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社会杂论 查看内容

北京像素:3万北漂的蜂巢,暂时安放尊严和梦想

2017-11-16 09:19| 发布者: 施主| 查看: 6167| 评论: 0

不论汇聚着怎样的北漂气质,在冰封的“商改住”气氛下,京城暂时不太可能再出现北京像素这样的蜂巢。这里的居民每人贡献一个像素,一起为2017年的北漂留下了一张合影。


北京哪里的“北漂”分辨率最高?朝阳区和通州区交界的北京像素小区算一个。这是北京最大的商住楼盘,9000多套房屋,住了近三万人。

跟北五环外的回龙观、天通苑不同,北京像素里的老北京回迁居民极少。因为相对而言单价低,面积小,“商改住”市场成熟,关键是不限购,北京像素曾是北漂一族刚需型住宅的替代品。

在地铁6号线草房站北边这片商住LOFT集群上,单位面积内分布着最多的年轻“北漂”,藏龙卧虎。这里也是草房地铁站附近唯一有“设计感”的建筑群:外墙刷有红绿蓝三原色,呈凹凸面,活像一个个蜂巢;若从高空看,蜂巢又排列成了大风车。

这里除了北漂气质,还有年轻人聚居的独特气氛,悄然形成了“co-living”(共住空间)孵化田,有着各种“共享生活”的空间,活跃着丰富多彩的人和事。

不过,随着限制“商改住”的房产调控政策出台,北京疏解人口的篱笆又密了一道。北京像素这样的北漂蜂巢,可能很难再有了。

大壮买房故事

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成群结队的“北漂”集体完成从北京像素往返市区的迁徙。

但也有很多不用坐班的,比如记者。北京像素里住了好多文字和摄影记者,遍布时政、产业、民生、娱乐等各个领域。

大壮就是其中一员,不到三十,已担任过大媒体的摄影首席。大壮一直想成为摄影师,他来北京就是为了圆梦。起初他刚到北京时,住过冬天没有暖气的群租房,在木板床上瑟瑟发抖,心里却憋着一口气:我想干成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

与北京像素相当多居民一样,大壮也来自东北。他的老乡先在北京像素买了房,后来就介绍了大壮来。

大壮去年差点也在北京像素买房。交了定金后,突然接到法院消息,称大壮的房东被法院查封了资产。这位房东是福建莆田的生意人,貌似生意失败了。大壮就这样买房不成,反而幸运躲过后来的商住房市场冰冻。

七年前,北京像素的房价还不到两万,中间房价一路飙升,峰值近7万。2017年3月26日,北京市针对商住房出台了“史上最严限购令”,从规划、销售、购房资格、信贷等方面360度严管“商改住”。结果,北京全市商住房销售进入“速冻”状态。

北京像素楼市一夜熔断,小区里的17家中介一夜消失,房源紧急下架。有的业主已屯了好几套房子准备大赚一笔,结果“3.26”后差点跳楼;也有业主把房子连降百万,还是卖不出去。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3.26”新政的三天前,商办市场网签总量850套;之后的三天,网签总量仅7套。

“商改住”最早起源于深圳。一批开发商将搁置数年的烂尾楼改头换面,包装成“商务公寓”销售。随后,北京的开发商也纷纷效法。再之后,“类住宅”成为一些以商业办公为名立项的项目卖点,甚至帮助一些烂尾项目迅速回款。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商改住”曾在北京交易活跃。过去近十年间,共有40万套商办类项目成交,其中25万为“商改住”房屋。2016年,北京“商改住”房屋套均总价为202万元,不到普通住宅套均总价的一半。

不仅是价格相对便宜,更关键的是过去不限购,没有户籍要求,也没有社保或纳税年限要求,这给了大量受限购影响的北漂族置业的机会。地铁六号线开通后,北京像素小区就更受北漂族欢迎了。

“暂时安放梦想和尊严”

夜晚,在北京像素里一家中介公司的门口,人们打量着最近张贴出的房屋租售情况。夜晚,在北京像素里一家中介公司的门口,人们打量着最近张贴出的房屋租售情况。

虽然北漂聚集地多集中在五环外,但各个片区气质却不同。比如有网文讨论为什么北京“码农”聚集地西二旗人“明明月入五万,却活得像月薪五千”;为什么“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的社会中间层流失,而附近回龙观26-35岁的人群比例却很稳定。

北京像素,也有自己的气质,不过不太对大壮的胃口。大壮庆幸他的莆田房东没让他买上房。他后来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里,“这儿就是一个屌丝聚集地”,“人人散发着北漂的气质”。何为北漂气质?“天天给自己打鸡血,朋友圈都是鸡汤,天天晒自己加班,如何如何拼搏。”

也有媒体人对北京像素喜爱有加,比如牛二三。他曾写了一篇文章,叫《“北京像素”最幸福》。在他看来,北京像素这种商住两用房的微妙概念,可以让不够买房资格的北漂青年绕过限购政策,“买下一处不大的房产,暂时安放梦想和尊严”。

牛二三买下北京像素时,房价还没有起来。2012年,6号地铁开通后,LOFT的均价从一万多飙升到快三万。

在买下北京像素之前,牛二三租住通州。夜晚在国贸拼车时,听到黑车师傅们招呼“通县通县啦”,牛二三的心理洁癖就爆棚。他一定要物色嘴里喊出“通州”的师傅。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牛二三坐在北三环的办公大楼里解释说,大老远从老家县城来到首都闯世界,怎么能被“通县”打回原型?而“通州区”这个提法,则能体现自己和大北京的连接感。所以在他刚攒够首付的时候,果断选择了北京像素,虽然只是通州区往西两里路,却属于朝阳区。

北京像素里居住者的背景多样,牛二三发现,一组关于“性瘾者”的报道插图,取景地正是自家楼下的长椅。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可能就和自己每天在电梯擦肩而过。

北京像素南区。夏天的夜晚,小区的租户们也常坐在小区的长椅上乘凉、打发时间。北京像素南区。夏天的夜晚,小区的租户们也常坐在小区的长椅上乘凉、打发时间。

这里还住了不少创意人才,他们是目前还不为人知却从未放弃梦想的导演、编剧、演员、模特、画家、设计师……

北京像素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裁缝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学员,甚至有宁夏的回族妇女专程前来学习旗袍剪裁。回族妇女用蕾丝边的黑色小帽遮着头,穿着有线条设计的黑色衬衫,“我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我喜欢旗袍,我们那儿没有旗袍班”。

这里的学员大多想学成后回老家开店。裁缝班的二层小展厅挂着他们的作品,款式多样:西服、旗袍、民族风长裙、深V领口的礼服……也在裁缝班学习的名记者蓓蓓却看不上,“土死了,浓浓的县城风”。

蓓蓓并不住在北京像素,每周专程坐地铁过来学习旗袍制作,学费3800元。裁缝班的师傅是在广东服装行业工龄超过20年的女工。蓓蓓觉得她们手艺虽过硬,但欠缺原创设计能力和时尚品味。

居住在北京像素的人,除了买了商住的就是暂时买不起房的。KK则有些另类,曾主动放弃了拥有一套北京四环边房产的机会。KK本硕均毕业于北大,渤海湾学霸。第一份工作就是“金饭碗”,一入职就解决了户口。单位正要分低价福利房时,KK辞职了,理由是在体制内单位“不能真实地活着”,于是成了该单位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人。

如今活在真实中的KK,住在北京像素的合租房里,每到房价大涨时,也会跟同事自嘲“啊!我的房子”,但并无悔意,觉得自由比房子更重要。

通州区的出租车司机有时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住在北京像素,“附近就是一大垃圾场,一下完雨,那个味儿哟!”司机师傅指的,是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北京第一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此外,小区上空航道密集,噪音不小。

北京像素附近还有一片经常在夜里施工的工地。不幸的是,它碰到了这里居住的记者。大壮的窗外就是这工地,他每天打政府热线投诉。打到最后,他一说“喂”,对方就反应出:“您是家住北京像素某某房间的某某人吧!”尽管如此,工地仍不悔改。

有天夜晚,忍无可忍的大壮又拨通了热线,他对接线员亮了底牌:“我是记者,我的摄像机就在窗户前架着,如果你们再不处理,我就马上把视频播出去!”

当天凌晨四点,城管赶到了工地上。从此,这个工地夜里不再开工了。不过大壮并不确定,究竟是他的投诉电话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北京十月份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召开了。

“共住空间”孵化田

梁琛是一名建筑设计师,30岁,辽宁丹东人。他的工作室在燕京里,一个探索城市青年共享生活方式的社区。除了300多席的联合办公位,燕京里还有精品公寓70间,月租金在5000-9000元。

梁琛没有住在燕京里,却被北京像素吸引。2013年,梁琛从潘家园搬到北京像素居住,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年轻人元素和更低廉的房价。5500元,他在北京像素租下了100平的LOFT;这个价钱在燕京里,也就能租下20平。

也许很多住户对北京像素的物业管理有意见,但一开始几乎没有物业的状态恰恰是梁琛想要的。“这儿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小区,没有门禁没有物业,这点很吸引我。”

此外,由于书籍和家具很多,梁琛最需要北京像素这类几乎不提供任何家用物品的出租房间。北京像素的LOFT结构,也给像梁琛这样的年轻设计师留下了发挥创意的空间。

燕京里地处东四环内,提供“co-working”(联合办公)和“co-living”(共同居住)的混合社区体验,希望能让年轻人像美剧“老友记”那样生活和相处。梁琛虽不住在燕京里的混合社区,但每日往返北京像素和燕京里,也是在这两种模式间切换。

北京像素的设计风格像一个蜂巢,夜晚时,每个亮起的房间就像一个个像素点。北京像素的设计风格像一个蜂巢,夜晚时,每个亮起的房间就像一个个像素点。

联合办公空间诞生于2010年,鼻祖是纽约的WeWork公司。在WeWork,不同雇佣关系的年轻人共处一个空间,彼此交流互动。丰富的社区活动提升了生活品质。2016年底,WeWork估值已达169亿美元。

如果说梁琛的工作地点类似WeWork,那么他所住的北京像素则类似WeWork推出的“co-living”品牌WeLive,或纽约另一家公司Common。

在纽约,这类“共住空间”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喜欢在社区结交朋友的千禧一代。每一户型面积都不大,为的是鼓励社区里的小伙伴更多交流。每间公寓装修精致,风格简约,设备齐全,拎包即住。社区内公共空间充足,有健身房、洗衣房、厨房、书房、公共讨论室、户外庭院等。此外,房顶也是社交的好地方。

虽然不像WeLive等共住社区那样免去了找室友和与房东沟通协商的麻烦,但北京像素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聚集了大量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和创业人士。无论你是怎样的北漂,在这里,总能找到和自己类似的人。

北京五环外的不少小户型小区也曾定位年轻人,但并未能如北京像素这样自发地吸引北漂,宽容着这些走出大学宿舍不久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种种尝试。

这个北漂社区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不出小区就可以满足一切所需:外卖、养生馆、按摩房、轰趴馆、桌游吧、健身房、基督教会、占卜房、超市、宠物医院、酒吧、咖啡馆、理发店、订票点、情色场所……

北京像素甚至还有自己的APP,可以推送小区突发信息,从招聘求职到个人私教,从爸妈圈到跑腿代购,从影视圈到医美,从家装维修到租友吧,各种生活服务应有尽有。更新最频繁的还属宠物信息,寻走失的或求领养的。若是谁遛狗不规矩被拍,很快就会被人肉出来家住哪栋哪单元。

大壮在外拍摄的时候经常穿着拖鞋,他认为这样比较“接地气”。不过他的发型还是很讲究的,在小区里有专用理发师。该理发店生意非常好,队排得老长。小区里还有号称北京最好的手机贴膜服务,一次要价100元。

据牛二三介绍,他曾总结出的北京像素小区商业江湖四大门派,目前只剩下洗剪吹大师傅和怀猫抱狗的宠物医生派了。曾经的第一大门派中介销售,在“3.26”后销声匿迹;另一门派,102家无证经营的小餐馆,被居住其中的京城一家著名媒体的记者曝光后,差不多都被取缔了。

每个人眼里的北京像素“门派”都不一样。梁琛则看出了三个亚文化群:同性恋、多少带有性暗示的嫩模、养大狗的人。他统计,10次乘坐电梯里,有4次能遇到牵着萨摩耶等大狗的邻居。

轰趴馆,“共享空间”实践者

北京像素小区的门派绝对不止三四个,比如还有桌游吧和轰趴馆。北区一家“狼人杀”游戏小店的人气就很高。

店主宾宾,湖北人,在北京像素租下了一间LOFT。宾宾自己住在最小的一间暗房,其他空间是游戏场所。他养了四只猫,有时候味道有点大,却给这里增加了不少生活气息。

宾宾把LOFT挑高的那一面墙作为书墙,摆满了书,涉猎很广:《批判性思维》、《失控》、《少有人走的路》、《乔布斯传》……

宾宾的游戏小店在周末的夜晚最为热闹,一人收费50元,最多时可以来二三十号人。差不多一周就可以赚够五六千的房租。

玩“狼人杀”时,二三十个年轻人围坐,窗外漆黑一片,屋内的每个人都闭着眼睛……如果这一刻你在角落旁观,可能会觉得恍惚。

玩得久了,宾宾一眼就能看出新来的玩家是什么道行,高手自带气场。东北人胖胖就是大神级人物。胖胖家境优渥,买了北京像素最大的户型,平日深居简出,精气神只在玩游戏的时候满血复活。

宾宾的的小店这里,一到周末就聚集了从小区内外来玩狼人杀的年轻人,一个月下来他能赚个房租钱。宾宾的的小店这里,一到周末就聚集了从小区内外来玩狼人杀的年轻人,一个月下来他能赚个房租钱。

来到北京像素前,东北人小颂在中关村软件园搞IT,毫无悬念地住在西二旗。半年前的一天,他从西到东跨越京城来到北京像素找户外徒步和登山的朋友玩,一下子被这里吸引。“一来就感觉充满活力,灯火通明,每家每户都挺热闹,莫名地喜欢这儿。”

作为北漂,小颂感觉“北漂特别孤单,特别没有归属感,有男女朋友的还好点,但终究买不起房。”半年中,小颂尝试着在像素成立社区,他组织过跑步、读书会,聚餐等活动。现在有了个活动据点:像素Life轰趴。

“我想给北漂,给生活乏味的人,找一个地方,不管心情好还是坏,都能有人和他聊天。有什么问题找到我这里,都能给个答案,也算是信息交流中心。”目前小颂轰趴馆的几个微信群已经有一两千人,都是80后和90后。

小颂的轰趴馆在南区,选了北京像素最大的户型,单层面积80平米,上下接近160平米,月租9000元,也是小区最高。

轰趴馆装修现代,气氛温馨。一楼是开放式厨房,有玩桌游的长桌、沙发、游戏机。二楼有游戏包间、观影区、休息区。小颂想把这里做成一个共享空间,有别于小区内其他专做桌游吧或专做短租的活动场地,他希望自己这里可以只收入场费,来人可以在这办公、喝酒、小聚。

目前轰趴馆每天都有主题活动:聚餐、炸金花、单身红酒派对、8分钟约会、还有最受欢迎的桌游狼人杀。立冬后,私厨火锅聚餐也很受欢迎。目前每次活动有十几二十人来,都很稳定。一个月下来,小颂至少可以做到收支平衡。

小颂的活动有时会搞到很晚。即便在凌晨1点,北京像素仍有很多房间亮着灯。很多住户在家办公,第二天不用早起。小颂观察,来他这儿玩的,也是性情相投的年轻人,不甘寂寞,想学东西。

“北漂的年轻人既怀揣着梦想又有一丝不安。北京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机遇的地方,但是更多人死在了黎明之前。大浪淘沙,希望都能不忘初心,梦想成真。”小颂感慨于2017年的光棍节活动前夕。

最后的“北漂”蜂巢

每逢周末,附近的长楹天街购物中心都会聚集大量北京像素的居民。电影《老炮儿》有一段镜头是在北京像素取的景,长楹天街的卢米埃影城放映到北京像素的画面时,几乎所有的观众同时大笑起来。梁琛也在其中。他想,如果是在三里屯的卢米埃,肯定就不是这个效果。

如果在上班时间观察进出小区的人群,会发现他们很不一样。出去的,有些是正装,或者多少捯饬过,通常在呼家楼出站或换乘;进来的,穿着就没有那么入时了,他们多半住在通州或者燕郊,来北京像素里的小公司上班。

两个群体虽然面貌不同,但都无法负担工作地附近的房租,每日在城市里摆渡。

到了傍晚,年轻人纷纷牵着狗或者推着娃在小区的步行街广场上溜达。广场上小树的根部被围上了花坛,印着一圈招贴画。其中的一幅较新,一个左臂带有“管”字红箍的男人怒目圆睁,体型巨大,趟着高楼,凶神恶煞地用铲子铲起比他小三倍的人群,正要向外抛去。旁白道:“为了社会的安定你们必须离开!”

这两年北京像素迎来了婴儿潮,宝宝们也普遍没有北京户口。以后去哪里上学?那些曾经关注过甚至报道过非京籍儿童上学问题的记者们,如今更清楚未来的艰难,只能想开点,“走一步看一步吧”。

娜娜也是东北人,来京闯荡十多年,现在是资深化妆师,画过不少明星。她刚刚有了宝宝。关于未来上学,“我想好了,不跟北京市纠结,就送燕郊去,肯定不会回老家。”

广场舞时间,动感旋律此起彼伏,小区步行街上人头攒动。这里跳广场舞的除了帮子女看孩子的大妈,还有许多年轻人。也许是因为东北籍居民多,冬天这里还可以看到穿着貂儿在寒风中舞动的女人。

夜晚,行人匆匆走过像素小区的大街,树木被小区的宣传标语包裹着。夜晚,行人匆匆走过像素小区的大街,树木被小区的宣传标语包裹着。

在大壮的评判体系中,一位来自湖北的媒体人具有真正的北漂气质,那是他租住燕郊时接待过的一位朋友。湖北小伙每天早上5点从燕郊挤公车去北京城里上班,包里带本书。他平时喜欢看球,踢球,玩桌球。他话少,幽默,从不抱怨,很绅士。

梁琛不喜欢定义或者被定义什么是“北漂气质”。人是多元的,生活是多样的,很难用一个定义描述一整个群体。

不论汇聚着怎样的北漂气质,在冰封的“商改住”气氛下,京城暂时不太可能再出现北京像素这样的活力蜂巢。这里的居民每人贡献一个像素,一起为2017年的北漂留下了一张合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0: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