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2017-11-14 09:38| 发布者: 施主| 查看: 6010| 评论: 0

“他成绩很好,是班级第一名。”

罗某这个同学眼里的尖子生,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在与鲍老师一言不合后,拿起随身带着的弹簧跳刀,刺死了他。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这是2017年11月12日发生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的真实事件。

罗某因为不想写视频感悟,被叫到老师办公室。交谈未果后,鲍老师有些生气,说:“不写就转班”,可这句话偏偏激怒了罗某。

当着鲍老师女儿的面,他杀死了自己的老师。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微博网友评论截图:鲍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一边是成绩优异,颇受老师喜爱的学霸,一边是认真敬业,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看似最和睦的关系,却发生了揪心的惨剧。

为老师深深痛惜的同时,这样的结果也不禁惹人发问:

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吗?

不,杀死老师的,不是学生,是畜生。

我们总是把惹事生非的标签贴在学渣身上,信奉着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听话乖巧,然而回顾这些年的校园案件,其中不乏是“学霸”作案。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因对生活琐事不满,向室友的饮水机中投毒。林森浩说:“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做了一件愚蠢的事。”

他掌握了满腹的医学知识,却没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心地。

2004年,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在杀死4名同学后藏尸宿舍,而其中2名同学仅仅是因为“恰好在那时间来找人”而丧命。

马加爵在监狱里的《忏悔书》中写道:“我的母校是云南省名气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就业前景是很好的,很多报纸上渲染的就业压力我是没有感受到的。”

而从小到大,因为成绩好受惯了优待的他,也没有想到会“因为一次打牌吵架,走上这样的路。”

本是令人艳羡的天之骄子,手握未来竞争的强有力筹码,却成为了人人唾弃的社会渣滓。

我们都振振有词着:成绩不代表一切。

可我们却身体力行地告诉着孩子们:成绩就是一切。

于是,“学习好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好学生思维,在孩子们心里偷偷发芽。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自古以来,我们就吹捧唯分数论

元曲《琵琶记》有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场科举便是两种命运,考上了光宗耀祖,落败了则脸面扫地,终生耕锄于荒原。

近千年过去,封建专制早已土崩瓦解,可“科举至上”的烙印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的成绩优异与否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

种唯恐自己成为失败父母的焦虑感,也带给了孩子对于失败的恐惧。

我们的生命被一个又一个考试划上刻度线,割出分岔口。

所有人都在说:“你考不上大学就完了。”

什么都可以被原谅,但是学习不好,就是最大的罪过。

打开社交平台,朋友圈里刷的是:十种学习方法,成就优秀的孩子!

老师、家长,念叨的是一分压死一万人,10分之差就是不同档次的人生。

成绩好=优秀,学习努力=孝顺乖巧,是否这样的等式,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好孩子”的标准在大浪淘沙后只留下孤零零三个字:好成绩。

“别人家的孩子”的善良天真我们选择视而不见,却抓着“别人家孩子”的考试成绩追问艳羡。

我们本该教孩子真善美,众生平等,互相尊重的普世价值观,却一股脑钻进了分数的狭小洞口里,把孩子的心也压小了。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为了孩子的高考,生灵涂炭算什么?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一切,世间万物都得为此开路。

诸如此类,还有高考途中打骂司机、警察的,因为影响高三学生休息和邻居大打出手的,在考试面前,家长们仿佛变得面目可憎。

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无疑是病态的。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美国曾有研究表明,外在的奖励会破坏内在的动机。

在一项有代表性的研究中,人们为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给予奖励。经过一段时间后,奖励将被撤销。当奖励被撤销后,孩子们也随之停止了以前做的事情。

我们的目的变成得到家长、社会给我们的那一点甜头,而不是自己独立完成后的成就与欣喜。

这就好比小时候,妈妈说你数学考了第一名,我就带你去游乐场;长大后,父母说你考上了大学,我们就再也不管你了。

成绩带来的奖励堆砌起孩子的童年,我们努力学习的最终目的,竟然是不再学习。

很多时候,那些自以为激励孩子的最佳法宝,其实也在悄然破坏着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们的教育正在纵容更多高智商恶魔

学习好就可以为所欲为?

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浸泡在蜜糖罐里长大。当惯了他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难免不自恃清高,看谁都愚蠢。

家长的苦口婆心听不进去,认为是啰嗦着没用的道理;

老师善意的批评无法接受,认为是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

同学之间的沟通更是不屑一顾,认为真理都在自己的想法中。

回顾“湖南高三学生刺死班主任”事件,语文老师就曾提及在不少同学眼里,罗某杰有些看不起人,性子孤傲。

在这样的思维之下,父母没有身为家长的威信,老师也失去了权威。

病态的衡量标准之下,我们不仅担心着孩子压力过大自杀,还为孩子冲动之下杀死父母、老师而惊恐着。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因为我是好学生,我想干嘛就干嘛。”

因为我是好学生,所以即使我撒谎老师也全盘相信;

因为我是好学生,父母纵容我、溺爱我,我只需要成绩好就能得到一切;

因为我是好学生,就算我杀人犯法,社会也会对我网开一面。

这不是危言耸听。

2016年5月,台湾在对蔡京京与丈夫曾智忠联手逆伦弒母弃尸案的审判中,认为蔡京京有反社会人格;曾智忠从事军职期间曾记功、嘉奖,军中表现良好,两人都有教化可能。最终获判无期徒刑,逃过一死。

如果我是一个能读报的小学生,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反应不是蔡曾夫妇穷凶恶极,而是我要好好学习。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了得到更多的优待。

难以想象,社会还会纵容出多少个这样的“好学生”。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好学生思维正在害死更多人

学生圈里的鄙视链:聪明的学神看不起努力的学霸,努力的学霸看不起不努力的学渣。

学霸们仗着成绩好,开始会怀揣一颗侥幸的心理小心翼翼地试探。

当错误一点点被容忍,因为被重视而享受诸多原谅时,侥幸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成员们告诉我们,他们报告了一个恃强凌弱的学生,管理层的回应是'你们一定是错的,这个孩子在我们的A流',好像欺凌的能力或者不好的行为与你有多聪明有关。这是一个可怕的态度。”

英国女教师校长工会曾在分析学校行为时指出,学校针对学生成绩认定作恶的可能性显得滑稽可笑。

在面对挫折时,“好学生”的情绪也显得更加敏感。

一次小小的分歧,一次考试的失利都很容易造成他们过激的反应。

“绝不能听到不好的评价”这样的想法使他们无法接受生活中的打击,铸就了一颗颗“玻璃心”。

康科迪亚大学曾对187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四年的问卷调查了他们的学业进展和情绪状态。研究显示:成绩好的学生情绪波动更大。当学生因为成绩好得到的快乐越多时,他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也越多。

单一的评价标准下,学霸只会慢慢变成高智商低情商的低能儿,即使熬过了高考,也很难在社会里站稳脚跟。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自以为是的高智商傻瓜。

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也深受“好学生思维”荼毒。

常年活在“别人家孩子”阴影下的“学渣”们,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嫉妒他人的心理。

在得不到重视的亚健康心理下,老师和家长对于“好学生”的行为会被无限放大。

老师和学霸们一次正常的交谈可能成为偏爱的证明,自己受到的惩罚都转换为对老师的嫉恨。

“凭什么好学生就能为所欲为,凭什么成绩不好就要被鄙视嫌弃?”

这样的疑问一次一次鞭打着他们的内心,构成了极大的心理落差。即使是老师善意的提醒,也很难领情。

高中学霸刺死班主任,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教育的悲哀,在于只教书,不教人

“抗拒作业”这一幕在罗某一位同班同学眼中似曾相识。

这名同学回忆,在高三的一次语文课上,罗某曾用刀在桌子上刻字,嘴里似乎在念着“杀”字。

“老师要求他默写,他不想默写,然后老师就回复他‘那只能抄书了’。”这名同学说,当时看见罗拿出一把刀在桌子上刻起来了,“一边咬牙一边说‘杀’”。

在派出所见到罗某,问他为什么杀老师时,罗军仰起头,眼睛闪躲,没有回答。

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惨剧,不过是蓄谋已久。

学霸的背面却有着严重的心里缺陷,自私阴暗到家,接受不了一点批评和意见,仿佛全天下都欠他的,性格孤僻这种人走入社会所有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我们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

我们的孩子2岁学奥数,初中就掌握了美国大学才学会的数学知识;

我们的孩子在国际大赛中囊获奖牌无数,站在金字塔顶享受世界的喝彩声;

可是他们一次次挥刀直指班主任,拳打脚踢父母朋友。

这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他们不是考了高分就会自动学会诚实善良,学会自我治愈的天才。

健全情操的教育,不在课本里,而在我们的生活中。

杀死满小区青蛙的家长如何教会孩子体恤生命?

口口声声“不要和成绩不好的孩子玩”的理论如何教会孩子尊重与平等?

拼命吹捧着考高分才是有出息的人们,怎么让孩子承受考试失利的自我怀疑?

思想家罗素曾言:“人类种类各异的不快乐,一部分是根据于外在社会环境,一部分根据源于内在的个人心理是不确切的。”

我们无法改变目前的教育环境,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心理环境。

最重要的生命教育,绝不该被遗忘。

从呱呱坠地开始,从开学第一课开始,从步入社会开始,真善美的教育应该融入到孩子们每一天的生活中。

“成绩好”代表你聪明,或是努力。

它和善良、真诚、乐观千万个美好的特质一样,只是组成我们个性的一部分。

“成绩好”不代表肆无忌惮,更不代表拥有胡作非为的权利。

错误不该被容忍,成绩不好更不应该成为人生无望、没出息的代名词。

就像龙应台说的:“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让孩子有个健全的心智比为了好成绩而失去人性更重要!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0: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