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脏、差、乱的一个形象。但是其在教育、人才输送上面却表现得异常优秀。 根据美国职场数据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硅谷工程师为印度裔,硅谷高科技公司里的7%的CEO是印度人;印度人创办的工程和科技公司比英国人、华人和日本人所创办的还要多。 不过这还只是十年前的数据。 现在的谷歌、微软CEO也全部都是印度裔。 中国留学生集体被碾压,经常听到有人感叹硅谷的高科技公司被印度人“占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美国500强,外裔75名,其中印度占了10个,香港台湾各有一个,大陆则为零。 就连熟悉的百事可乐、摩托罗拉、诺基亚、Adobe都是印度裔CEO。 大部分的印度裔高管都来自于印度理工学院(IIT)。 据说这个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难考大学。 不过当对比清华北大的时候,就会发现,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已经是考生中的王者,无论是在报考门槛上还是教育经费拨款上,都比印度高出许多。 但为何他们出国后却被印度“秒杀”呢?这个原因值得深思。 其一是印度人的思维方式。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教授Manu Prakash博士,来自印度理工。他研究出一种基于折纸技术的显微镜Foldscope,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因为价格低廉受到了广大生物研究者的欢迎。 而在此前,斯坦福大学在研究非洲疟疾问题上出现了硬伤。 这种爱折腾、理论转换实践的思维方式,为印度培养出更强大的科技人才。 除此之外,善于寻找替代方案是原因之二。在印度,逆行、插队、3车道变5车道随处可见,而这来源于印度的新招替方案。 印度CEO管理的天赋或许来自于此:在混乱的环境中找到秩序,是印度社会的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