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巿洗衣店非法剥削工人问题,近年不断曝光。有工人组织由去年起,发起抗争运动,迫使华裔洗衣店主向工人支付法定最低时薪,甚至成功追讨加班费。不过,也有东主选择结业,最终令工人失业。
在纽约,大多数巿民家中都没有洗衣机,需要光顾洗衣店,而很多洗衣店皆由华人经营。不懂英语的中国新移民,不是从事饮食业,便是从事洗衣业,赚取他们的第一桶金。
连锁洗衣店「Susan Laundromat 」东主余先生(David Yu,音译)接受《纽约时报》访问表示,他20年前从中国来到纽约布鲁克林区,透过在地盘和餐厅打工所赚取的、加上父母储蓄,于2005年以7万元(美元,下同)买下首间洗衣店,「洗衣店的创业成本虽然较餐厅为高,但竞争较少,生意更稳定。」他忆述当初洗衣店每月赚约3,000元,与太太Susan每天工作,从来不庆祝母亲节;现在,他已经拥有7间店铺,每月营业额多达两万元,足以让他过舒适生活,并供两名子女读大学。
目前,Susan Laundromat共聘用25名员工,多数是拉丁裔女性。余先生强调,公司有支付法定13.5元的最低时薪,提供有薪病假等福利,但他承认很多同行都在违法,剥削新移民、尤其是无证移民。
纽约州劳工部副部长James Rogers表示,当局接获的洗衣工人投诉,远比其他行业为低。当局愿意主动调查剥削问题,但需要民间工人组织合作。志愿机构「洗衣工人中心」(Laundry Workers Center)于2011年应运而生,但多年来工作进度缓慢。纽约巿立大学劳工研究教授Stephanie Luce解释,由于洗衣工人分散,每间店可能只请一两名员工,加上以少数族裔居多,说不同语言,所以难以整合工人力量。
2016年,洗衣工人中心取得突破,透过访问发现,约20%洗衣业员工领取低于法定水平的工资,36%人超时工作后没有合理补偿,33%人没有有薪病假。中心后来组织工人每星期「抗争培训」,去年6月初次举行示威,成功迫使东哈林(East Harlem)的「TYS Laundromat」洗衣店把时薪由9元增加至12元、加设30分钟午餐时间、提供手套、口罩等保护措施,并为两名工人追讨合共15万元的加班补偿。不过,工人每周工作时间后来由66小时减至40小时,东主林先生(Xiong Lin,音译)指,附近两个街区洗衣店竞争剧烈,没有能力再支付加班费。
不过,并非每次抗争都能取得成功。今年2月,在布鲁克林的「Sunshine Shirt Laundry Center」洗衣店外,中心声援来自墨西哥、44岁的无证女工Ricarda。她是一名单亲母亲,育有两子,在该洗衣店工作了15年,时薪一直只得7元,每周工时长达72小时,也没有病假福利。
Ricarda表示,曾要求雇主在店内加装通风系统,反被取笑。她又指控雇主一直未能正确说出她的名字,把「Ricarda」读成「Richa」。 Ricarda的律师估算,洗衣店拖欠她的加班费多达20万元,已作出投诉并追讨。
该店老板陈先生(Huanxin Chen,音译)否认指控,来自中国的他表示,Ricarda开始抗争后,一直有人在店外派发传单,散播假消息,抹黑他及其家人,令他每月损失数千元生意额。最终,店铺今年6月结业,Ricarda也随之失业,她的长子高中毕业后决定不升读大学,而是打工赚钱。
布鲁克林的「Sunshine Shirt Laundry Center」面对员工示威,选择结业。
连锁洗衣店「Susan Laundromat 」强调,一直有支付法定最低时薪,提供有薪病假等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