尔达 /JR
豆 瓣:9.2/ 10
IMDb:8.1 / 10
allocine:4.2/ 5
烂番茄:100%新鲜度
MTC:95
-
奇遇电影字幕组| QY-221
✎法语听译:@Js撒哈 @Chambreclaire @普好弗
✎时间轴:@一色肺鱼 @beachbo @一个Delpy
✎校对:@Chambreclaire
✎特效&压制:@一个Delpy @33-eR
资源推荐去新浪微博@文刀大土申 或 @时代映画社 搜找
没有地方,只有想象
让法棍连成一线,在旷工小镇致敬留守的最后一人,农场主与咖啡店店员,废墟派对,有角的山羊,海滩上的碉堡,集装箱里的女人…….
沿着村庄公路而行的故事,实际是一场游荡的故事集锦。整个计划十分简单,他们遇见一些人,停下来,听他们聊聊这个村庄,拍照,刷墙。被放大的脸庞,最后都成为了这个村庄的器官。
早在2000年,当时已经70岁的瓦达尔也曾在法国的村庄游荡,交出了《拾穗者》,捡起了那些被人遗忘的故事。
《拾穗者》(Lesglaneurs et la glaneuse, 2000)瓦尔达代表作,受米勒名画《拾穗者》启发,记录了一系列当代法国拾荒者的影像
而1963年的古巴之行,以四千多张从莱卡中吞吐而出的照片拼接成了《向古巴人致敬》的30分钟短片。对于瓦尔达而言,摄影就是一场耐力运动。
《向古巴人致敬》(SalutLes Cubains, 1971)影片串联的照片均为瓦尔达所摄,被视作摄影师/导演表达政治倾向的最早作品
反观我们的墨镜小哥JR,孩子气满分,耍酷满分,因为跟涂鸦者一样,经常「占领」公共建筑,被称为「法国地下摄影师」。
从17岁开始,他捕捉街头的张望者,也捕捉发生在社会的事件,然后再将之放回街道上,野生地接受目睹、关注与审判。
对于JR而言,街道就是一个美术馆,集市就是一个社会竞技场。
除了村庄,JR今年最为人知的作品是这幅在美墨边境线创作的孩童,趴着隔离墙张望。当地时间9月5日,特朗普废除奥巴马签署的「童年抵美者暂缓遣返」计划(DACA),年幼时被父母带入美国的非法移民将失去免遭遣返的特殊权利
那么村庄呢,属于两个人的村庄,自出发的那一刻,我们跟随的焦点不仅是法国乡村的风情画与扑鼻而来的面包香,而是一帧帧被放大的脸庞,它们盘踞在建筑之上。房屋、巨石、油罐,自然与人造的立体时间,在解读那些脸庞之前,我更想体味一下那些村庄。
出发前JR来到达盖尔街(rue Daguerre),瓦尔达一生居住的地方,作为「左岸派」的女头目,他们经历过黄金时代里一切大胆的想象,流光溢彩,这个盛宴迄今让无数人向往。
猫咪就骑在她的肩上,这只不是谷谷(Zgougou),那只和雅克一起养的猫,后来这只猫成为片头我们看到的工作室标志。
后来他们到达了几近无人的矿区宿舍,砖瓦房里的唯一女人守护着这片地名;一个人耕种八百公顷的农民,巨大的谷仓就是它的城堡;阿科玛化工厂的工人集体,在墙面迎向了欢呼;哼着小曲来到勒阿弗尔码头,男人身后的女人在集装箱内起飞。
皮鲁海滩上的鬼城小镇,一场派对带来了「明日」的气息;圣玛格丽特镇上的海滩,那个1955年被推下来的巨石面侧着身,面向海;布列松的墓与戈达尔的家,都充满了神秘的味道。
空间永远是「褶皱」的,但人们的想象总是能滑顺地略过一切。如果电影就是一种可以抓捕时间与空间的最强幻术,可以抵挡一切包围、宣泄、枯竭,那么我相信这所有的地方,都得到了来自瓦尔达与JR的最佳纪念品。
《脸庞,村庄》中极为有趣的一幕是,两人在罗浮宫内奔跑「起飞」,在殿堂内冲刺,晕眩的画幅流过大师的杰作,经典与反经典,实验与被实验,影像的生产与表现,从来都是一场了不起的斗争。
卢浮宫一幕致敬戈达尔的《法外之徒》
摄影的取证,装置的介入,让电影本身就本来曲折有趣。这当然不只是一个个人物的集合,JR的街头拼接术给予了影像另一种维度的直觉,我们在观看和参与着一种建造过程。
《拾穗者》剧照
而瓦尔达在《拾穗者》里收集「乌托邦式」的心形土豆,或是选择在《阿涅斯海滩》中布起了镜面画阵,都让装置肆意占据了影像的屏幕。
《阿涅斯海滩》(Lesplages d'Agnès, 2008)剧照。海滩是瓦尔达奶奶在80岁给自己拍的自传式纪录片
装置是硬的,人是软的,而故事是这个世界的倒影。
超现实的二人组,永远都准备着出发,用想象逃离着地球的重力。
没有人称,只有表情
回归到这对老少搭档在路上遇到的人和事,诚如瓦尔达在最后对旁人的解释,「我们坚持与劳动者创作」。
一路上,他们选择了偶然路过的大众,放逐在郊野里的边缘者,在集体中不起眼的所有人,男人背后的影子,挚亲,大导演,海鲜市场里的鱼和仍然拥有角的山羊。
在路上的人,就是背向家的人。道路就是一个无边界的家。来自路上的脸庞,都是动态的静止。分享突如其来变化的经验,穿透他人的隐私,给生命一种表情,这是艺术家对于「家」的考察。
影片的深情,在于它既能残忍地揭开那些孤独的伤口,也能抚摸所有的亲密。
独居在旷工区的女人肖像里面无表情,静默地守着乌黑的地下回忆。JR的画面铺平在她的房子外墙,自己抱紧了自己。
内敛的女服务员打着一把古老的洋伞,「坐」在伯尼约村的楼面上,她的两个小孩喜欢在她的光脚前自拍。
对山羊角振振有词的农场女主人,喜欢享受挤羊奶时的静谧。码头上罢工工人的妻子,她们身着黑衣,在男子气爆棚的集装箱内谈论内心。
作为新浪潮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唯一的女导演,瓦尔达的影像也一直呈现着极为强烈的女性主义视角,「身体」作为极其重要的概念,承载着死亡、理想、背叛、流亡、浪漫。
在《一个唱,一个不唱》里,女主角唱着歌宣布生育权的选择,「没有爸爸,没有教皇,没有国王,没有法官,没有医生,没有立法者,一切我说了算!」
《一个唱,一个不唱》(L'une chante, l'autre pas, 1977) 剧照。影片基于波伏娃那句「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她们是后来变成女人的」展开,是一部女性主义的断代史
《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幸福》、《女人们》,这些女人们在瓦尔达里影像中都企图展现一种无人称的身体,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Cléode 5 à 7, 1962)剧照。左岸派代表作品,瓦尔达成名作。巴黎,下午五至七时,美丽的克莱奥如何在客观时间与心理时间中获得统一
这一次,与JR的合作里,JR试图近距离地拍摄着她的眼睛,她的小脚,又将之放大,由油罐火车载着这双眼这双脚去往很多她已无法到达的的地方。
情感与身体的实验,也是拍摄与被拍摄者的对招,「我们可以在你的身体发生想象力吗?」这种属于触觉式的沟通尤其感人。
眼睛在片中的意象很明显。瓦尔达凭借着照相机成名,这个武器陪伴着她的想象力战斗一生。摄影之眼已成为她的一部分,在接近90岁的高龄里她也没有示弱,即使模糊是必然的。
从摄影到电影,再到晚年的装置艺术,那对眼睛始终在一旁
而JR,跟戈达尔一样不喜欢摘下墨镜的男孩,他的墨镜更像魔术的黑盒,神秘、调皮,没有谜底。在海边静坐的时刻,JR为瓦尔达脱下了他的墨镜,我们也从瓦尔达之眼,看到了那张模糊的脸。
在陪伴瓦尔达治疗眼睛时,他们在长长的阶梯上做了一次颇为有趣的抖动行为,这是瓦尔达看到的世界,模糊而又敏感的屏幕经验。
最后一站,他们来到了戈达尔的家。他们是老伙计了,有着彼此的暗语。但这位鼎鼎大名的人,却是唯一一个无法「拥有」表情的人,他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她的电影「叙事逻辑」,恰恰像是一种来自往日的温柔问候。
「虽然我很爱你,你还是个大混蛋。」TT
法国新浪潮的一众勇者们,他们不仅挑战了影像的可能,也在挑战着观众。艺术电影始终是一种用身体去制作,用身体去感受的新感官主义,文本终将变成了武器。
记录了一个故事的诞生,剪辑了众多了村庄的倒影,分享者当然拥有过预谋,而我们作为观众呢?庆幸得到这场参与,是艺术让我们觉得衰老并不可怕,趣味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抵抗。
要相信步履不停,
才能遇见有趣。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2-25 03: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