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古代啤酒配方被发掘 欲重现5千年前味道

2017-4-29 13:31|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9071| 评论: 0

参考消息网4月30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是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发源地,因此合情合理的,这里也是古代啤酒的发源地。可是没人知道古代是如何酿造啤酒的,直到201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考古小组对在中国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一个远古啤酒厂进行了研究。这个有5000年历史的啤酒厂是中国用大麦和小米酿制啤酒的最早证据。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26日报道,受到科学家发现的启发,两家啤酒厂——北京京A啤酒酿造作坊和香港门神啤酒厂着手通过重现原始的啤酒配方给予现代世界一个古老的体验。

报道称,一切都始于2006年。在挖掘西安附近的米家崖遗址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几处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地下坑。两个坑中有成套的陶器,包括广口罐、漏斗和尖底细口瓶。这些器皿和摆设看起来像是一个原始的小啤酒厂,这些陶器用来糖化、过滤和发酵。

斯坦福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授刘莉说:“今天人们还是用这样的设备来酿制啤酒。”

报道称,刘莉从2012年开始研究陶器上残留的古酒,并且在其他遗址发现漏斗和酿酒之间有关联。

她说:“漏斗是有功能的,而且几千年来一直是这个样子。”

据CNN报道,在得知米家崖遗址后,刘莉和她的小组开始对这些陶器进行分析,希望对他们早先的研究做出更多解释。

报道称,这些陶器的内表面上有一层黄色残余物——有可能是啤酒原料的残余物,但在没有用显微镜进行更仔细的分析之前,科学家无法证明这个理论。研究小组把残余物的范围缩小到来自大麦、小米、山芋、丝瓜根和薏米的微小植物残余物。虽然大麦在今天很常见,却是所发现的最令人惊讶的成分。

刘莉说:“这一发现增加了一个真的出乎我们意料的新方面,因为我们知道大麦是在大约4000年前才引入中国的。”

她说:“发现大麦后,我们认识到为何这种外来食物被引入一个新国度并用于特殊目的。那时大麦完全没有出现在普通膳食中,也不是日常饮食,因为在中国中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很少没有发现大麦残留物。”

据CNN报道,2017年3月两家啤酒厂——北京京A啤酒酿造作坊和香港门神啤酒厂——来到米家崖遗址,更深入地了解酿制啤酒的过程。

凡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报道称,京A啤酒的共同创始人亚历克斯·阿克说:“我们真的着迷于重现米家崖啤酒,看看人们在5000年前喝什么。”

据CNN报道,事实证明,实际的发酵过程没有多少改变。但现代啤酒使用一组稍稍不同的核心原料——大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

报道称,在新石器时代没有啤酒花,那时人们会使用谷类食品、谷粒和淀粉构成的一组不同原料。酵母也很不一样。今天酵母要受控保持一致性,那时啤酒会被视作一种更为自然的发酵过程。

阿克说:“我们在这次访问中做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是发现古代使用一种本土野生酵母,今天人们还用它来酿制浑酒——也是一种用小米酿制的啤酒。”

报道称,酵母对啤酒的风味有巨大影响,所以啤酒厂觉得把酵母样品带回来用在他们的啤酒中是至关重要的。

阿克说:“德国小麦啤酒的味道与美国小麦啤酒非常不同,原因就在于所用的酵母。德国啤酒有时会带有类似香蕉的味道,即便啤酒中没有香蕉成分——导致不同的就是酵母。”

报道称,这样酿造出来的成品啤酒颜色淡,有水果味,还有些酸。

阿克说,这种啤酒是“酸牲口棚”……但给人感觉还不错。

他说:“我们希望忠实于一种不用啤酒花酿制的啤酒和一个独特的配方。不用啤酒花和用这些不寻常的原料,你得到一种淀粉和谷物的风味和香气,还有一点儿酸,差不多就像一种古老的柏林白啤酒。”

美媒称中国古代啤酒配方被发掘:欲重现5000年前味道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4: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