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了被仇富的对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09-22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知乎最早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知识分子为主,后来搞渠道下沉,现在也有了很多三四线的用户。如果是个购物网站啥的,渠道下沉问题不大,反正各买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但一个问答社区搞渠道下沉就比较搞笑,经常在一个问题下面看到几种不同世界观的碰撞,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举个栗子,有个词叫做‌‌“双非‌‌”,指非985非211,但在知乎里面基本上指的是非985非211的一本高校,毕竟一本和三本还有专科差一两百分呢,怎么能都叫双非呢?

以上代表了一种正向的学历鄙视链,大约是TOP2 >华五>C9 >985 >211 >双非(一本)>三本>专科。

但有意思的是,知乎上还存在一种逆向的鄙视链。

15年前有一部情景喜剧叫做《家有儿女》,剧情大家都熟悉不介绍了,而且还走出来张一山和杨紫两位大明星。这剧我只瞄过几眼,毕竟放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很多80尾巴和90后都是这部剧的忠实粉丝,所以相关讨论很多。

最近有一个非常火的讨论是,这部剧里面,夏东海和刘梅家大概能赚多少钱?

一开始还有人正经讨论,但后来就歪楼了,几百层楼都批评编剧脱离现实,主旨就是这家人太有钱了,理由包括:

1、房子很大,四室两厅,从设定来说还是北京三环内的,搁现在能值1500万以上。

2、刘星买了一个羽毛球拍要1000多块钱,我TMD小时候的乒乓球拍才10块钱。

3、有一冰箱的哈根达斯随便吃。我三十多了都没吃过哈根达斯。

4、几个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基本都是耐克阿迪达斯那个档次的。我现在都只舍得穿361。

5、每顿饭都有四五个菜,有一次平常日子还做了十个菜。现在都9102年了我一顿才吃两个菜。

6、牛奶和高乐高随便吃,我TMD这辈子还没喝过高乐高呢。

7、有一次刘梅出差给留了几千块钱,三个孩子说不够花。我真想嫩死这几个熊孩子。

8、刘星吃方便面都吃腻了,我小时候吃顿方便面和过年一样。

9、一口气买了两台一万块钱的电脑。

10、其他BlaBlaBla….

总之,夏东海家也成了被仇富的对象。

2004年的北京我算有点熟悉,除了一冰箱哈根达斯有点脱离群众以外,其他几点在比较想得开的中产家庭里面都算是标配了。当时事业单位和国企里面,资历的老员工年收入差不多能有10万,外企收入能有十几到二十万,北京三环内的房子也就6000左右一平米。所以只要舍得,双知识分子家庭支撑这种生活品质毫无问题。

当然咯,这家有三个孩子要养,不过这也不是Bug。因为在设定里面,夏东海的前妻和刘梅的前夫都是给抚养费的,有额外的养孩子的钱。一万块钱一台的电脑,一千块钱一块的羽毛球拍、几百块钱一双的耐克、几十块钱一桶的高乐高,通通都是消费得起的。

讲真,如果考虑房价、物价、人工费等问题的话,2004年北京的中产家庭很可能过得比今天更加滋润。

但其实我也特别能理解为啥那么多人无法理解2004年的一个北京中产家庭能有这种生活水平。因为2004年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方的人还只能赚到几百到一千多的工资。包括当时在北京,也存在很多几百块钱一个月的工作,爱干不干。

所以他们无法理解2004年一个北京中产家庭的真实生活水平。

大概要到2008年之后,全国工资特别是体力劳动工资才慢慢普涨上来,最后达到送个外卖月赚一万的水平。三四线的工资水平也上来了,很多体制内差不多也能达到年入十万的水平,并不差北京很远。

但虽然工资上来了,夏东海家这套大房子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阶级分层利器,反正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了。

综合来看,有一个评论说的挺对,如果你生在北京的一个双知识分子家庭,已经战胜了全国95%的人口,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已经不可能反杀你了。

这可能也就是全国人民挤破头都要往一二线城市钻的理由吧。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3 21: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