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式亲戚潜规则:一边疏远一边亲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09-22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亲戚毕竟是亲戚,亲戚也只是亲戚。

01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亲戚变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群体。

二大爷三大舅,自己混得不咋样,还特别喜欢教训晚辈;

七大姑八大姨,有事没事就爱八卦别人的家长里短;

就连亲戚家的孩子,十有八九也都是熊孩子。

总之,‌‌“亲戚‌‌”已经被贴上势利、多管闲事、不知好歹的标签,很多年轻人唯恐避之不及。

从温馨和谐大家庭,到谁也别挨着谁,我们与亲戚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02 努力讨人嫌的亲戚

妹妹今年大三,正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重要时刻。

她原本计划着去企业实习,毕业后就职设计工作,未来或许还要开个人工作室。

但大姨特别反对,‌‌“女孩子当设计师有什么出路啊,又累又没钱,还不如像你表姐一样去当老师,稳定,假期又多!‌‌”

她就像我们身边都会有的那种‌‌“热心‌‌”亲戚,不仅嘴上劝,还要用实际行动帮助你。

一看到哪里的学校招聘教师,马上就把信息发到家族群里。

久而久之,原本支持妹妹当设计师的妈妈也开始动摇了,旁敲侧击地让妹妹考虑考虑。

我们一致认为,这样的亲戚真是太讨厌了。

‌‌“她根本不在乎我开不开心,只要我当老师她就开心了,关键是我还不能怼她!‌‌”

有些时候,年轻人和老一辈的亲戚在三观上完全不同,只是有了一层血缘关系,所以坐在一块强行尬聊。

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年轻人只能默默忍受亲戚的指手画脚,被迫认同那些陈旧的观念。

听上去,这年轻人全都是委屈,这亲戚也全都是讨人嫌。

可事情并非如此非黑即白。

为什么大姨一个劲劝妹妹做老师?

还不是因为,大姨老同事的儿子,因为天天加班熬夜,去年夏天过劳猝死了。

当时,他才只有35岁,人生才刚刚过了一小半,而他妈也是一夜之间白了头,哭得死去活来。

从此,大姨只信奉一条准则:赚多赚少无所谓,平平安安才是真。

即使,她不知道教师也很辛苦,她也不觉得梦想会比生活重要,她的本意不过只是希望外甥女不要太劳累,希望妹妹不会遭遇中年丧女。

无论这个可能性有多低,她都想极力把它降为0。

亲戚们没有那么高级的话术,他们只能用不中听的、甚至有些过分的话,去表达他们的关心。

朴拙又老掉牙的劝说,往往成了多管闲事。

就像小时候去爷爷奶奶家里,巴不得一口气把所有好东西都塞给我们;所谓的干涉人生,也只不过是出于心情的迫切。

03 半生半熟的亲戚

因为是和母亲最亲近的大姨,所以我们选择了理解她的良苦用心。

但如果这些话从不熟的亲戚嘴里说出来,又是另一番解释。

知乎网友百越水木总结了当代亲戚的几大特点:

‌‌“来往不多,管得倒挺多‌‌”;‌‌“根本不熟,装的倒挺熟‌‌”。

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亲戚,一年或许只有春节才见,基本算是不熟。

但这根本不妨碍他们‌‌“多管闲事‌‌”。

表姐今年三十二,至今单身,是亲戚们的重点催婚对象。

春节聚会时,一位亲戚拉着我大姨问长问短。

‌‌“小洁怎么还不找男朋友啊?哎哟,她不急你们就不管啦?女孩子过了三十就要多上心呀,再嫁不出去就成老姑娘了,没人要啊……‌‌”

我们印象中完全没有这号亲戚,一问才知道,是什么完全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超远房亲戚。

已经很多年不怎么来往了,因为最近加了大姨的微信,聊着聊着就又熟络起来。

表姐简直气得想翻白眼:我跟你很熟吗?真是吃着自家的米,操着别人家的心!

虽然,对于表姨来说,她们挺熟的,但这也不过是一种‌‌“假熟‌‌”。

窦文涛在节目《圆桌派》中曾经提到过一件事。

他的亲戚每天跟小区里的保安见面点头,保安偶尔还会帮忙拎东西。

突然有一天,保安说自己老婆从村里来了,问亲戚能不能在他们家借住一晚,搞得亲戚莫名其妙。

马未都说,这是‌‌“假熟社会‌‌”里的典型冲突。

‌‌“你说不熟吧,但你确实认识这人;他提出的条件,你认为是非分的,但在他看来就是合理的。‌‌”

很多年轻人与亲戚的关系,正处在这种‌‌“假熟‌‌”状态之中。

在长辈们的观念里,只要是沾了亲、带了故,就是一家人,他们就有责任教导晚辈。

而年轻一代从小在独立家庭中长大,并没有这种大家族意识。

他们对‌‌“熟‌‌”的定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常来往,这与血缘亲疏无关。

‌‌“根本不熟,装的倒挺熟‌‌”,只是两种生活逻辑的不同,所造成的尴尬状况。

04 没话找话的亲戚

正因为是假熟,所以年轻人与亲戚之间的代沟很难跨越。

就像长辈们不认识周杰伦,我们也开始对当红明星感到陌生。

彼此之间聊不到一块去,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又不可避免,便只好尬聊。

想起去大伯家里串门,聊完我的生活近况,几个人就开始不停地打哈欠。

为了打破沉默,我问起堂弟的成绩,又打听了一番他的班级排名、意向院校,还劝他要努力学习。

等回到家我才惊觉,自己怎么成了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亲戚。

但实际上,我根本不关心、也记不住他的学习情况,只是在没话找话罢了。

这或许是亲戚们的通病。

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不同,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彼此很难有共同话题。

我们没法跟他们聊漫威英雄,他们也没法跟我们聊家长里短。

问问学习工作,适时地规劝几句,打破沉默的同时又表示关心,气氛也不至于太尴尬。

大多数人,问完、听完就忘了,下一次见面,还是这些老掉牙的问题。

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家有个剩女,他家有个学渣。

过好自己的生活都够累了,哪还有那么多精力去管别人家的事。

亲戚们的啰嗦也就只在逢年过节,有几个会三天两头地往家里打电话,催着别人去优秀。

我们万分反感的‌‌“多管闲事‌‌”,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05

即便亲戚没有恶意,但有时候,他们的闲言碎语确实造成了我们的不愉快。

越是理解,就越是想拼命逃离,以为这样世界就会清净。

但仔细想想,我们的社交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称心如意啊。

再不喜欢同事,也要和和气气地聊天;再讨厌老板,也要陪着笑脸听他高谈阔论。

而亲戚,也是社交网络中的一环。

学会处理好与亲戚的关系,是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而年轻人要做的,就是当好一个晚辈的本分。

不必过分亲热,模糊彼此的界限;也不必过分疏远,冷淡血缘的温热。

面对长辈的教导,选择性接受就是,双方生活经历不同,没必要非得争辩出对或错。

与亲戚保持适当距离的同时,也要降低对亲戚的期待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不能指望着亲戚像父母一样,大事小情上都给予无私的帮助。

亲戚毕竟是亲戚,亲戚也只是亲戚。

与其把亲戚妖魔化,不如试着放下偏见,学会用另一种方式与他们相处。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3 21: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