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骄子万字长文控诉父母 父亲:照着书没教好儿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8-01-31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月28日,成都商报报道《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一事,王猛的这封“决裂信”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

王父表示,儿子选择决裂,他只能接受。现在,他“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他反思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过于乐观和自信”,认为很多事情在多年后都会过去,忽略了儿子的“不一样”。他也困惑,在“过于关爱”和“放手”之间,到底该如何平衡?

图文无关

担心

儿子性格偏执,怕影响他其他交际圈

1月29日晚,下班回家的王父直到第二日凌晨1时许才睡去。他浏览着网友们关于王猛报道的留言,希望了解儿子的“控诉”在网友心中的看法。

其实,白天上班时,单位一个同事就曾在他面前讨论儿子的新闻:“北大的留美研究生,12年春节都不回家,还拉黑了父母,这有些不像话了,不管怎么说,父母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啊。”听了同事的话,王父并未多言。

回到家,王母也开始说起这件事,因为家里亲戚给自己转来了报道链接,她觉得这让她很没有脸面。她有些搞不懂儿子到底是要干嘛。王父在一旁安慰:“有啥呢,豁达一些,何必在意这些。”

看了网友的评论,王父也有自己的感受。

“一是要表达感谢,感谢网友们的关注,让这件家事有了社会讨论意义,当然包括网友对我们关系的关心。”王父说,“也有感动,比如网友提到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是说替孩子把什么事都办了他就会感激你,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只是自己盲目自信了”。

他也有担心。王父认为,儿子性格里带着偏执,情绪也容易在起伏中发生变化,除了父母,他担心儿子在其他圈子中的交际也受到影响。

落泪

含泪回信,乞求苍天还儿子健康心灵

王猛和记者联系时,极少打电话或发微信,一般是发邮件,哪怕只是一张图片。

王父说,他们从小教育王猛的方式没有打骂,而是“谈话”。只要王猛犯了错,王父就会告诉他,要找时间跟他“谈话”。

“大概从2岁时开始,我们就用这种方式跟他沟通。他知道,谈话意味着可能犯了错。即使我们轻描淡写地聊天,他也会一直恐慌。”长此以往,王猛和父母都习惯了用邮件沟通,平静、克制又可以进行深思熟虑。

也有情绪爆发的时候,比如王猛发来决裂信的那天。

王父说,他在回信中也几乎“带骂人了”,但他经过慎重考虑,仔细思考了儿子发来的每一句话,在之后的信件中,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同意儿子提出的“三不政策”(不回家、不见面、不交往)。

“我当时真是含着泪写的回信,我只能祈求苍天……”,话说到一半,王父的声音突然变小,眼泪翻滚而出,“我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王猛写给父母的决裂信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 资料图片

在王猛的文字里,当年他寄回自己的心理诊断报告时,父亲显得不以为然的回应让他难以接受,甚至有些愤怒。但王猛可能并不知道,看似“冷漠”的父亲其实对儿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上了心。

他下载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电子书,希望了解儿子的病情。因为怕刺激儿子,在儿子选择决裂的时候,也选择了接受。当时儿子想要决裂的理由之一是,诊断建议提到要切断和曾经对他造成伤害的家人和环境的联系。“如果这样可以让他快乐,也好。”说完,王父的眼泪落下,五味杂陈。

悔恨

哪来“早知道”,又怎么会“早知道”

王父表示,忽略了孩子的先天特点,是他们作为父母非常大的失误。在这个失误之下,导致了一连串忽视孩子情绪的行为发生。

王父说,以前总觉得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生气、愤怒都无大碍,过几天就会好,孩子也许就忘了。但没想到儿子会一直记着,这也是他反思自己的另一个方面:盲目自信和乐观。

“我想他生几天气、嘟囔几天嘴,这事就过去了。如果早知道我们的一句话、一个脸色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那绝不会那样做。但哪来 早知道 呢?又怎么会 早知道 ?”说到此,王父有些无奈,他觉得没有一本书、一套理论会把孩子教育的方法和问题讲解全面,每个孩子和家庭情况都不同,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教育到底。

王猛30岁生日那天,虽然当时他已经宣告和父母决裂,但王父仍然给儿子郑重其事地写了封邮件,祝他生日快乐,也恭喜他三十而立。

“我不认为和父母关系僵化了,就是他人生的一个失败。这可能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而且随着逐渐淡化,这件事在他心中占的比重会更小。”

面对儿子的决绝,王父说,自己只能接受,反而更担心的是他如何跟同事、朋友相处,会不会把跟父母的相处方式也用在其他人身上。不能通话、见面,甚至邮件也不回复之后,王父和妻子只能远远地担忧,没有了跟父母倾诉的途径,儿子会怎么排解和调整自己。

困惑

“过于关爱”和“放手”如何平衡?

去年国庆,王父给儿子发去一封邮件,期望能跟儿子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那次,儿子难得的回复了邮件:“我喜欢的话题知道该给谁说。”尽管言语依然带着强烈的情绪,也似乎并不悦耳,但王父觉得,这或许是一个重新恢复联系的机会。

然而,儿子很快就泼了冷水:“你别以为我回复了邮件就能怎么着。”怕刺激儿子,王父没再强求,“但至少从侧面知道了他的状况”。

其实,这也是王父的困惑:“再次问候,或许会让他觉得又要对他怎么样;但不问候,感觉又是真的不管不问。”王父觉得,在“过于关爱”和“放手”之间,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平衡,“也没有一个标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也有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可现实是,“照着书来还是没有教育好”。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傅艳认为,最近在朋友圈流行的游戏《旅行青蛙》可以带给父母一些启示。

就像游戏中一样,你需要做的并不多,就是为青蛙收割三叶草,让它能远行。至于会到哪里,好久回来,会带回什么礼物,交什么朋友,都不是我们能够干预的。

“现实的孩子就像那个青蛙一样,它会自己吃饭、看书、写日记、睡觉,但你都只能看着。“傅艳说,“其实,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全力的支持,在需要鼓励或者取得成绩的时候,为他们在一旁默默地鼓掌就行了”。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5 18: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