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朝统治者从来都没认为自己是华夏子孙的一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07-31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865 年4 月,大清国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大有不共戴天之势。此时距离慈禧和恭亲王联手扳倒以肃顺为首的“八人帮” 才四个年头。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慈禧和恭亲王之间的“统一战线”就出现了如此大的裂缝呢?
表面看来,事情的起因是翰林院编修蔡寿祺于1865 年3 月31 日上的一道奏折,指控恭亲王“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后经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再三请愿,强烈挽留,加之恭亲王做了触及灵魂的深刻检讨,“伏地痛哭,无以自容”,慈禧才收回成命,恢复此前“叔嫂共和”的政治局面。但奕䜣“议政王”的头衔被收回。这场激烈冲突持续了39 天。
那时候,大清官场的游戏规则,是“官不举,君不纠”。最顶层无论做什么,都要借助官员的言论。谁都不说话,事情就没法办。当然,谁要是乱说话,引起顶层震怒时也要倒霉。
蔡寿祺作为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竟敢直接弹劾大清国当权的“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可谓胆大包天。慈禧与恭亲王决裂,无疑是清廷的大事,是不是人为设计,值得怀疑。
有确切史料依据的是,蔡寿祺弹劾恭亲王的第二天,也就是1865 年4 月1 日,慈禧与恭亲王之间有一场很不愉快的谈话。《清实录同治朝实录》记载,慈禧责备恭亲王重用汉人,说:“这天下,咱们不要了,送给汉人吧!”又说:“汝事事与我为难,我革汝职。”恭亲王顶撞慈禧:“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皇子。”更甚者,恭亲王久跪之后,陡然站起,慈禧吓一跳,大呼恭亲王想打人,太监赶紧上来,把恭亲王撵了出去。
从慈禧跟恭亲王的言论冲突中可以看出,慈禧革去恭亲王所有职务的举动,并不是由于恭亲王“揽权”,而是由于“放权”,也就是重用汉人。另一句,“汝事事与我为难”中的“事事”,很大程度上也是指在任用汉人的问题上,恭亲王没有尊重慈禧的意见。
慈禧和恭亲王爆发冲突的前一年,太平天国刚刚被剿灭。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汉臣的权力不断加强,出现“楚省风气,近年极旺,自曾涤生(曾国藩)领师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的局面。除曾国藩和李鸿章之外,还有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等多位湘淮军首领,占据地方总督和巡抚的职位。“至提镇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数。”毫无疑问,这些人的职权大都由恭亲王提名授予。
要说清楚慈禧为什么跟恭亲王怄气,就必须说到大清国的执政理念。这个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满人为本”。此“国策”由来已久。努尔哈赤向明朝大举进攻时,说过“以汉人征明,对满洲有利”。这句话里清晰表达出“满洲本位”思想。大清国开国之后,把全国人口分为两种,一种是“旗人”,一种是“民”。“旗人”自然是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八旗蒙古子弟等。“民”以汉人为主,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同时规定,“旗人”不能与“民”通婚。就是说,不能把这条界线弄模糊。以下为行文方便,以“旗人”称满人,以“民”称汉人。
可以说,大清国最大的利益集团是满人。在清朝,谁敢染指满人利益,注定没有好下场。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1653 年,也就是顺治十年,汉臣李呈祥上奏,建议各衙门裁去满族官员,说他们水平太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顺治帝览奏震怒,大骂李呈祥:“朕不分满汉,对尔等同等眷顾;尔等汉官奈何反生异心!本来按照常理,满洲优先才对!”顺治帝所谓“不分满汉”,其实是迫不得已,那些满族奴才水平太低,不使用汉臣,还真就不行。另外,此举也有笼络“民”心的效用。
骨子里,顺治帝还是恪守“满洲优先”理念的。顺治帝震怒之下,竟然欲将李呈祥“弃市”!这说明,“以满人优先”是高压线,谁也不能碰。李呈祥由此不呈祥。
1655 年,清廷讨论如何处置满人所蓄汉奴逃亡问题时,汉官赵开心主张“宽仁”,顺治帝再次动怒,大加斥责:“汉人欲令满人困苦,谋国不忠,莫此为甚!”赵开心由此不开心。
由此说来,慈禧与恭亲王的分歧是原则性的分歧。
慈禧恪守“以满人为本”的理念,认为恭亲王重用作为“民”的汉人,也是“欲令满人困苦”,因而提出警告。谁知恭亲王竟不买账,难怪老佛爷盛怒。说起来,恭亲王也未必是心甘情愿地重用汉人,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太平天国动乱,一乱十几年,戡乱过程中作为正规军的八旗兵不堪重用,绿营兵也是颓势尽显,不得已才起用“民”兵。尘埃落定,不给湘淮军首领一点甜头还真不行。如果太吝啬,日后遭遇乱局,谁还会为满人利益集团卖命呢?这么浅显的道理,恭亲王不可能不懂。但慈禧没有像恭亲王那样迅速进行利益权衡,并决定妥协,这才促成那场激烈冲突。
恭亲王是满人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岂能不知“以满人为本”的国策。只是在太平天国动乱的特殊历史时期,他只能把重用汉人作为权宜之计。其实,在他急功近利的手段之外,也有为满人谋幸福的长远打算。
晚清政局中,有几个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在这些“第一次”中,不难看出,恭亲王维护满人利益的战略步骤。恭亲王与慈禧发生激烈冲突之前,大清国有过两个“以满人为本”的“第一次”。
第一次出洋学习军事。1862 年,也就是同治元年,上谕选派八旗兵450 名,绿营兵10 名,出洋接受外国新式军事训练。这是同治年间大清“自强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罗尔纲《湘军新志》统计,19 世纪中后期,清廷有大约25 万八旗兵,64 万绿营兵,而送去接受外国新式军事训练的满人和汉人比例,竟然是45 ∶ 1,汉人只做点缀,故做“不分满汉”状而已。大清国自开国以来,一直奉行重八旗兵轻绿营兵的方针政策。八旗兵驻屯务求集中,绿营兵则竭力分散;八旗兵使用最先进武器,绿营兵只配备普通兵器;京师禁卫由八旗兵负责,绿营兵不得参与;八旗子弟无差役,绿营兵有劳工之责。此外,八旗兵的薪饷远远高于绿营兵。
恭亲王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1864 年曾经上奏谈及学习洋枪洋炮事宜,说:“唯此项精秘之器,京营学成后,只可推之各省驻防旗兵学制。”
第一次创办外语学校。1862 年,清廷创立京师同文馆。出于洋务的需要,恭亲王认识到与外国交涉“须先识其性情”,创立同文馆,学习外语,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恭亲王强调:“选八旗中资质聪慧,年在十三四岁以下者,俾资学习。”这等于是说将来的洋务,要由满人负责。此后广州成立的同文馆,也是以满人为主的外语学校。
1871 年,满人权贵、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上奏,说广州同文馆“旗籍诸生,咸皆踊跃。唯民籍正学附学各生,来去无常,难期一律奋勉……奴才等公同酌议,似应量为变通,拟请嗣后同文馆学生,专用旗人,毋庸再招汉民”。恭亲王同意,同治帝御批下发。显然,瑞麟也深谙“以满人为本”的“国策”,用谎言跟恭亲王演了一场双簧。说满族学生表现好,汉族学生总是逃学,其实都是谎言,从此不再招收汉族学生才是本意。
”李鸿章对此洞若观火,竟然有了对着干的举动。他也成立了一所外语学校,叫“上海广方言馆” ,招收学生以汉人为主。
最为诡异的是,1900 年,奉命处理八国联军善后事宜的李鸿章,在香港秘密会见英国总督卜力,直截了当地问:“英国希望谁做皇帝?”卜力答:“光绪帝对此事件没有责任的话,英国对他继续统治不会反对。
李鸿章又说:“听一些洋人传言,义和团要是把北京所有外国公使都杀了,列强就要重新扶植一个皇帝,要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们希望谁做皇帝?”不等卜力回答,李鸿章自言自语:“也许是个汉人?”联想到此前李鸿章倡导“东南互保” ,违背清廷命令,拒绝与外国开战的事实,说明此时李鸿章跟满人利益集团已经离心离德。后来的袁世凯更是如此。
从恭亲王与慈禧发生激烈冲突到大清国灭亡,还有三个耐人寻味的“以满人为本”的“第一次”。
第一次派遣出洋考察团。1866 年,由英国人赫德率领,大清国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等15 个国家。这个考察团的所有成员都是满人。这是同文馆思路的继续,希望满人能在洋务运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次派出留学生。1871 年,曾国藩、李鸿章联袂上奏,请求公费派遣幼童奔赴各国留学,建议“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没有提到满人和汉人的比例问题。恭亲王表示支持,但特意强调八旗子弟优先的原则。
第一次组建内阁。1911 年,清廷颁发《新订内阁官制》,组建第一个责任内阁。内阁成员13 人,旗人贵族9 人,汉臣4 人。而旗人贵族中,又有7 人是皇族成员。这个责任内阁,又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是赤裸裸的“以满人为本”。
组建“皇族内阁”的时候,恭亲王奕䜣已不在人世,左右晚清政局的是醇亲王载沣。这位年仅二十几岁的愣头青,在执行“以满人为本”的国策时,步子迈得过大,引发朝野舆论大哗,满汉离心离德倾向进一步加剧。原本比较保守的改良派,由此倒向革命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口号更加深入人心。报纸竟然公开讨论剪辫这一敏感问题,一些地区还兴起了大规模剪辫运动。史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皇族内阁”成为压垮大清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当时就有人看到这一点,清末诗人易顺鼎感慨,辛亥清亡,不是亡于军事,是亡于政治。
即便是在日本,“皇族内阁”也不得人心。日本自明治维新由伊藤博文组建内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一个皇族成员担任内阁要职。无条件投降之后却突然组建了一个“皇族内阁”,但这个内阁,只存在54 天就垮台了。”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
乾聋说过“我以夷狄之君主中国之事”
老佛爷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后来又说“宁与外人,不与家奴”
螨清统治者就是一帮满脑子想着进关抢一把,撞了狗屎运占了中华两百年,时刻想着风头不对就往关外跑的恶心寄生虫。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4 00: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