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处理孩子的问题之前,先处理他的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09-09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当父母发现孩子‌‌“不乖‌‌”的时候,比如黏人、调皮、总是尿床、说谎、磨蹭、和大人反着来,忍不住就会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

孩子黏着妈妈不让她上班,‌‌“你这孩子,妈妈不上班哪里有钱给你买玩具?‌‌”

孩子早上不愿意上学,‌‌“又想偷懒是吧!别的小朋友怎么乖乖去学校?真是不省心。‌‌”

孩子撒谎,‌‌“下次再撒谎看我不打死你!‌‌”

大多数父母,都喜欢用这样否定、斥责、讲道理、威胁等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希望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

然而常常会事与愿违。

因为孩子每一个看似无理取闹的问题背后,都有深层次的情绪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孩子黏人,可能是因为太缺乏安全感了,感到恐惧;孩子撒谎,可能是之前被指责得太厉害,害怕又被爸爸妈妈批评······

只有先处理好孩子的感受,才能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1

生活中,一个孩子如果表达对学校的厌烦,毫无疑问会引起父母的愤怒、恐慌、焦虑,接着就是劈头盖脸对孩子这种情绪的否定和批判。

‌‌“光上个学还不舒服啊?有什么可烦的‌‌”

‌‌“小孩子懂什么烦,别想一些有的没的,好好上学知道吗?‌‌”

事实上,可能孩子仅仅是想和父母倾诉一下,或者学校真的有什么烦心事,需要父母的帮助,我们成年人,尚且会有倦怠期。

可是孩子这颗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心就这样被父母过度解读,刚想说一点自己的感受,就被生生挡了回来,再多的话,也只能烂在肚子里。

心理学研究表明:3到6岁的孩子,处于语言能力发展阶段,许多时候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当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行为,就会对他们造成困扰。

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他会习惯通过语言、行为去表达自己的苦恼,有些甚至会带来长期的生理问题。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游戏、网络世界,针对这个行为,他们可能会采取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偷偷把电脑、手机都藏起来的方法。

他们不会去想‌‌“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哪里出了错?‌‌”

可能孩子就是因为和父母交流时总是不被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总是被忽视和否定,于是产生了叛逆心理,父母越不喜欢自己做什么,就越要做什么。

知乎上一个网友,讲述自己从小就被控制欲特别强的妈妈严加管教,他没有丝毫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只有妈妈是‌‌“绝对正确的‌‌”。

长期的情绪压抑,导致他7、8岁的时候身上有一块地方得了皮肤病,经常反复发作,各种方法都试了,就是好不了。

然而在离开妈妈去外地上大学后,他惊讶地发现那块皮肤很快就不治而愈了,而且直到工作多年后,也再没有复发过。

听起来好像很神奇,但是一个人的情绪问题、心理健康,对于他生理和行为上的影响,的确有这么重要。

2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共情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通俗来讲,孩子高兴的时候,你跟他一起开心;难过的时候,你陪他一起难过。

孩子会觉得父母尊重、关爱、理解他,他是‌‌“安全的‌‌”、‌‌“被重视‌‌”、‌‌“被信任的‌‌”。

孩子的心理会更健康,他也会更自觉地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根本不需要家长过多担心。

许多父母看到孩子生气、哭闹、抱怨就来火,害怕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害怕孩子厌恶学习不能成材,于是不自觉朝孩子发脾气、讲道理。

殊不知,当孩子处于一种比较激动的情绪中时,他是听不进任何话的,更不会接受任何建议和训导,反而容易产生厌烦、反抗心理。

对父母来说,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多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问题。

在孩子遇到问题或者跟你倾诉时,首先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的感受,表达尊重和理解,孩子会愿意说更多。

这样,家长就会对孩子有更深层准确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他行为背后的需求。

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等孩子平静下来,自然地给他讲讲其中的道理、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比如当孩子表达对学校的厌烦,你可以说‌‌“看得出来,这段时间你有点累‌‌”,孩子感到有人懂他,自然而然会跟你聊更多。

到时候哪怕你建议‌‌“不然放几天假,不去学校了‌‌”,他自己也不会同意,反而会自我安慰着,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孩子因去不了游乐园特别生气的时候,一句‌‌“我能理解,去不了游乐园,真的很让人失望和生气‌‌”,胜过一堆苦口婆心的说教。

感受被父母说出来和理解,孩子会更快平静下来。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成熟的父母,会更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带着平和的情绪,放下猜疑、否定、说教、不带任何评判地去倾听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我在共享你的情绪和你的世界‌‌”,他会充满安全感,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亲密链接。

在这种爱与尊重的教育氛围下,孩子会更自律、自信,自发地改正不良行为,让自己越来越好。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3 20: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