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6-03-19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一)
首先,免费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两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某位知友举了几个准公共品的例子来说明免费的是最贵的,然后表示,经济学基础告诉我们这是正确的,你们其他答主要么是乱煲鸡汤,要么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意图证明这一切都是对的,其他不说公共品的答主都是错的,然后怒斥我们没有学过经济学。
但是,并不是只有公共品(广义)才免费,公共品也不一定就免费。
她举例说,高速公路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免费,导致大量的公路的潜在用户转化为一般用户,然后需求大于供给,然后导致原本不拥堵的公路变得拥堵从而降低了用户的效用。从整体来看,免费给他们带来的效用是负的。因而为了排除掉那些潜在的用户,我们应该全面增加收费,征收拥挤费。这样人们就会放弃铁路&高速选择宅在家里。
我们来分析一下啊,这位答主说了两件事情:(Ⅰ)免费导致效用下降,还不如不免费。(Ⅱ)征收拥挤费可以消灭潜在用户,使得付费用户效用提高。
那么既然效用是负的,为什么人们还选择高速公路出行呢?经济学基础里告诉那位答主的应该是理性人假设吧。
我们分析一下啊:①人们是理性的;②效用是负的;③人们还选择免费的高速。
其中①是大前提,③是结论。如果整个过程的效用是负的话,那么是不可能推论出③的,那么只可能是小前提错误,也就是说整个过程中人们的效用不可能是负的,至少不会低于宅在家里或者换其他交通工具。

还有就是,按照那位答主的说法,是免费的高速导致大量的潜在用户贪图便宜一拥而上造成拥堵,但事实上在假期本来就会有超过平时很多的用户增加。中国高速免费是在2012年中秋开始的,但是在此之前的节假日照样堵车,比如2012年春节:这并不是因为免费了才产生的堵车,而是因为刚需用户本来就会堵&信息不对称以及收费站效率的低下。而公路的免费,恰恰是为了补贴用户的效用损失,正是因为你选择了这个时间段出行,正是因为高速没有产生“高速”的效用,所以政府才补贴你免费使用公路,要不然,为什么大型货车不会补贴呢?扯远了,继续说(Ⅱ)。
好吧, @伯伦已经写出来了,请看他的答案里关于价格的分析。
顺便说一下,某些专业领域的东西大家不要看到外行大V或者关注的人点个赞就跟着点,请有点辨识度。大V和关注的人的作用是帮助大家甄选TL,而不是帮你们点赞。
以上。
(二)
我要说明免费的本质是交叉补贴,是针对之前苏莉安先生对免费的论断来说的。因为看到很多的答主引用苏先生那句话,所以我才写了这个关于免费的答案。
苏莉安的某个答案里提及
如果商家为你提供免费服务,那你就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产品。
这句话就像这个问题的题目一样,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只能解释或者说明较小一部分的现象,比如苏先生在他答案中写到的关于互联网搜索服务提供商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免费为用户提供产品,另外一方面收取广告商的服务费用,这个模式叫做三方市场,后面我们会详细说到。

但是,抛开互联网的一些例子,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星巴克出售咖啡,但是同时也提供免费而且优质的WIFI。对于我来说,我可能会在星巴克点一杯香草拿铁,然后使用那里的WIFI,因为我付了钱购买咖啡,理所应当享受这里的WIFI,所以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但是我的朋友苏导,他即便没有购买星巴克的任何产品,也可以掏出他的锤子手机,使用这里的免费WIFI,按照苏莉安先生的理论,我的朋友苏导应该算是星巴克的产品了,但事实上,苏导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如果星巴克强行要苏导成为他们的产品,请给我的支付宝打一笔转会费。

同样的例子还有春晚小品《不差钱》里的那一碗打卤面。『面要钱,卤不要钱』,于是鸭蛋爷爷就要了一份免费的卤来尝尝咸淡。显然,在这个过程中『苏格兰情调』这家饭馆并没有把鸭蛋爷爷当作产品。现实里,我们享受酒店饭馆酒吧提供的那些免费服务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成为他们的产品。

这里又有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产品。这也是苏先生答案能混淆一大批人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解释产品和用户到底是什么。

我们这里讨论的产品的定义很广,市场上提供给人们,用来被消费、满足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产品。它们可以是现实存在的实物(比如汽车)也可以是某种服务(比如金融服务)。但它一定是为了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的。

我们可以说星巴克的 咖啡&WIFI 是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在不同程度和方面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我们也可以说作为搜索引擎的使用者我们是产品,因为会有广告商它们来购买流量,而我们这些免费使用者就是他们的流量。

但是我们不能说免费使用了WIFI和吃了免费的卤的我们是产品,因为没有人会消费我们,没有人会因为你吃了免费的的卤而感到很开心。

也许我们会转化为付费用户,但是,那是因为免费的 WIFI&卤 以及其他的一系列因素(比如觉得内疚与礼尚往来),而不是因为你看到了那些免费用户。

所以,免费到底是什么原因?

按照Chris Anderson的理论,林林总总的免费现象归根到底的实质都是——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不同的人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与钱无关的市场和与钱有关的市场之间转移,经济学上称之为『交叉补贴』(Cross-subsidies)。

没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现在所享有的免费服务&产品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交叉补贴』传递到你这里的。

『交叉补贴』主要有三种作用方式:
(Ⅰ)用付费产品来补贴免费产品:
比如商场里的免费赠品由付费商品来补贴,夏天商场通过提供冷气可以来吸引顾客,而这些冷气的费用则是由付费的商品进行补贴的。
(Ⅱ)用日后付费来补贴当前免费:
电信运营商经常会推出交话费免费得手机这样的活动。签订一份长达两年的使用协议就可以获得一台手机,然后未来每月所缴纳的电话费经过折现可以补贴当前的免费手机。
(Ⅲ)用付费人群来补贴免费人群:
参加过俱乐部活动的朋友都知道,聚会活动时男士购买门票而女士免费,这就是男性付费人群对女性免费人群进行补贴的一个例子。

『交叉补贴』的模式主要有四大类:
(Ⅰ)直接交叉补贴: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日常生活里大部分的免费模式都是如此,比如:
赠送服务→销售产品;
赠送产品→销售服务;
赠送软件→销售硬件;
赠送硬件→销售软件;
赠送手机→销售通话时间;
赠送通话时间→销售手机;
免费赠送(赠品);
买一赠一(超市);
超过XX元免运费(网购平台);
免费体验(健身体验券)
免费试用(付费软件、杂志订阅);
免费停车(商场购物);
免费调味品(小料&卤);
(Ⅱ)三方市场:
在这个模式下,第三方(广告商)来为第二方(消费者)来买单。当然这并非唯一的方式,想想你平时收到的各类骚扰短信,很有可能就是某个免费平台出卖的,当然那笔钱是用来补贴他们的免费产品的,比如:
赠送内容→销售接触观众的机会(广告支持的媒体,百度阅读的免费书)
提供服务→销售接触用户的机会(广告)
(Ⅲ)免费加收费模式:
这是目前互联网最常见的模式,免费网络游戏将这一模式表现的淋漓尽致。付费玩家支出金钱来获取游戏内的更多资源,而这笔钱则补贴了免费玩家。一般来说,一家网站拥有5%的付费用户,他们是整个网站的收入来源;而剩下的95%免费用户,则可以享受到补贴。
当然,这个模型是复杂的,因为对互联网产品来说,边际成本基本为零,所以当收支平衡后,多增加一些免费用户影响并不大。
(Ⅳ)非货币市场:
这种免费完全与货币&经济利益无关,通过提供免费的物品或者服务,提供者会得到精神上,名誉上的激励。
比如昨天我从武汉回到北京,中午手机停机了,身上没有现金,周边也没有wifi。恰好路边有个行人,我问她可不可以帮我交一下10元话费,之后我支付宝还给她钱。然后姑娘照做了并坚持不要我转账给她。在这个免费给我提供话费的过程里,姑娘得到的是帮助人快乐以及我的感谢。
一些企业&书店定期向偏远地区提供免费图书,古代一些大户寺院开设粥屋,也是为了获得声誉与精神满足。
以上差不多就是各种免费模式了。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带着某种目的而来的,但是显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免费这一手段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利益而采取的。

但是很显然,免费的与最贵的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免费本身不贵,因为它确确实实是免费, 为什么他会免费呢?是因为现在的付费群体补贴了你(免费游戏、免费视频),或者将来的你补贴了现在的你(手机&话费)。这一手段只是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消费的大门。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的很多情况下,你获得的免费,才是第一步;就像你玩Diablo3,70级才是开始一样。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3 06: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