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坛 社区新闻 纽约新闻 国际新闻 自由快讯 交友征婚 男女搭伙
皇后区 法拉盛 布鲁伦 曼哈顿 房产买卖 二手转让 二手车 生意转让 白送 失物招领
律师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法律案例 翻译服务 补习培训 旅行机票 包车地陪
大小搬家 防盗报警 印刷招牌 大小装修 冷暖水电 入籍考题 纽约驾照 加州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杰,和珅最真实的对手,极具官场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07-22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让乾隆无限沉醉的康乾盛世进入了第一百个年头。这一百年来,大清的确创出了一系列的辉煌,版图超越了明朝最强盛时的疆域,人口也由清初的千万猛增到乾隆年间的三亿之巨,物产看上去很丰裕,百姓看上去很安康——
        然而,盛世的光环下更有盛世的危机。
        乾隆正是这场盛世危机的总源头。
        这位青年时代颇为励精图治的帝王,进入晚年后开始变的狭隘、封闭、自恋、苟安。虽然他掌控的大清帝国已经生出了脓疮,但他却傲慢地选择了视而不见,若是有纯直之臣试图来捅破其中的大脓疮,他往往会很不高兴,甚至会愤怒地否定脓疮的存在,因为他根深蒂固地相信他所创造的盛世是无懈可击的。
        看透这一层就不难明白,乾隆盛世由盛转衰时,其实是纯正直臣难为的坏时代,贪腐宠臣嚣张的好时代。
        山东巡抚国泰出身满洲镶白旗,拥有与爱新觉罗皇族联姻的名门大姓,富察氏。除了出身硬,国泰在乾隆朝的后台更硬,他的父亲文绶是乾隆很器重的封疆大吏,曾任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他的一个侄女是乾隆很宠幸的妃子。
        乾隆用人唯亲起来,有时候很无度。国泰虽然毫无品行,劣迹斑斑,实为八旗恶棍,但靠着满族权贵,皇亲国戚的身份,他在官场还是一路获得了升迁,到乾隆四十二年,他已经混上了山东巡抚的高位。
        在山东巡抚任上,国泰极凶残霸道,一省官民对他是畏惧如虎。就连官至山东布政使(与巡抚平级),军机大臣于敏中的亲弟弟于易简亦不例外,每次见到国泰,都要跪在地上说话。
        靠着在山东地界的一手遮天,国泰将于易简等人收为走狗,在封疆大吏任上是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短短几年便搜刮了数百万两白银。
        将整个山东吃下后,国泰的野心更甚,他花大把银子走起了乾隆第一宠臣和珅的路子,想有朝一日最少也要弄个总督干干。
        因为有和珅在朝中与他狼狈为奸,帮腔说话,乾隆对这个皇亲国戚一向看法很好,觉得他杀伐果断,是个封疆大才。
        如此,国泰的气焰就更嚣张了,结果就干出了灾年妄杀山东九名请愿举人的极恶之事。
        此事一出,山东一省民怨沸腾,群情汹涌,这时候,一向嫉恶如仇的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站了出来,如此一纸弹章便递到了乾隆的手里。
        接到这样的弹章,乾隆心里很不爽,不理,舆情说不过去;理,又压根不想问国泰的罪。
        两难之下,乾隆召来了右都御史王杰。
        王杰,陕西韩城人,八岁丧父,以贫寒之子的身份在乾隆二十六年高中状元。乾隆御政向来是一手抓宠臣,一手抓纯臣,对廉洁自守、正派刚直的王杰,乾隆很赏识,始终留在身边做心腹纯臣用。
        有一种说法,乾隆朝的王杰才是和珅真正的对手,而王杰与和珅过招,或者说想一举扳倒和珅,正是从国泰一案开始的。
        王杰虽然是儒家正道君子,但与乾隆这样的帝王、和珅这样的宠臣斗法,却是一点不迂腐,相反是极具官场智慧。
        凭借对乾隆的了解,王杰知道,乾隆有包庇国泰之意,此时若是急攻猛进,只能激起这位傲慢帝王的反感。
        怎么办才是高明之举呢?
        利用乾隆的傲慢、自大方为上上之选。
        乾隆问王杰,国泰一案,怎么办算是稳妥?
        王杰说,国泰在山东巡抚任上五年,其所作所为臣不能尽知。可臣知道国泰这个人性情颇为刚烈,行事更是果断,这样很容易得罪人。现在有人说他贪赃枉法,谎报政绩,妄杀请愿举人,听来很不可思议。实情到底如何?不如先找人问个仔细,如果是诬告,国泰自不怕查,如果确有其事,接下来也好有的放矢。
        乾隆问,可有问询人选?
        这时候,王杰就高明了。他回答说,臣听说山东布政使于易简正在京述职,此人颇为精干,官声也不错,对国泰更是知根知底,皇上召他来问,自然能问出详细实情。
        好一个让狈来为狼说话。
        更辛辣的是,这一套说法将乾隆傲慢、自大的心理算的死死的。在乾隆眼中,他压根不相信自己委以重任的国泰是狼,如此,于简易自然也不可能是狈。
        就这样,乾隆钻进了王杰“誓除贪官”的圈套里。
        将于易简召来,果然是一点悬念没有,他不但将国泰在山东的恶行抹了个一干二净,更借机将国泰吹捧粉饰了一通。
        听到这些,乾隆龙颜大悦,甚是欣慰。
        将王杰再次召进养心殿后,乾隆轻松地说,你说的不错,国泰在山东巡抚任上尚能实心办事,并无贪腐恶事。江南道监监察御史钱沣弹劾不实,本应从重治罪,朕念及他为人一贯耿介,是个直臣,就罚他三个月俸禄,其余不再追究,如何?
        国泰、于易简狼狈为奸后,乾隆就此既往不咎,这一步王杰早已有招等在了那里。王杰对乾隆说,皇上圣明,只是臣记得去年军机大臣阿桂、大将军福康安对国泰也有不满,希望皇上把他调离山东,以平息民怨。此次如果只处罚钱沣,而对国泰毫无查实举动,不仅两位大人脸上不好看,而且民怨也不能彻底消除。不如借机派人到山东查一道,也好还国泰清白,平朝野杂音。
        这说法百无一害,乾隆自然无法拒绝。
        然而,派谁去查,又考官场智慧了。
        未等乾隆开口,王杰紧跟着向乾隆提出了两个人选。他说,臣以为皇上可命军机大臣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亲到山东,会同江南道御史钱沣一起审查国泰一案。
        听到这意味深长的两个人选,乾隆很是受用。
        和珅与国泰的关系,乾隆自然知晓一些,由和珅主查,无疑是给国泰又加了一层保险;让社稷名臣、“文正公”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去配合,自然又多了一层公正的意味。关键刘墉这个人,乾隆是知道的,此人实为庸碌圆滑之辈,身上有一些光环,但却没有出头担当的魄力,此案用他来粉饰,正合适。
        然而,在王杰看来,和珅前去,必定会包庇勾结国泰,这其中有抓把柄的机会。至于刘墉,帝王心理在臣下看来终究是微妙的,利用好这一点,未必不能激出他敢作敢为的担当精神。
        有史家笔记记载,乾隆采纳王杰的建议后,王杰很快向刘墉传递了一个“假信息”——皇上这次下决心要彻查国泰,这是大张旗鼓整饬吏治的信号。派刘部堂去,这是视你为大清社稷的顶梁柱,想你能像先父文正公一样,做纯臣表率。
        但也有人说,王杰在这一环没搞什么小动作,是刘墉的庙堂道行不够,长期不受重用下,为了在朝堂上能有所大作为,他错判了乾隆的心理。
        不管真相如何,这一回,号称“墨猪”的刘墉,精神的确为之一振,在彻查国泰一案上确有先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敢斗智斗勇的纯臣风采。
        王杰,和珅最真实的对手,收拾同流合污的封疆大吏,极具官场智慧
        领下皇命,和珅、刘墉、钱沣三人即前往山东济南,彻查国泰一案。起初,一切尽在和珅的掌控之中,和珅提出,由我任选几处银库,会同两位大人一同到库查验现银,如无差错,就可以尽快结案,回报皇上了。
        其中的名堂不言自明。
        和珅选定的银库,一定是国泰得到消息后做好了手脚的摆设。
        他早早地便从济南各商号借来现银,铸成官样银锭后第一时间就存进了和珅指定的银库。
        刘墉、钱沣知道其中必有名堂,但怎么从中抓住把柄,却颇费两人的脑筋。
        然而,不轨贼心总会有露出破绽的地方。
        面上,刘墉、钱沣不便跟权倾朝野的和珅对着干,但当他们发现库银有抢铸的粗糙痕迹后,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就有章法了。
        刘墉玩起了不担当的文人雅兴,他对和珅说,和大人,济南乃人杰地灵的福地,尤其是城中的泉水最妙,案要查,但景也要赏。
        说完,刘墉就以文人赏景的名义消失了一天。
        就是这一天,要了国泰的大半条命。
        通过走街串巷,微服私访,刘墉得到了一个准确消息,他们看到的库银的确是国泰从济南各家商号紧急借来,进而抢铸成的。
        怎么才能让国泰原形毕露呢?
        刘墉想的一招挺绝,他让钱沣在济南城贴出了告示——借用商号银两之事已完,请各商号拿着欠条来取银子,过期不取,一律充公。
        把银子看得比命中的各商号一看到这样的告示,第二天,上百人即涌进了衙门,人人手里拿着国泰借银的欠条。
        到这个地步,非但国泰彻底傻了眼,和珅在恐惧下也只剩一个动作可做,赶紧把国泰当弃子,抛掉。
        乾隆见国泰被揭了个底朝天,羞愧恼怒下,他只好颁下严旨,将国泰、于易简等人锁拿进京问罪。
        王杰此时再次出场了,他在谋划一个新局,想以从国泰身上搜出的一封写给和珅的救援密信为突破口,将当朝第一贪彻底拉下马。
        然而,此时的王杰却低估了乾隆对宠臣的厚爱。
        当王杰把彻查国泰的最终案卷递到乾隆御案上的时候,已可用昏庸形容的乾隆居然只在案卷末尾处御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再一细看,王杰的内心更是顷刻间灰暗了下来,乾隆已将原本拟定的“斩立决”改成了“斩监侯”。
        这意味着即便如此,乾隆依旧不想杀国泰。
        参透这一点,王杰知道想以此将和珅彻底拉下马已经不可能了。
        但王杰没有彻底放弃,扳不倒和珅,他还有一招可施,用贪官杀贪官。
        就这样,王杰抛出了国泰写给和珅的求援密信。王杰知道,这封密信要不了和珅的命,但足以让乾隆收回“斩监侯”的成命。
        乾隆看到密信后,表面上很有向和珅兴师问罪的架势,实际却是让和珅借信推脱。
        和珅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借着信中无法坐实的内容,他一是为自己辩解,二是攻击国泰居心叵测,必须严惩,三是向乾隆玩命地表忠心。
        王杰知道,国泰这回是死定了。
        和珅向乾隆建议,国泰罪大恶极,若被他们指摘盛世,有碍圣德,不如罪减一等,命国泰、于易简狱中自裁,及时把案子结了,免得多生枝节。
        乾隆照准。
        王杰欣慰之余,不免一声叹息。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4, 2025-4-23 10: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