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拧巴的冯小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时下的贺岁档电影市场,《芳华》匹马当先,分分钟撞线10亿票房大关,同档期的其它影片仿佛都成了为这支《芳华》“翩跹起舞”的陪衬。
《芳华》的持续飘红,引发热议:关于对30年前的那场边境摩擦的重新审视,关于人性善恶的拷问,关于剧本及原著作者严歌苓的经历,关于部队文工团生活的追忆......当然,被讨论最多,话题性最强的,无疑还是影片导演——冯小刚。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西二环外的市委党校大院,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和姐姐一起生活。后来,冯家搬出了党校大院,而冯小刚本人也在高中毕业后,参军当兵,最终成为了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一名美术组学员。
生在大院,后辗转于巷陌;成长在单亲家庭,又成为了文艺兵......这些看似平常,却又极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是日后形成冯小刚独特创作视角的一扇“天窗”。
北京这些森严、神秘的部队、机关大院中,孕育了一批风格鲜明,有棱有角的文化精英。
霸气任性、男性荷尔蒙爆棚的姜文;
将批判精神融入戏谑元素,高呼“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王朔;
把文玩古董“玩”到极致的马未都;
迷恋“顽主”时代而不能自拔的叶京;
还有郑晓龙、王中军、王中磊......
这些人,当然也包括冯小刚本人,是近三十年来,掌控文化、媒介话语权的一批人。和他们汪洋恣肆、率性而为的大院风格做派相比,冯小刚的作品无疑温情温和的多,也小老百姓的多。
同样是描述那个特殊年代,那段岁月,在姜文的镜头下,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荒诞、诗意而又美好;
根据王朔《玩的就是心跳》改编的连续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在王朔的笔下,是《动物凶猛》一般的丛林法则,优越感满满;
而到了冯小刚这里,却成了“一代人的芳华已逝”......
喜欢冯小刚的人,对这份温情如沐春风,而至泪眼婆娑;而讨厌冯小刚的人,则觉得这是卖弄苦情,总把人和事弄得那么拧巴,这不是温情,而是煽情......
巧合的是,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有一个章节就叫“拧巴”,作者自嘲自己就是个拧巴的人,白天睁不开眼,晚上却精神百倍;对鸡鸭鱼肉不感兴趣,唯独吃西红柿吃个没够!
拧巴,其实更多的还是源自对生活经历的感知。
与根红苗正的大院子弟相比,幼年时被迫离开大院的冯小刚只能算是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
他的平民化视角,对世间烟火、人情冷暖的拿捏与掌控,是高高在上的干部子弟所不具备的;反之,他也就相对缺少了后者的锋芒锐利与昂扬气魄。
1984年,从部队复员后的冯小刚,开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本职工作之余,他还在片场参与影视剧的拍摄,比如《便衣警察》。
套用当今网络游戏术语:彼时的冯小刚处在升级打怪阶段,为日后的导演之路堆叠积累。
而另一方面,他也凭着不俗的才华,和在平民阶层练就的八面玲珑的处事哲学,在想尽办法跻身那个圈子,那个曾经身在其中,却被其抛弃的“大院圈子”,冯小刚渴望回到这个圈子,只有回到这个圈子,才会登上发光发亮的舞台。
在那几年,冯小刚认识了郑晓龙,认识了王朔,马未都。他直言,第一次见到王朔,马屁拍的连王朔都难为情;而他,也一直视王朔为偶像;在第一次看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时,冯小刚就爱得不行,边看边赞:真他妈孙子。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电视荧屏上诞生了好几部“经典”。《遭遇激情》、《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这些引发收视狂潮的影视剧创作团队里,冯小刚的名字都位列其中。
或是编剧,或是执行导演,甚至还是电视剧主题歌的词作者,才情满满的冯小刚崭露头角,但这背后,是郑晓龙等人的扶持提携,是王朔小说文本的巨大推力,成功了,却不得不借助外力,甚至外因比内因更为重要,这是有多拧巴?
1994年开始,冯小刚的导演生涯正式开启,《永失我爱》、《一地鸡毛》、《月亮背面》等作品都将视角对准了当时的社会痛点,却要么票房平平、反响不佳,要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与观众见面。
那是段痛苦的历程,那时的冯小刚是投资商眼中的瘟神,冯小刚也很抑郁,很迷茫,当然就会更拧巴。
其实90年代中期的那些年,中国整个电影市场都在举步维艰,赢得票房,赢回观众,不是冯小刚一个人要面对的难题,不过最先解开这道难题的,还是嗅觉敏锐、拧巴异常的冯小刚。
1997年平安夜,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以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的概念进入院线,瞬间点燃了市场,口碑票房双线飘红。
京味儿幽默,笑料百出,揶揄讽刺社会现象,最后是浓情满满的鸡汤式团圆收尾,那句“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时至今日,还总被人们不断提及。
冯氏喜剧“民间与官方通吃”的模式,风头一时无两。
《甲方乙方》的热映,让冯氏幽默传遍大江南北,随后两年,《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两部贺岁喜剧相继成功上演。
在那个年代,“冯小刚+葛优”组合,就是票房和口碑的双保险!
一同被带火了的,还有冯导的老婆徐帆,黄金配角傅彪、张涵予、何冰;
甚至歌星孙楠,也是搭了演唱冯氏贺岁大片主题歌的东风,才成就了日后内地乐坛一哥的地位。
这几部喜剧贺岁电影,基本是用王朔的语言风格做构架,再搭配进些许冯氏的温情做注脚,饱含关怀,让人笑中带泪,看完后舒心畅快。
随后几年的贺岁档,冯小刚的喜剧依然叫好又叫座,但风格却在悄然改变。
在《大腕》、《手机》、《天下无贼》中,密集的笑点在减少,内容上渐渐像“黑色幽默”靠拢;
作家刘震云
而在剧本选择上,则呈现出鲜明的“去王朔化”,当代乡镇文学影视化创作第一人——刘震云,其作品的选择比重在逐渐增多。
虽然这其中有着这样、那样的难言之隐,但“拧巴”又再次被贴到了冯小刚的脑门上。
在很多人眼中,这个拧巴的人,靠着王朔的生花妙笔贩卖温情,如今攀到了新的枝头,却吃水忘了挖井人,却还总是一副情怀、愤怒满满的样子,真拧巴,真够装的。
和王朔一个大院长大的发小叶京,甚至拍了一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其中塑造了一个叫做“冯裤子”的角色,还专门找了一位和冯小刚长得极像的演员出演,可谓用心良苦。
冯裤子在剧中有事没事的就哭鼻子,被朋友损、被爱人嫌弃,被大家揶揄、挖苦却从不敢反抗......
而拧巴的冯小刚,在吃了喜剧贺岁片将近10年的红利后,其影片从风格到立意上,正在进行着一次华丽转身。
2007年,《集结号》横空出世,燃爆了贺岁档。战争题材,敏感话题,冯小刚这一转身,就掀起了电影市场的一次巨震。
集结号的成功,坚定了冯小刚转变的决心,他开始将执导的话题对准了社会、时代、民族的那些难以言说的痛点上。
2010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打中了刚刚经历08年汶川地震之殇后,国人们那脆弱哀伤的心理防线与神经末梢。
反映抗战年间河南大饥荒的《1942》,话题沉重、发人深思,但是票房却惨淡至极!
2016年底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将平民上访这一话题性内容做出深刻剖析。影片获得业内一致好评,斩获大奖,但票房却也不尽如人意。
玩转电影票房和市场十多年的冯小刚,似乎突然间摸不准观众的口味和脉搏了,是他老了么?落伍了么?
当然不是!07年之后,冯导也有《非诚勿扰》、《私人订制》等商业片上映,票房都是很可观的。这说明,挣钱的本领冯小刚并没有丢掉。而他放着有钱不挣,还是源自他的拧巴。
拧巴的冯小刚,已经过了要用电影赚钱的岁月,也过了非要靠王朔的笔墨攒剧本的年月,他的视角越来越宽广,触及的社会痛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敏感。
如今热映的《芳华》,将故事背景对准了30多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愿意触及这个领域,但是冯小刚偏偏去做了,而且他又成功了。
从影片上映开始,2周多的时间,已经成了大家茶余饭后不得不聊的热门IP。
有人质疑冯小刚,借着怀念文工团的生活,又在贩卖苦情、悲情,兜售情怀,将自己的青春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以偏概全。
有人评说冯小刚,又将本来可以美好的故事拍的如此拧巴,男女主角最后的下场太过凄惨,难道这个社会好人没有好报?
其实,如果读过严歌苓的小说原著,就会明白,冯导对刘峰和小萍的结局已经给予了最大的温情和关怀了。
他拧巴也好,温情泛滥也好,但是小北真的吃这一套,类似小北这样的小老百姓,恐怕都很吃冯导的这一套吧?
上学那会儿,学习紧张严肃,每次寒假小北去看他的贺岁喜剧片,都能在影院笑的前仰后合;
而随着年龄渐长,阅历增加,悲欢离合经的多了,再去电影院看冯导转变风格后的严肃题材电影,又总能潸然泪下,湿透衣衫。
小北认为,能打动观众七情六欲的电影, 无论是笑点,还是泪点,都可以算作是好电影。由此而言,冯小刚,无疑是一个好导演。
早年间家庭的变故,离开大院后生活的艰辛,从部队转业的不情愿,到进入职场后小心的打拼与不可免俗的搭接人脉,塑造了冯小刚敏感多情而又审时度势的处事风格。
仔细想想,经历过大悲大喜,坎坷岁月的人,在平民和权贵阶层都游走过的人,似乎都有那么一点拧巴,因为生活中总是不得不去面对拧巴。拧巴,其实就是岁月的洗练。
拧巴,练就了冯小刚对电影市场的敏感把握,对创作尺度的灵活使用,使得冯小刚具备同时代以及新生代这两大群体导演所缺乏的选题能力与执行能力。
所以冯小刚拍出的电影,永远都有话题性与故事性,永远都接地气儿。老百姓们就是喜欢看。
导演生涯二十多年来,用十年的时间让大家欢笑,再用十年的时间让大家悲思。 现在小北很是期待,做为中国电影界的“悲喜剧匠”,已近天命之年的冯小刚导演将在下一个十年,为关注他,喜爱他的观众们献上什么作品呢?
冯小刚小档案
出生年月:1958年3月18日
出 生 地:北京
绰 号: 小钢炮、冯裤子
职 业:导演、编剧、演员......
妻 子:徐帆
贵 人:王朔、郑晓龙、刘震云
朋 友 圈:王中军、王中磊、姜文、叶京、葛优、张国立......
爱 好:吃西红柿,看文工团女兵的脖子和大腿......
特 点:快人快语、敏感多情且多才多艺。
不信您看:
美工出身,绘画功底一流。
虽为导演,但是偶尔客串演戏,演技爆表,分分钟教如今的流量小鲜肉们做人:
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给孩子们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老师;
这是《老炮儿》里面仗义有原则的六爷;
很多影视金曲,出自冯导的手笔。
比如欢叔演唱的《千万次的问》,是直抵胸怀的佳作;
当然了,冯导自己的唱功更是不俗。
能在演唱会现场献唱经典《爱的代价》;
最后要说一句的是,曾经差点闹掰了的冯裤子、朔爷还有叶京,如今又和好如初了,期待他们能联手做出更多好看的影视作品!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MT-5, 2025-1-20 02:4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