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社会杂论 查看内容

三流的父母想拥有一流的孩子,这是病

2017-2-4 10:36| 发布者: 村长| 查看: 26643| 评论: 0

除夕夜,云南镇雄县15岁的男孩小龙(化名)服农药自杀。

小龙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他也无暇过问。根据小龙遗书和邻居描述,父亲是个暴脾气,在外过得不如意,回家经常打骂孩子。

性格孤僻又叛逆的小龙自尊心强,一直默默忍受,最后为了“给自己一个解脱”,选择报复性自杀。

undefined

遗书中,他指责父亲总给他压力,让他难受:

我的爸妈在这些年里没有一天他们照顾过我,但我不恨他们,因为他们有很大的负担……但我受不了气,不要把脾气撒在自己儿女身上,他们是无辜的,上帝把他们送你们身边是希望他们得到爱,而不是父母的怒火……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你句句逼人,我没有办法,独有一死方休止……你的不孝儿子,当然也是啥子事都干不了的一个儿子,自己珍重。”

网友评论:很遗憾,有的人还未成人,心智却过早地负重。有的人,心智还不足以成熟,却过早地生儿育女。

三毛说:“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将孩子当作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身上实现,更认为,自己人生的经验,百分之百,都可以转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为孩子是必须无条件听命于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压力便由是产生了。”

undefined

一份涉及全国13个省1.5万名学生的报告显示,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1人曾有过自杀的念头,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一份心理咨询数据得出,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学习不好却被家长逼迫学习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家庭命运的压力,都是造成自杀悲剧的导火线。

“不好好学习,长大没出息”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份为子女未来着想的心当然没有错,可若是自己不努力,却要孩子拼命成为“有权势”“光宗耀祖”“有脸面”的人,就有点痴人说梦了。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这样一种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undefined资料出自哈佛公开课What’s a fair start?

在美国,有人调查了146所院校,调查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背景。这些院校里,只有3%的学生出身贫寒,有超过70%的学生出身富足。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奋斗精神、职业道德,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无论是你,还是我们,都不敢妄自邀功。

undefined

有太多父母不过是平凡普通的市民工人,甚至“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以前有读者留言:

我是普通人,没钱没势,但是我有足够的时间陪伴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我会每天亲自送她上学,亲自接她回家,和她一起完成每一个作业,度过每一个周末。我根本不指望把她培养成什么了不起的人,我只希望她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有一技之长。

教育孩子“不飞黄腾达”就对不起全世界对不起双亲的理念,其实是家长的自卑。

认清现实,敢承认自己的平凡,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把过多私人预期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家长才更难能可贵。

自己从不读书看报,却要求孩子热爱学习;

一边抠脚看剧刷小说,一边骂书桌前的孩子脑子太笨;

整天往家里撺掇牌局,用钱打发走问题的孩子,又要求他功课不许落人后。

在教育上,未必能做到“一流”,却想当然以为,自己的孩子必须成为“一流”。

诸如此类的家长,只求最好结果,不想自己麻烦,孩子以后牛逼了,他觉得功劳在他;孩子以后没出息,他觉得责任主要在你。

因此有人调侃:一想到身为父母不用考试就觉得很恐怖,对父母加强管理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首要工作。

想让孩子更容易出人头地,从自己开始努力拼去吧。别自己懒的要死却成天做梦想生个孩子成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爸妈不是又懒又穷。

还有一类家长,将孩子的成长道路规划成自己梦想的样子。

孩子“不达标”,父母尚且要质问责骂,孩子迷惘时,又敢向谁发问:“我TM到底是为谁而活?”

子女生来不是还债的,没有义务帮父母弥补人生。

郎朗成名后,许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复制他的人生,不看孩子天分,不分孩子性格,硬是把自己的孩子“绑”在钢琴凳上,要求孩子“练不好就别下来”。对于这种家长,郎朗回复:“让这种家长自己去学吧!”

undefined郎朗鼓励小朋友接触音乐,但不强求他们走职业道路

以别人为标杆,让孩子去模仿,不如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起跑线。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把要说的话做给孩子看。

杨澜谈及自己的教育经历:“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三流的家长看成绩,二流的家长看成长,一流的家长看自己。

“望子成龙”哪有什么错,问题是,自己给孩子一个鸡窝,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变凤凰?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22: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