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GPS卫星 针对如何拦截美国战斧导弹的问题,有媒体声称可以打击美国导航和侦察卫星来解决。这种说法缺乏常识。 要知道战斧导弹问世的年代,世界上还没有GPS系统这套玩意,卫星导航技术还在非常粗陋的试验阶段,根本没有实现具备实际意义的军事价值。事实上在中国研发自己的远程巡航导弹的时候,北斗系统是不是要搞都还没有形成最终的政策;那么没有卫星导航帮助导弹进行制导的情况下,中国巡航导弹还怎么玩? 图:战斧 战斧巡航导弹在早期的版本中,制导方式采用惯性导航与地形匹配两种技术。惯性导航是借助陀螺仪等核心设备,精确的感受到导弹的运动状态改变——比如往左偏了多少,往右偏了多少,从而计算出飞行偏差并进行针对性的飞行姿态和轨迹纠正,让导弹按照正确的方式飞向目标。 除了惯性导航以外,早期战斧导弹的另一个制导技术是地形匹配,它通过弹载的雷达不断扫描地形;将得出的结果和导弹内储存的数字地图进行对比,从而精确的确定自身所在的位置。 图:巡航导弹的航迹规划,网格区域就是利用地形匹配进行定位和修正的地方 而GPS制导技术,是后期才在战斧导弹上应用的;它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有效的提升了战斧导弹的航迹规划能力和命中精度;但是没有GPS信号,战斧导弹也只是作战能力下降到接近早期版本(新版本还有很多其它性能改进),并不会就此丧失战斗力。 图:空警500这样的先进预警机对非隐身巡航导弹的探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它不可能保持日夜都在天上飞的状态 要拦截战斧巡航导弹,真正的入手点就是三个问题:第一要把雷达的架设高度做上去,要做到天上去。否则受到地球曲率和起伏地形遮挡的影响,地面雷达功率再大技术再先进,针对贴地飞行的目标也仅有几十公里的作用距离;这样的探测范围要进行大范围的防御,需要的雷达数量在经济上是完全不可能接受的。 第二个问题,是实现低成本、长时间——至少要能以星期、月为单位计算的滞空能力。否则敌方稍微调整下战术部署拖延进攻时机、发起佯动欺骗,这边的探测能力就会被耗损掉而形成大量的防空漏洞和空白区域。 这意味着任何任何用动力换取升力为主要原理的飞行器,都无法满足需求;唯一的选择,只有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氦气飞艇(氢气安全性太差)。而且这样的飞艇,受限于高功率的雷达的重量和能源需求;它必须采用系留设计,从地面为飞艇的雷达提供大量电力。 图:美军的JLENS系留式飞艇,高度在3000米,能连续运行30天,能提供火控级信息并直接引导己方的防空导弹拦截目标巡航导弹 而第三个问题,则是需要升空的雷达具备非常优秀的探测能力,能够对紧贴地面的巡航导弹进行稳定的中远距离探测、跟踪、锁定,其探测精度和跟踪的稳固程度,足以直接引导防空导弹、空对空导弹进行准确拦截。除了雷达本身,这种功能的实现还需要高度自动化的通信指挥网络;实时的将前方雷达传回的目标信息,进行确定并授权,发送到相关的导弹等武器系统上。 而目前掌握这种系统最为成熟的,依然是美国—— JLENS系留式飞艇飞艇就是其巡航导弹防御计划的一个核心环节。 |
GMT-5, 2025-1-22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