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男爱貌美年轻,女爱位高多金,相亲为何这么赤裸裸

2017-1-31 10:08| 发布者: 村长| 查看: 13903| 评论: 0

undefined

相知、相恋、相爱、结婚,很多人的爱情生涯遵循着这样的基本轨迹,但也不尽然,有一些人在相知之前,还要经过一道程序:相亲。

相亲这个词远没有字面上那么令人“亲”近,几乎没人喜欢相亲,有的甚至靠父母或亲戚代劳,自己抽身事外。

尤其是过年,每逢佳节倍“相”亲,家长们好不容易逮着在外工作的子女,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拷问恋爱状况的机会。

中国式相亲:赤裸裸的现实主义?

很多人以为,相亲只是实在找不到对象的下策。其实,相亲曾经是是中国式婚姻的主要形成方式。1987年一项针对五个城市的已婚夫妇数据显示,约60%的婚姻是由亲戚朋友介绍认识的,1995年的一项涉及七个城市的研究也发现,经介绍认识的夫妇占56%。而在上海,直到1987年,由中介人介绍(也就是相亲)的婚姻,占比依然达到41%。这还是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在其他地区这个比例肯定更高。

四川成都某公园的相亲角 /CFP
四川成都某公园的相亲角 /CFP

现在,相亲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婚恋方式了。除了某些农村地区,大多数相亲人士多是因为年纪偏大或在婚恋市场中久久寻觅不到合适的伴侣。

但相亲在中国,却是一项红火的事业。充斥荧屏的相亲节目透露了中国年轻人的性焦虑,而节假日的公园,四五十岁的大爷大妈像推销商品一样推销生产日期已经三十来年的子女常,蜂拥出现“万人相亲大会”,而以前业余兼职的红娘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专门的职业“婚介师”。

其实男财女貌是全世界通行的原则

可以说,在当下的中国,相亲是择偶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当然也秉持着普遍的择偶标准,有时候甚至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在21世纪初的一项中国青年男女择偶调查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男性与女性的择偶观念有很大差别。在男性最看重的特点中,年龄和相貌气质位列前三,而女性更看重的是月收入和事业发展潜力。概括来说就是,男性更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更喜欢有钱有潜力的男性。

 男性与女性择偶时看中的指标 /《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截图
男性与女性择偶时看中的指标 /《婚姻市场中的青年择偶》截图

这是不是说明中国女性比较俗,更看重钱财等身外之物,而中国男性比较色,更看重长相等皮囊之相呢?其实,不只是中国人这样,而是人类本性如此——甚至不止是人类,动物界都差不多。

社会学家巴斯曾经调查过30多种文化中的择偶观念,发现所有文化中,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身家、社会地位、个人能力、智力——这些都与男性的赚钱能力直接相关,而男性毫无例外都更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尽管不同文化在具体指标上有差异,但都基本符合这一条原则。

可见,男财女貌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对此,无数社会学、心理学家乃至经济学家都试图给予解释。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或许是由家长角色造成的。巴斯认为,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保质期的,因而男性在择偶时更看重能女性能够生育的表征,而女性在择偶时则更看重对方能否有能力养育后代。

这个思路来自生物学家罗伯特·泰弗士提出的“亲代投资”理论。因为男性与女性天生的生理差异,女性需要怀胎至少九个月才能生下后代,对后代的投资成本十分高昂,所以在择偶时更偏重男性的社会地位和财力,以保障自己后代的利益。

而男性只需要广种精子,几乎零成本,完全可以穿上裤子走人,对于亲代的投资远低于女性,所以他们更看重女性的年龄和长相,以便获得更好的对象。

亲代投资理论或可解释男女择偶差异 /美剧《寻妈记》截图
亲代投资理论或可解释男女择偶差异 /美剧《寻妈记》截图

而这,又衍生出择偶中的另一项特征:在自由择偶的社会里,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挑剔。这倒不是因为女性眼界更高,而是高昂的投资成本,让女性在选择对象时更加慎重。当然,在不能自由择偶的地区,女性常常受制于文化,对婚姻没有发言权,也就谈不上挑剔不挑剔了。

择偶的本质:资源的等价交换

从整体来看,男性与女性的生理有别造就了各自的择偶差异;具体到个人,尽管总体符合男财女貌的特征,但每个人的标准都有不同,仅靠一条粗略的教条是不够的。这时候,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就更为合理了。

纯经济学的择偶研究必然招致很多人的不满:爱情这么高尚的事情,跟金钱沾边就比较俗了。然而,择偶跟恋爱不同,爱情是盲目的,但婚姻是理性的。稍微极端点说,择偶是一种交易。

 女性择偶时,更看重男性的能力和社会地位 /CFP
女性择偶时,更看重男性的能力和社会地位 /CFP

正如经济学家加里·贝克所言,婚姻是存在一个市场的:首先,在正常情况下,婚姻都是自愿的;其次,在择偶过程中,两性形成了竞争,不管是男是女,都想找到自己最钟意的对象。这种交易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较为柔和的说法:交换。

本质上讲,择偶是双方交换资源,以获得利益最大化。尽管不乏被恋爱冲昏了而草草结婚的例子,但总的来说,婚姻都是经过考量的理性行为,尤其是已经走到相亲这一步,很难再说是“激情犯罪”了。男性爱女性之年轻貌美,或许是因为能得到性的满足,同时更好地传宗接代;女性喜欢男性的能力与地位,或许可借此保障自己生活无忧,对养育子女更有利。

有人质疑择偶与普通的市场交易不同,并不一定是完全公平的交换,有些东西是无形的,难以用具体的价格考量。有形的资产如房子汽车固然好说,但无形的品质,比如性格、知识水平、能力,多多少少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难全部量化。

男性择偶时,年轻貌美往往占据重要位置 /CFP
男性择偶时,年轻貌美往往占据重要位置 /CFP

确实如此,但这依然不能改变婚姻是一种交换的本质,无形的品质通过各项指标大体可展现出来,比如学历大体对应知识水平、收入水平大体对应能力,哪怕性格等没有统一标准的特质看似无法通过客观指标衡量,在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也能够摸出个大概。不同的人,看重不同指标,更看重什么,就将该指标提到最要紧的位置,看似繁芜的择偶市场其实有无数个衡量指标。

择偶的另一大特征可以佐证择偶的交换性质:物以类聚。几乎所有的择偶研究都有一个类似的结论,大部分婚姻关系都发生在同一阶级内,夫妻双方的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家庭环境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同一阶层的人各项条件差距不大,总体上能做到等价交换。

除了外表、学历、收入等硬指标外,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更私人的要求也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也是交换的砝码,有时候甚至能够取代一些硬指标,成为婚姻交换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超越阶级的婚姻毕竟是个别现象,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只是童话,能吃到天鹅肉的必然不是普通的蛤蟆。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20: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