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社会杂论 查看内容

不愿被喊神童的少年,如今成哈佛最年轻正教授

2017-4-28 12:54|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10393| 评论: 0

1978年,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的支持下,中国科大少年班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21名15岁左右的少年在此聚集,一时间,名动天下。

40年间,北大、清华等名校也曾招收少年大学生,但都铩羽而归。中科大,在鲜花与鸡蛋齐飞中,培养着一批批早慧少年。

百度总裁张亚勤,发明原子陷阱追踪分析法的卢征天,发现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伤仲永的故事的确在发生,但这些天才少年带来更多的,是惊讶和惊喜。

有这么一个人,似乎走着和他的前人相同又不同的人生轨迹。

他的经历是神童的最好注解。13岁考入大学,18岁进入哈佛,23岁获博士学位,31岁成为哈佛正教授。

他也热爱生活,家庭美满。他喜欢跑步、登山,马拉松圈内有名。他留着一头长发,娶了白人妻子,现在女儿已经9岁。

这个人,叫做尹希,一个打扮得像艺术家的科学家,一个不愿被当作神童的中科大少年班学子。

2015年9月4日,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发布了一句话新闻:

“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

乍一看似乎是不起眼的新闻,却让当时的国内媒体集体高潮。

在升任正教授时,他才31岁,刷新了哈佛大学正教授的最年轻记录。

13岁上大学被国人嘲讽,如今是哈佛最年轻正教授

尹希从小就有点与众不同。

在尹希妈妈看来:“这孩子不喜欢出去玩,总喜欢宅在家。”

而宅在家的尹希却着实让他妈妈震惊了一把。

小学二年级,她看见尹希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便走上去打量了几眼。

这一打量,把她吓了一跳。因为尹希看的书,是她上大学时的微积分课本。

一个才二年级的孩子,能看得懂吗?

尹希妈妈从不信什么空中楼阁,毕竟当时儿子只学过加减乘除。

于是,她以没打好基础不能看微积分为由,将这些微积分课本锁起来便出差了。

一周之后出差回来,她发现尹希手里又捧起了微积分。

原来丈夫受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偷偷把书拿了出来。

尹希看出了爸爸的苦恼,心疼地对母亲说:“妈妈,你就让我看吧,我保证不影响学习,我喜欢微积分,我爱看....”

十岁,尹希进入北京八中超常智力实验班。当时他年龄太小,每次照相,都乖乖站在第一排。

13岁上大学被国人嘲讽,如今是哈佛最年轻正教授第二排最右侧为尹希

有一次,老师发了脾气。因为尹希上课不但不记笔记,还总是走神。

尹妈妈深知儿子的缺点,揪过儿子就一顿教训:“你还真把自己当天才了?难不成老师讲的你都记得?”

面对妈妈的质疑,尹希反驳道:“我都记在脑子里面了,再用纸是浪费。”

当着她的面,他把一道数学题的辅助线都画了出来,画完还不忘补刀:“我辅助线都画完了,还有必要再继续写下去吗?”

不到十二岁的尹希,在学习道路上高歌猛进,受到了少年班的青睐。

1996年,不满13岁的尹希从北京八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人民日报》当时还曾为此整版刊文。

看着即将要远去的尹希,尹妈妈却希望他能在北京留下。

于是开学之前,她带着儿子去找了北京大学的老师。

这个人,是舒幼生。

13岁上大学被国人嘲讽,如今是哈佛最年轻正教授

舒幼生在北大物理系任教,同时也是资深的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老师。

尹妈妈说明来意后,舒幼生决定测一测尹希的实力。

他从书架上随便挑出一本竞赛书籍说:“这是我曾编纂的一本奥林匹克竞赛书,出版不久便发现里面有一处错误,你能帮我找出来吗?”

七八分钟过后,尹希竟准确地把那处错误“揪”了出来,还给出了正确解法。

舒幼生笑了,用手轻轻模了摸尹希的胖脸,立马给人打电话:“我这里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小神童,希望学校能够破格录取……”

但因为北大当时并没有少年班,舒幼生只得遗憾地放他去了中科大。

舒幼生知道尹希是个天才,但他或许想不到,尹希17岁从中科大毕业后,又拿到了哈佛的offer,创下了哈佛大学最小龄博士生的记录。

2006年,尹希成功拿到了哈佛授予的博士学位。

同一年,哈佛大学为其打破了“本校博士不得留校读博士后”的规矩。甚至还允许他放缓研究进度,只为让他能够安心地留在哈佛。

13岁上大学被国人嘲讽,如今是哈佛最年轻正教授

而尹希也确实不负众望,靠着接连取得的研究成果先后升任了助理教授、副教授,并在2013年获得了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斯隆研究奖。

后来,他升任哈佛正教授。

当时不少媒体在采访中直言他是神童,但尹希本人非常反感外界给予他“神童”的评价,他对记者说:“这词对我来说,带有诬蔑性含义”。

在谈到成为众矢之的的少年班时,他也不认为这是拔苗助长。

他说:“这些所谓的成长规律都是人胡乱定出来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中科大少年班给一群孩子更多的选择,这正是中国教育普遍缺乏的地方”。

确实,看似顺风顺水的背后,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少年班创始至今,人们对它的质疑从未减少过。不少人撰文批判少年班扼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天性。这似乎也颇有道理。

但尹希说他喜欢比赛的感觉。

大道三千,道道不同。有些人喜欢比赛,喜欢竞争,那又为何去阻止他们呢?素质教育的初衷不也正是激发每个孩子的天性吗?

13岁上大学被国人嘲讽,如今是哈佛最年轻正教授

尹希就像鲁迅先生笔下摆脱了“冷气”的中国青年,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事,也发出了自己拥有的光。

他是幸运的,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碰碰,但还是成为了被国际寄予厚望的物理学家。

但我们不能奢求每个早慧的孩子都像尹希那般幸运。如果仅仅是因为他们早慧,就要依据众人对“完美小孩”的幻想去要求甚至塑造他们,即使真的成功了,也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该给这些早慧的孩子多一点的宽容。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0: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