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把子女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多半是悲剧

2017-4-18 09:40|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11186| 评论: 0

“莉迪亚死了,但他们还不知道。”

小说《无声告白》开篇,一个叫莉迪亚的女孩自杀了,不过她更像被家人亲手杀死的。

她是家里最受重视的女儿,父母一门心思扑向她,把各自的梦想压上她肩头。

父亲是受尽冷落的华裔移民,不想她重复自己的遭遇,推着她出门交际;

母亲是壮志未竟的家庭主妇,希望她延续自己的追求,催着她投身科学。

听起来像个满含温情的励志故事,如果莉迪亚不是个热爱医学的内向姑娘的话。

她乖巧,却不快乐。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

龙应台把父母之爱理解为“目送”,可很多父母化成了“押送”。

他们把子女架上爱与希望的高台,一旦跌落,就是整个家庭建构的轰塌。

把子女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多半是悲剧

某种程度上看,把子女放在家庭第一位的父母,像极了穷途末路的赌徒。

他们把所有宝押在唯一赌注上。因为没有别的办法了。

有种很流行的道德绑架是:爸妈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就应该怎样怎样。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除了子女,他们的人生,其实没有更优的献身对象了。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对5年没回家的母女。女儿离家在音乐学院求学,母亲放下所有工作去陪读,连家中父母重病都不敢回家探望。面对镜头,她痛哭流涕,自责不已。

《中国青年报》曾有统计,说安徽毛坦厂中学陪读家长已经超过学生的一半。

原来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是在用自己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

那淌着汗水的眉头,笑出褶子的面容,透露着一种将自我全盘交付的悲壮。

盼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多半是对自己不满意。

自己希望破灭,于是将重任寄托给下一代。孩子变成了生活的所有,他们却也乐在其中。

可是作为子女,也会希望父母有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者武志红谈“家庭中最重要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说的也是这道理。个体生活的完整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把子女放第一位,本来只是家庭模式的一种选择,却被约定俗成为标准答案,实在可悲。

把子女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多半是悲剧

而被置于首位的子女,也着实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感伤。

他们多半承担了父母过高的期望,或者和莉迪亚一样,被强加了父母的梦想。

去年一月,深圳有个15岁少年自杀的新闻。他最后在作文里的文字令人至今印象深刻:“从前,我是个非常听父母话的孩子,但时光飞逝,他们给我的爱我开始觉得沉了,想去推开,但我每每用力,换来的是更多沉重。

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事实是,很多子女受不起这份被捧得太高、压得太死的爱。

1岁会写字,2岁识千字,魏永康本是名噪一时的神童。

为弥补自己当年没高考的遗憾,母亲从他8岁起就下岗专职照料。穿衣洗脸只是平常,牙膏要挤好送到手里,米饭要亲自喂到嘴里。

17岁,魏永康考上大学。3年后,他被大学劝退。因为他离开了母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得知此事的母亲翻脸了,她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下去。

如今,魏永康早已泯然众人,娶妻生子,过起了平凡生活。别人问起这个昔日令她骄傲的儿子,母亲总是避而不答。

因为一直被放在首位小心呵护,所以从小到大不敢有丝毫松懈。

父母哀怨的叹息会反复提醒你,没有退路了,没有退路了。

可这世间事物无论好坏,有了尺度和分寸才算美好,爱也是。太香会闷,太甜会齁。

把子女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多半是悲剧

父母会教“你长大应该……”,慢慢孩子也懂了“长大了我应该……”

可这样的亲子关系,未免太流于形式。

难懂的是,自己到底是真爱父母,还是在欠债还钱?

成龙把出轨定义为“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那赌气生女的吴绮莉又何尝没犯很多女人都会犯的错。

她当然爱女儿,甚至不惜为此身败名裂,从此小龙女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9岁前,每天早上上厕所都是我抱着去的,15岁前,每天早上起床,校服已经帮她穿好。”

这其中,有事无巨细的照料,也有恨铁不成钢的发泄。

她会用皮带抽6岁女儿的大腿和屁股,会因女儿晚睡罚她通宵抄写“我不睡”,这是爱的一种变形。

爱是她的幌子,围观群众看到的,更多是一个不成熟母亲的控制欲。

女儿长大后两次报警,母亲身陷囹圄,这可以说是种很畸形的母女关系了。

把子女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多半是悲剧

“为孩子付出一切”,一直是中国式家庭的一种悖论。

但这种付出往往会演变为孩子的沉重负担,最终损害亲子关系。

一对孤注一掷的父母,一生在“放贷”和“赌博”中放逐,何处是自我?

一个负“债”累累的孩子,一生在报恩和偿还中度过,何尝能快乐?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21: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