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性格内向的人,才看得懂这四个场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10-03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活泼开朗、性格外向,有的人则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两者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他们在遇到生活困境的时候,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

总的来说,内向性格的人内心普遍更加敏感,比如,有的事情在外向的人看来再正常不过,而在内向者看来,却是无比尴尬的。下面,是心理学家总结出的,性格内向的人才看得懂这四个尴尬场景。

一、刚想出门听到门外有邻居经过,会等到没有声音了才出去

其实大多数的内向者并不是打心底里抗拒与人交流,他们只是比较‌‌“慢热‌‌”罢了,对于知心朋友,他们能够正常交流敞开心扉,而对于陌生人或者是泛泛之交,内向性格者的交流欲望就很小了。换句话说,他们对于浅社交并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无论是与邻居几句简单的寒暄还是与滴滴司机一起寒暄,都是十分麻烦且不必要的事情,别人的热情反而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这样一来,内向者在社交活动里往往会将自己包裹在一层‌‌“保护壳‌‌”中,不与陌生人有过多接触。

很显然,对浅社交的过度漠视并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竞争力的提高,因为缺乏交流会进一步增强人的心理自我保护意识,使得交际圈越来越小,交流能力越来越差。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发展浅社交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浅社交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意义与你同好朋友的深入交流一样重要,过度忽视同陌生人的交流是一种不健康的精神生活状态。然后,在现实生活里,我们需要鼓起勇气主动发起与陌生人的交流,长此以往,你的朋友圈就会越来越丰富。

二、每次被公开表扬都很不好意思,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

在你的身边或许有这样的朋友,他们非常害怕自己在公开场合被点名表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会感到很害羞。这些人一般也都是性格内向、行事低调的人,他们普遍认为热衷于表现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因此他们自然害怕自己出风头。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冒名顶替综合症,该理论认为,大约有33%的人认为自己的成功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这一类人在获得成功时往往因为不自信,而将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运气之类的其他因素,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努力。

在内向者的群体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他们在被夸奖时普遍会感到害羞,如果表扬发生在公共场合,这种害羞与不自信就会更加剧烈。‌‌“冒名顶替综合症‌‌”在我们身边十分常见,尽管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过分谦虚就变成了不自信,而自信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们获得某个成就时,应该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并且认识到自己本身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从内心认可自己。相应的,当我们感到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自卑。最后,当你感到难过和焦虑时,需要有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来帮助自己,认可自己。

三、明明内心还有疑问,因为不想被嘲笑、不想引起别人注意便藏在肚子里

在学生时代,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一部分人会害怕提问,尽管老师不断强调‌‌“不懂就问‌‌”的重要性,但是提问者却总是少数人。当然,儿童时代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这种‌‌“胆小‌‌”的现象会更严重一些,大部分人的这种心理在青春期之后便会逐渐减轻,少部分人在进入职场之后仍会有这样的心理障碍。

由于这类人往往无法及时反馈自己的情况与意见,因此会造成工作交流的困难,无疑不利于个人发展。而你的每一次受挫,往往会加重这种心理,让自己更加害怕在人前出错。因此,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必要的。许多有这样心理的人其实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害怕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弱点,因此每当需要他们站出来提问或者是发展意见时,都会产生很强的焦虑情绪。

要想战胜它,就必须跳出自我设限的心理陷阱,不能给自己下太多‌‌“怕出丑‌‌”的心理暗示。同时,我们要多从积极的方面鼓励自己,而不是一味消极地评估说错话的后果。毕竟,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你说错了话,而是压根儿没有说话的机会。

四、饭桌上只剩下最后一点食物了,伸手去拿的绝对不会是自己

谦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也是时常提及的道德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过于谦让,太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从而总是保持着低姿态,这明显是一种病态的‌‌“美德‌‌”。虽然我们不能损人利己,但是惠及他人也不能总是损害自己的利益,这种内心承担过多规则、道德压力的现象,是低自尊的表现。

内向者则是低自尊的重灾区,他们内心渴望自己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又受限于自己的自卑心理不敢表现自我,所以往往依靠拉低自己的身段来乞求平等的利益。要摆脱低自尊的心理,我们需要正视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承认自己与他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并认识到自己也有追求合法利益的权利。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过损害自身利益来讨好他人的举动是不可靠的,更不可能通过伤害自己来维持自身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这种办法虽然一时非常奏效,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的个人魅力。

以上的几个尴尬场景,你‌‌“遭中‌‌”过几个?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3 18: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