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社会杂论 查看内容

从1000亿到破产贱卖:他曾是马云的偶像 现在却一无所

2017-1-27 14:18| 发布者: 村长| 查看: 52873| 评论: 0


原本可以成为Google、Facebook的“爸爸”,微软的“儿子”,最后却像“孙子”一样被贱卖,沦为互联网浪潮的“弃子”……
从1000亿到破产贱卖,最后连名字都没保住
 最近,卖身之后的雅虎(Yahoo!)宣布,正式改名为“Altaba”,被中国网友戏称为“阿里他爸”。
  一颗巨星,就此陨落;一个时代,正式终结。
  对“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00后来说,雅虎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但在70后、80后心中,雅虎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老司机”,只是,好久没有发车了。
  从互联网的拓荒者,到现在的拾荒者。从本可以收购Google、Facebook,到被Verizon收购。从1000亿美元的市值,到48亿美元卖身。
  长江后浪推前浪,雅虎死在沙滩上。雅虎之败,败在哪里?
  当年的雅虎,到底有多牛?
  它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它开创了互联网免费模式,即内容免费,广告收费。
  2000年~2006年,它一直霸居全球互联网排名第一的宝座。2006年全球互联网公司前20名中,它独霸3席,雅虎、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国分别位列第1、第7和第14。美国的Google、Facebook,中国的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无一不是它的追随者和模仿者。
  当年的雅虎“帝国”,几近无敌,甚至可以说,等同于整个互联网。难怪一些专家不无夸张地说:“Internet有朝一日将改变整个世界,但若没有“YAHOO!”,恐怕连门还摸不着呢。”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能买却不买,能卖却不卖
  Internet摸到门了,正在改变着世界。先驱者雅虎,却迷路了。
1、错过Google
  1997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学生,搞了一个叫“BackRub(网络爬虫)”的研究项目,想要以100万美元卖给雅虎,这就是Google的雏形。
  Google1998年的页面,标识后面也有个惊叹号,可能在模仿Yahoo!高冷的雅虎却无动于衷,到了2002年,雅虎幡然悔悟,开始认真考虑收购Google,才发现已经买不起了。
  今天,Google的市值是5000亿美元。
2、错过Facebook
  2006年,雅虎报价10亿美元准备收购Facebook。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投资者几乎同意了这个交易。
  Facebook早期的页面当时正值Facebook内忧外困,雅虎便趁火打劫,在最后关头砍价至8.5亿美元,倍感羞辱的扎克伯格,在董事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撕烂雅虎递交的协议书。过了几个月,雅虎又提出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收购价,被Facebook拒绝。
  今天,Facebook的市值是3000亿美元。
3、错过微软
  2008年2月1日,微软开出450亿美元的高价,溢价60%,向雅虎抛出橄榄枝,希望通过两者的联姻,打破谷歌在搜索和在线广告市场的垄断地位。
  雅虎却认为报价大大低估了雅虎的市值。3个月后,微软又将报价提高到了500亿美元,不过依旧被后者拒之门外。
  微软洽购雅虎,各方一直看好,最后却不了了之错失了这次高价卖身的机会,雅虎犹如货架上的打折商品,无奈地等待着讨价还价,煎熬地期待着买家光临。
  2016年7月25日,美国通讯巨头Verizon宣布以48.3亿美元收购雅虎。
  对于曾经的互联网巨人来说,这个结局更像是一场羞辱。48亿美元的售价还不到巅峰时期千亿估值的一个零头。
老司机,为什么翻车了
  与雅虎同年上线的亚马逊,始终保持稳步上升,成为市值仅次于苹果、谷歌、微软的科技圈第四强。
  只比雅虎年轻两岁的谷歌,在走过18年历史之后,依然处于持续上升通道。
  雅虎这位互联网“老司机”,为什么就翻车了呢?

1、迷失在产业更替中


  仅仅错过搜索引擎,并不致命。

  致命的是,雅虎在电商、视频、社交网络、游戏、微博等兴起的时代也鲜有建树,导致其地位日益边缘化。

  2012年,“硅谷女神”玛丽莎·梅耶尔出任雅虎CEO,先后收购了50多家公司,涉及社交网站、轻博客、视频、游戏、电话会议系统等领域。

  雅虎收购的部分公司结果,不少公司在被收购后不久便关停了业务或逐渐消失,雅虎因此被称为“创业公司杀手”。

2、大公堙司病上身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雅虎官僚作风日盛,造成组堙织资源的大量浪费。



  迄今为止,互联网领域最成功的公堙司基本都是创始人主导,唯独雅虎是职业经理人主导。更加奇葩的是,雅虎22堙年换了7任CEO,最长的任期6年,短的仅4个月就被董事会赶下堙台。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雅虎却在管理层频繁的变动与更迭中,摩擦内耗、左右摇摆,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走向衰落。



  原本可以成为Gооgle、Facebооk的“爸爸”,或者微软的“儿子”,最后却像“孙堙子”一样被贱卖,沦为互联网浪潮的“弃子”。


雅虎之败,时也,命也?抑或,作也?
  雅虎倒下了,我们不用太过悲伤。毕竟,柯达、诺基亚,也是这样倒下的。
  毕竟,时代的新浪潮,总是要踩着几块鹅卵石,继续向前奔涌的。

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


  雅虎的倒下,之于我们个体的意义,不是少了一个浏览新闻的网站,而是提出了一个命题:

企业或个人,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当今之世界,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财富急剧积累……

  每一个人都是这场“大变局”的亲历者甚至是推动者——

  大江东去,你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逆流而上,但是,千万不要停止不前!

花千亿买教训,我们应该学到什么?

  1、没有身份定位,就只能在生死边缘挣扎

  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一书中提到过一个很实用的观点:企业需要占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的某一级,才能让消费者做决策时第一个想到你。

  过去20年间,雅虎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始终没有能够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明确的身份,也意味着没有明确的核心业务和商业模式,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以门户网站起家的雅虎,却没有专注成为最权威的门户网站;没有维护和拓展品牌大客户资源;孤注一掷与谷歌火拼,却没有做成搜索界的领头老大;甚至邮箱也只有那些有情怀的人才会偶尔拿来回忆回忆。

  其实,雅虎在20年先后发行过的20版公司介绍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定位始终在科技公司与媒体公司之间不停摇摆。这山望着那山高,怎么能做好一个品牌,如何能成为行业的永久标杆,徘徊在生死边缘也只是意料中的事情。

2、致命错误不断,不作死就不会死

  市场一直非常偏爱雅虎,把很多好机会单单留给了它,可作为“全球访问量第一”的最大网站,雅虎却一次又一次傲娇地把送上门来的机会拒之千里。

  最常被人调侃的便是当年谷歌因为创业艰辛而主动找上门来“求收购”、“求投资”,却被雅虎断然拒绝。作为一家伴随互联网一同发展致富的企业,看不到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是何其致命的错误?

  这样的大公司,一次失误后通常都会及时亡羊补牢,但同样的错误雅虎却是再一再二还再三的挑战。

  当年,雅虎拒绝了微软开出的446亿美元收购报价,今天却以48.3亿“贱卖”,这个教训真的有够贵的。其实,雅虎是自己将自己作死的。

3、一超多强的局面,不变则汰

  20年间,雅虎由盛极到衰再到如今无奈“贱卖”自己的现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互联网生态在激烈竞争下“不进则退”的压力和“不变则汰”的残酷,也应了一句话: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的。过去十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互联网快速前进的年代。无数的企业火了,然后又迅速地坠于泯灭;无数的人红了,然后又很快被大众遗忘。时代在变化,大众的需求也在变化,不跟着时代的脚步,坐吃山空,迟早要被淘汰。

  今天,谷歌和Facebook崛起,成为互联网2.0时代王者的时候,雅虎却隐退了。他们没有拼凑出自己的搜索引擎,也没有充分利用社交软件的社交网络潜力。于是,当人们不再通过门户上网时,雅虎到今天的地步也是必然的结果。

【延伸】从不可一世到一文不值!他曾是马云的偶像,现在却一无所有,这背后…

  二十年前,他的地位连现在的扎克伯格也无法比肩;他一度是马云青年时期的偶像;

  他26岁那年创立 了雅虎,带领世界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改变了硅谷的创业版图,被称为“网络1.0时代的奠基者”。

  2000年,雅虎市值曾一度超过1250亿美元。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

  当他创立雅虎的时候,31岁的张朝阳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还在瞎混,31岁的马云刚刚知道什么叫互联网;

  24岁的马化腾还在构思企鹅的雏形,24岁的丁磊在为一家美国公司打工;

  24岁的周鸿袆正在西安交大读硕士,而他和中国互联网的恩恩怨怨也为人津津乐道。

薛蛮子形容现在的雅虎和阿里巴巴就像是当年的小弟弟长成了大爷,当年的大爷沦落成了“小三”。

  跌宕起伏的20多年,对于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来说又有多少扼腕叹息呢?

  雅虎创立之初:就拿到200万美元投资

  杨致远1968年生于中国台湾。由于父亲早逝,他和弟弟由母亲抚养长大。在杨致远10岁时,他们举家迁往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一个离硅谷不远的地方。

  他也有了新的英文名Jerry Yang,但初到美国的杨致远却因为英文太渣,不得不度过一段黑暗的学校时光。好在他十分聪明,很快就适应了。

  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斯坦福大学,用4年时间拿下学士和硕士学位,留校搞研究时结识了后来的联合创始人David Filo。

  雅虎(英名为Yahoo)来自《格列佛游记》,是书中一群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的野人。

  杨致远自己说Yahoo的命名“在斯坦福大学正事不做,游手好闲,没什么水平,于是自嘲为Yahoo”。

最初,雅虎架设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网上,就像Facebook架设在哈佛大学的校园网上的道理一样。

  由于访问雅虎的人越来越多,校方不堪重负将他们扫地出门。杨致远设计好了广告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向硅谷的风投寻求融资。

  没想到,这家只有2个人和几台破电脑的公司获得了红杉资本近200万美元的投资,而公司还没有任何收入。

  曾经的互联网神话:2年后雅虎上市,市值高达390亿美元

  在杨致远的主导下,雅虎又从提供分类目录的网站,转变成一个新的媒体。“成千上万的人通过雅虎进入信息高速公路,这是一个必经的门户。”

  从此,门户网站的时代开启,引发一批跟随者和模仿者。国内的新浪、网易、搜狐都是模仿雅虎而来。

  雅虎成了华尔街的宠儿,杨致远的财产也水涨船高。

  杨致远面对采访时说道:“那个时候,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

  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着世界。”

  1998年《福布斯》杂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杨致远以10亿美元的财富跃居第16位,成为高科技中的华人首富。

  1999年,杨致远和费罗已成为网络媒体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场价值高达390亿美元,而杨致远的纸面财富达到75亿美元。

  2000年,雅虎市值曾一度超过1250亿美元。

  最漂亮的一仗:用10亿美元换阿里巴巴40%股份

  在1998年第二届世界计算机博览会演讲前后,马云曾陪伴杨致远游览长城。这也是比杨致远年长四岁的他和杨致远多年亦师亦友关系的开始。

2005年5月,马云与杨致远相遇于美国高尔夫球场。

  球场上,大家忽然要打个赌,让UT斯达康中国公司CEO吴鹰跟马云比赛打定点,看谁打得远。

  只有杨致远一个人赌马云赢。结果这一杆吴鹰打空,瘦小的马云真的赢了。

  打完球,杨致远就不放过马云了。加州的风很大很冷,杨致远笑着与他并肩而行说,“我们把交易定了吧”。

  雅虎将其在中国的全部资产交给阿里巴巴,再给阿里巴巴10亿美元,雅虎拥有资产合并后的阿里巴巴这家企业董事会的一个席位、40%的经济效益和35%的投票权。

2005年美国加州Pebble Beach中美互联网峰会上,左一网易创始人丁磊、左二百度CEO李彦宏、左三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左四华人投资家段永平

这次嫁娶,在外人看来远谈不上门当户对,当时的雅虎是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而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却还是在成长期,淘宝网刚刚诞生,今天阿里巴巴的摇钱树支付宝更是如一个初生婴儿。
  2005 年雅虎用 10 亿美元换取阿里巴巴 40% 股份是杨致远在雅虎的最漂亮一战。
  这个交易对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彻底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生态和走向。
  阿里巴巴上月的IPO震撼了全球市场,该公司股价目前已约为106美元。雅虎持有16%的阿里巴巴股份,价值为360亿美元。

当杨致远还不是雅虎CEO时,他拿出了10亿美元收购马云公司的30%股份。

  他知道,这些资产未来某天将会有巨大的价值。

  所以马云说杨致远是硅谷最会投资的中国人。这应该也是他在雅虎做的最漂亮的一件事。

雅虎在用尽最后的气力,告别这个时代

  2016年7月25日,Verizon (美国电信巨头)宣布以48亿美元收购雅虎的核心资产,曾经微软想以446亿美元收购雅虎被拒绝,而现在雅虎却不得不接受48亿美元的收购价。

  悲剧没有完全结束,雅虎又被曝出信息泄露事件,Verizon又开始讨价还价了,想再砍掉10亿美元进行收购。

  巨人落幕也会这样的不堪和无力。

现在的雅虎甚至连一丝挣扎反抗的底气也没有了。

  雅虎的创立、成长、壮大、陨落为我们完美的展现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全过程。

  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企业短短几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波荡。或许像当年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一样,每个企业的辉煌和衰落离不开时代的促成,也离不开领导核心的内部因素。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雅虎的衰落。

一个成功的创始人,不一定是个好的领袖?

  曾经的时代弄潮儿现在仅能跟随谷歌和脸谱等新兴互联网企业亦步亦趋,后者使用的搜索和社交网络技术大行其道,已经把雅虎等前辈拍在礁石上。

  在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一日千里的今天,不仅雅虎,惠普、柯达、诺基亚等一批“昔日老大哥”也境遇凄凉。

  激烈的竞争犹如大浪淘沙,高技术企业需要时刻保持“战斗模式”,否则很容易被更善于创新的后起之秀淘汰。

  喜欢放炮的周鸿袆在离开雅虎中国后,说:“任何企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是自己造成的,不要全部怪罪于外力。

他甚至放言:

  “杨致远是个成功的创始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袖,也绝对不适合CEO的位置。”

  雅虎的衰落,杨致远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们暂不讨论,不过我们应该相信,历史没有对错之分,毕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奠基人,杨致远创造了互联网的历史,这个身份不应该被抹杀。

  如今的杨致远已经远离雅虎,在2012年创办了风投基金AME Cloud Ventures,专注与数据相关和云服务价值链领域的创业公司投资。

  对于杨致远一手创办的雅虎来说,走到今天,需要和时代做告别的时候,雅虎给杨致远留下的印迹恐怕也不会仅仅只是头上的些许白发。

有人说,一百年后,如果人们只记得两个对互联网贡献最大的人,那么这两个人就是是杨致远和费罗(David Filo);



  二十年后,这个“曾经的先行者”,这个互联网“老兵”,这个于世纪之交为一代中国网民带来最初记忆的雅虎邮箱、Yahoo Messenger终于要结束自己的风光,成为垂暮的老人。



  现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无疑成为互联网行业的超级明星。在一片欢声笑语的背后,曾经的互联网第一代领军人物杨致远和他的雅虎又有谁会去关心?



  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希望按自己的步调去做事,即使犯下错误也不会有任何人关心。看到我的人总是会说我现在更开心。”这样也好,不被外界过分关心的他才是最开心的人吧。



  我们不去过分苛责杨致远。



  但是,千亿雅虎轰然倒下,是一个必须铭记的悲剧。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2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