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的真相,往往有好几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网友  发表于 2019-10-03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信息未经证实请小心诈骗
如未留电话请小心诈骗
无论何种原因切勿汇款
1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经常看到“硝烟”这个词。什么叫硝烟?为什么战场上会有硝烟?答案是这样的:

硝,是黑色火药的主要制造原料之一,被广泛用来制造炸药等物品。以前打仗的时候,炸弹、炮弹炸开,整个战场都是硝烟。浓浓的硝烟味。血的味道几乎是闻不到的。因为硝烟是刺鼻的。硝烟的味道,会盖住血的味道。所以,上过战场的老兵,最熟悉的味道,不是血味,而是硝烟的味道。

2

坦克为什么叫“坦克”?它的历史是这样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人秘密制造坦克,当时属于极度保密的军事机密,所以当时的坦克的研发基地,一律对外宣称,这是“大水箱”的制造基地。

大水箱,英语里面的单词,叫Tank。对参与这个项目的技术人员、勤杂人员等,也统一口径,一律称“大水箱”(Tank)。一直到坦克制造成功,量产了,运往前线的过程中,一路上的运输标签,也统一贴上“大水箱”(Tank)。这一切,都是为了掩人耳目。

所以当时,德国所有的侦探、间谍,都被骗了,都以为英国人这些都是大水箱,是装水运往前线的,没什么值得注意的。结果当英国人的坦克突然出现在前线战场上的时候,德国兵都吓呆了。

后来坦克公开了,英国人叫惯了Tank(大水箱),也就懒得改了,就这么一直叫下去。Tank(大水箱)的音译,就是“坦克”二字。

3

那么问题又来了。英国人当年,为什么要发明坦克这种庞然大物呢?事情是这样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两军,最流行的一种战法,就是“战壕战”。什么叫做战壕战呢?

所谓战壕战,就是敌我双方,彼此都躲在挖好的战壕里面,双方都像乌龟一样,你也不露脸,我也不露脸,你打不着我,我也打不着你。如果英军发起冲锋,德军就冒头了,机关枪狠狠地打,英军冲锋失败。如果德军发起冲锋,英军就冒头了,机关枪狠狠地打,德军冲锋失败。

当时机关枪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装备一线部队,杀伤力非常大。所以,德军、英军,都不敢冲锋,因为双方都知道,冲不过去。所以呢,彼此都龟缩在战壕中,都不敢动。双方就僵持在这里了。你吃不下我。我也吃不下你。

可是,同志们,现在是在打仗,不是在养老啊,咱们都躲在战壕里,躲上一百年,仗就能打赢吗?打不赢。

这个时候,英国的军工专家接到任务,要解决这个困境。于是,坦克就应运而生了,它可以无惧机关枪的扫射,直接冲向敌阵,而且可以跨过战壕,直捣黄龙。这就是坦克诞生的缘由。

4

那些以情感主题来吸引眼球的电视连续剧,叫做“肥皂剧”。为什么叫做肥皂剧呢?事情是这样的:

早年在美国,看这一类电视连续剧的,一般都是家庭主妇,为了精准投放,当时的广告商主要都是以宝洁(P&G;)为代表的日用化工生产商,其中最典型的商品广告,就是肥皂广告。

所以,当时的电视连续剧,基本上都被肥皂广告包围,看一段连续剧,看一段肥皂广告,看一段连续剧,看一段肥皂广告。久而久之,这些电视连续剧,就叫soap opera了。直译成中文,就是“肥皂剧”三个字。

5

地球人都知道,这个地球上乒乓球打得最好的人,是中国人。因此,可能会有人误以为,乒乓球是中国人发明的。其实,乒乓球是英国人在19世纪末发明的。

乒乓球的官方名字,叫做table tennis,直接翻译的话,就是“桌上网球”的意思。原来在早期,英国人爱打网球,户外网球。可是遇到下雨、酷暑等恶劣天气,打不了,所以后来发明了“桌上网球”。“桌上网球”可以在室内打,不怕刮风下雨。作为户外网球的一种替代。

那么,照旧叫“桌上网球”就好了嘛,为什么要改称“乒乓球”呢?典故是这样的:

当年有一家名叫J. Jaques &Son Ltd的英国“桌上网球”制造商,根据打乒乓球时候的声音,注册了“Ping Pong”这个商标。这家制造商,把“Ping Pong”这个商标,用在了乒乓球上。后来这个商标越来越响亮,最终就成了“桌上网球”的代名词。

再后来,中国人把“Ping Pong”这个商标,翻译成“乒乓球”。一直称呼至今。

6

中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原本是一句风水的话。但是,其实也蕴含哲理。爸爸有钱。我为什么要拼搏。自古纨绔子弟,很少有能成器的。富裕门庭出败家子。富不过三代。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富不过二代。许多有钱人的家庭,爸爸一死,儿子很快就把家业败光了。赌博,炒股,挥金如土,被骗,投资创业亏光,吸毒,包养女人……世上败家之路千万条,总有一条适合你。

事实上,历史上除了“富不过三代”这个规律,还有另一个规律:“悍不过三代”父亲再彪悍,三代以后,威风基本丧尽。

最典型的例子,日本人。二战时期,日本人很凶。三代之后,日本人变成了宅男、平成废物。

顺便科普一下:中文里面,原本是没有“宅男”这个词的。这个词源自于日本。首先源自于日本的名词“御宅族”。指的是当今日本非常流行的那些足不出户,终日宅在家里看毛片、打游戏的废物青年。后来,台湾人依据日本词语“御宅族”,创造了“宅男”一词。然后,宅男这个词,输入了大陆。

悍不过三代。满清的皇帝,也是这个规律。从努尔哈赤算起。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代一过。从雍正皇帝开始,皇帝的彪悍性格,开始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同治皇帝,已经有点不像男人了。到了光绪皇帝的时候,已经很不像话了。(光绪怕慈禧)再到了溥仪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非常胆小怕事的小男人了。

7

中国的文人群体里面,有许多的人,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今天我举个例子谈谈。康有为。

许多历史爱好者误以为,提倡一夫一妻制,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提出来的。错。早在晚清年代,康有为就在他的学说里面,大力提倡一夫一妻制。

可是。可是,康有为有六个老婆。其中第四个老婆还是个日本女人,名叫市冈鹤子。一个同时拥有六个老婆的老男人,苦口婆心地对全世界说:我提倡一夫一妻制。

8

我们在平时报号码,为什么把“1”读成“幺”(yao)呢?答案是:这是军事技术化为民用的结果。

早年在清兵部队里,“1”就是念“yi”,没有念“幺”的。后来军队现代化了,有了炮兵,有了通讯电话,这个时候,“1”就不能再叫“yi”了。为什么?因为有血的教训。

中国各地,方言各异,部队里面,兵源来自于五湖四海。举个例子说,你一山东籍炮兵喊“1”,广东籍炮兵听成了“2”(广东话的“2”念“yi”),结果一炮打过去,打到自己人了。血肉开花。

后来军队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在全军统一阿拉伯数字的喊法:1念幺。0念洞。7念拐。

其实,英语国家的部队,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他们把A念alpha,B念bravo,C念Charlie,如此类推。也是为了避免听错。

战场是杀人的地方,开不得玩笑,一个数字听错,一发炮弹打错了角度,要死好多人的。

当然,除了统一语音、避免听错、避免误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每个字发音的分贝不同。在炮声隆隆的战场上,1念1,对方听不到的,念“幺”,分贝大很多,老远都能听清楚。0念0,对方听不到的,念“洞”,分贝大很多,老远都能听清楚。7念7,对方听不到的,念“拐”,分贝大很多,老远都能听清楚。有时候一炮打过来,人的耳朵都快震聋了,你还在那里“1”呀“1”的,声音像蚊子呢喃,听不到的。所以,1要念幺。

切勿汇款小心诈骗!
联系时就说在【小纽约网】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GMT-5, 2025-2-23 10: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