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一个人没有出息的九大表现,现在知道还不算晚

2017-11-7 10:06| 发布者: 潇洒哥| 查看: 54207| 评论: 0

十岁,别人竞选班长,积极热心,和同学打成一片;而你坐在角落里,默默从不发言。

二十岁,别人开始认真规划将来;而你读着普通的大学和专业,不知路在何方。

三十岁,别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你不停换工作,处处不如意,为琐事和家人争吵不断。

夜半梦回,不由得想:生而为人,我怎么就越活越废柴?

一项研究显示,没有出息的人具有以下九大特征:

1、犹豫不决——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曾听过一个印度哲学故事,哲学家英俊帅气,吸引很多女人喜欢。

有一天,有一个女人对他表白:你愿意娶我吗?我是最爱你的那一个。

哲学家虽然也很喜欢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分别罗列下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

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是徒增选择的困难。

最后,他权衡利弊,决定和那个女人结婚。

哲学家来到她的家中,对女人的父亲说:“您的女儿呢?请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却不曾想,十年过去了,女人早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哲学家自己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只换来一场悔恨。

而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终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请回答1988》中狗焕的爱情让人心疼。狗焕本有无数次机会向德善表白,但全部因为犹豫而错过了。

最后,望着德善和阿泽在大雪纷飞中相拥,狗焕自解:

“缘分,还有时机,不是自动找上门的偶然,是带着恳切的盼望做出的无数选择,创造的奇迹般的瞬间,毫不迟疑的放弃和当机立断,制造出了时机。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杨澜说过:“有时命运的戏谑就在于,你一直犹豫不决,等到终于下定决心,已经到了谢幕的时间。”

废柴是怎么炼成的

2、拖延——计划很丰满,执行很骨感

“相比于今天,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

音乐人高晓松曾在微博上写道:

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就觉得应该先弹会儿琴;

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曲浪费,于是打开电脑;

然后上网乱看个把小时,脑子被搅乱;

无心写作,便上楼吃饭;

吃完饭脑袋缺血,必须睡一觉;临睡前安慰自己:

虽然吃完了睡觉就会长肉,但是睡醒了,会去跑步机上锻炼减肥......

至今,高晓松的减肥大业尚未成功。

“拖拉机”群体活跃在你我之间:“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于是一个又一个明天过去了,手头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deadline来临再挑灯夜战。

留了一个月复习,结果一拖再拖,等到考试前两天,才开始狂背;

计划好打扫房间,结果开始了无止境地刷朋友圈、淘宝;

年初就和闺蜜约了旅行,结果拖到年底也没去成。

而83岁的老人易久藩用了9年时间,环游五大洲,24个国家,看过南非开普敦的企鹅,乘过水城威尼斯的贡多拉游船……

易老说:

“老年人也一样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要出发再老都不晚。”

一位做科技报道的记者朋友跟我说,有时候在他们报道过的新产品或新模式的后面,经常会看到有不少人惊叹或感慨自己也曾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想法。

你的想法,有一千个人想到了,有一百个人准备做,只有一个人做了。

这其中或许是因为缺乏勇气,或许是缺乏条件,或许仅仅是因为拖延。

有时候晚一步就是输了一场战争,错过一个时代。

废柴是怎么炼成的

3、三分钟热度——世界上有80%的失败都源于半途而废

“什么都尝试了,什么都没留下。”

曾经觉得会弹吉他的女孩子超酷,于是兴致勃勃地买了把吉他。第一次上课练习,手指尖的痛感就让人难以忍受,再加上学习起来太难,又去上了两次课,就放弃了。

过了几年,想学学口琴,感觉学起来比较简单,又可以随身携带。想象自己出门旅行的时候,可以随时来两曲,但也仅仅是想想而已,没有行动。

所以至今都没有实现学会一门乐器的愿望。

对一件事情的喜爱永远只有三分钟,结果就是:什么都尝试了,什么都没留下。

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很多人认为是第15天。

错,其实是第29天。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玩命地开,但渐渐的,你开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这时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能否坚持。

一个人没有出息的九大表现,现在知道还不算晚

4、害怕拒绝——厚重而脆弱的自尊

“我讨厌被拒绝,所以那些可能被拒绝的事,都不想去尝试。”

蒋甲,一位生于北京,生活在美国的三十岁华裔青年。

六岁时,老师让全班同学各自选择一人进行表扬,被表扬的人就可以拿一份礼物回到座位。全班一共有40位同学,然后慢慢的剩下20个人,10个人,5个人……到最后只剩下了3个人。

而很不幸的蒋甲就是其中一个。老师悄悄地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谁愿意上来表扬他们,但是台下一片安静。

这件事成为蒋甲心里永远的痛,他说:

“我死也不要再次经历这种事情——在众目睽睽下被拒绝。”

十四岁时,蒋甲看到比尔盖茨的演讲,深深为之震撼,立志要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人:“我要在25岁之前, 创办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而这家公司要买下微软。”

三十岁时,他发现自己只是一家500强企业的市场经理,没有自己的公司,没有买下微软,更没有改变世界。

反思自己,发现这些年一直被“6岁的自己”支配,害怕被拒绝,于是就选择了止步不前。

而这种害怕被拒绝的心态,一直延续到开公司后投资人向他说“NO”。

他决定打败“6岁的自己”,偶然看到“被拒治疗法”:每天出门找拒绝,持续三十天,到最后,对被拒绝就会感到麻木了。蒋甲觉着这个主意好极了,但是考虑到自己的情况,于是将三十天,改为一百天。

向陌生人借一百元,请求汉堡续杯,索要奥林匹克甜甜圈,请求在陌生人后院种一株鲜花......

百天之后,蒋甲渐渐明白:

那些改变世界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都是那些一开始就遭到拒绝的人。然而他们没有让拒绝定义自己,而是用被拒绝后的行动重新定义了自己。

学会拥抱拒绝后,蒋甲迎来了新的人生机遇:他的故事被几十家主流媒体报道;记录“被拒100天”经历的个人网站成为热门;登上了TED,周游美国演讲;出版了自己的书......

央视前主持人王利芬曾说:

“以前很怕别人拒绝,更怕别人轻慢,年龄越来越大发现,被拒绝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被轻慢更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方式,用这个角度看问题就再也不会难受,不会尴尬。

无论国家总统还是街头难民,每个人都有无助的时候,都有被轻视甚至被蔑视和凌辱的时候,这是人生很重要的需要承受和成长的部分,它无关尊严,只关乎看问题的角度和生活的况味。”

没有人喜欢被拒绝,但总要学着接受被拒绝。

一个人没有出息的九大表现,现在知道还不算晚

5、自我设限——杀死自己的潜能力

“这个任务太难了,我肯定不行。”

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一位朋友,聊到厨艺的时候,她说自己很喜欢吃鲈鱼,但是不会做。我告诉她做鲈鱼一点都不难,清蒸最简单,接着分享了我自己的做法。

她听了一半忽然说:

“我是西北人,从小吃鱼少,清蒸的也不会做。”

“那可以学呀,很简单的!”

“我学不会,而且我是西北人嘛,天生缺少做鱼的细胞。”

在后来的聊天中,我发现这个女生有很多类似的观念:

“哎呀,我男朋友都不带我出门旅行。”

“可以一个人去啊,很多女生都会独自旅行的。”

“不行,一个女孩子怎么能自己去旅行呢,多危险啊!”

这时,我突然明白:

她给自己贴上了太多“应该”的标签,这种自我设限的行为,阻止了她去尝试新鲜事物。

“我是女生,所以数理化不好。”

“我表达能力不行,做不了销售。”

“我这么大年纪了,没法再重新读书了。”

这样的自我设限行为,虽然大大削减了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但同时也将自己成功的机会剥离的寥寥无几。

科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

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以为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

如果毛毛虫打破原有的本能、习惯和经验,也不必付出生命的代价。

真正阻止你前进的,不是能力不足,不是环境严峻,而是你自我设限的内心。

别总说自己不行,说多了,你就真不行了。

废柴是怎么炼成的

6、逃避现实——白日梦患者

“我没有直面惨淡现实的勇气。”

株洲晚报曾采访过32岁的小陆。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广州工作,两年前辞职回家。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在外面租了房子,买了台电脑,成天在出租房上网,饿了就点盒饭吃。在父母的苦口婆心劝说下,才愿意回家。

小陆父亲说:

“儿子回家后,除了每天出来吃饭外,其他时间就是反锁在房间内上网。基本上不出门,不愿与外人接触,也不愿与我们沟通,多问几句,就会吵起来。”

记者看到小陆的房间:

门窗紧闭,在床边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两台电脑,一台放着歌,另一台电脑上显示着一款网络游戏的画面。

“我也想出去找工作,但工作实在不好找。就算找到工作,又被辞退怎么办?”小陆说,他曾被公司老板辞退过,之后四处求职碰壁,回家后靠打游戏,赚点外快,才能找到存在感。

英国加迪夫大学科研人员对2316名常玩网游的志愿者进行调查,发现只有9人符合“游戏成瘾”的标准。研究表明:

网游本身并不让人上瘾,痴迷玩游戏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不快。越具有游戏成瘾特征的人,对现实满足感越低。

乔布斯曾说:“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遇到问题,去主动改变而不是逃避,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废柴是怎么炼成的

7、总找借口——错不在我

“我本来可以的,但是......”

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第一大招。

“对不起,今天路上堵车,所以迟到了。”

“要是给我换个搭档,这事早就成了!”

“我已经尽力了,客户还是不满意,我能怎么办!”

遇到麻烦时,总是挖空心思地找理由掩饰错误,以此来减轻愧疚感,寻求慰藉,这就使所谓的“借口心理”。

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

西点军校的任何学员,对长官的问话回答只有四种:“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在重视结果的西点军校,喋喋不休的辩解太过苍白无力。

“没有任何借口”在于要求学员尽最大努力,去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而不是为未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找借口。

也正是因为这一理念,西点军校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

豆瓣“牛人”彭萦曾经在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一年仍读了200多本的书。很多人都认为是她天赋特别高,有人说她“读书速度快,估计一眼八行”。

但彭萦随后回复:真实情况是,我看书的时间是你的八倍而已。

你看电视的时候我看书,你聊天的时候我看书,你玩愤怒的小鸟的时候我看书,你谈恋爱的时候我看书,你睡懒觉的时候我看书…

关于智商,我们通常容易犯两个基本错误:一是低估自己的智商;二是高估别人的智商。

但这根本与智上无关,只是为懒惰找了个借口。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根本不存在借口。而失败者为自己料理“后事”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出各种理由。

废柴是怎么炼成的

8、恐惧——谨小慎微的懦弱

“被恐惧支配的生活才是真正需要恐惧的。”

之前和一位朋友去潜水,一切整装待发后,教练便将我们轻轻推到水里,这时戏剧的一幕发生了:

朋友双手不停地挥动,试图抓住一切他能抓住的东西。呼吸的软管几次送到他的嘴里,但因为他不停地大声呼叫,又吐了出来,而这一切就发生在他下水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

“因为我不会游泳,当时水压很大,我都无法喘气了,有一种濒死般的体验。”

其实潜水是不需要会游泳的,因为两者机理截然不同。

朋友“濒死的体验”完全是出于对水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得他失去理智,甚至有了濒死的感觉。

大导演李安小时候也溺过水,这场噩梦让他从此对水敬而远之。后来为了拍电影,他从睡水床开始练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鼓足勇气尝试浮潜。

透过潜水镜,第一次看到海底世界的他,被海底流光溢彩的美妙生命图景震惊了。

纠缠他多年的关于水的梦魇从此退散,转而成为对大自然的惊叹敬畏,与对生命的永恒思索。

有人说,游泳是不需要学的,需要反而是克服对水的恐惧和建立自己的信心。会游泳的人都知道,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轻而易举的浮在水面上。真正阻碍一个人的,不是水本身,而是源于内心的胆怯。

Don Miguel Ruiz的《四个约定》(The four agreements)一书中曾提到:

当我们以爱为动机做事情时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4: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