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婚恋骗局都是套路 为啥钻套者络绎不绝

2017-4-28 12:46|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11387| 评论: 0

最容易提供社会心理研究素材的,往往是流行的骗局。比如,北京晚报昨天的这篇报道:《婚恋网站交友遭遇奇葩骗局 交往冒牌首长》。

报道称,从海淀法院近年审理的通过婚恋网站骗取女性财物、侵犯女性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看,犯罪分子往往使用化名、伪造身份、隐瞒婚史、取信于被害人。被冒充的身份包括“高干子弟”“警察”“基金经理”“煤矿矿主”等,而不法分子最经常选择的是“军人”“特工”。其中一个例子是,有被害女性曾在百度网上,搜索到假冒军官参与活动的照片,从而相信了与自己交往的是“首长”,遭受诈骗。

一个成功的骗局里,貌似施骗者与被骗者是对立的双方,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一种心理“共谋”——骗局成立建立在二者共同的社会认知框架上。光明网评论员曾在《冒充“领导”和“黑老大”:电信骗子的成功学》一文当中说过,多无知的骗子,也能算得上人性弱点的洞察者;多粗陋的骗术,也能清楚地掌握一些社会意识:比如,相信财富可以通过偶然发现一次机会而空手套白狼的底层哲学;比如,相信明规则之外另有一套潜规则在主导社会运行的经验判断;再比如,对个体在公权力面前保持人格和伸张权利的不托底、不相信。同样,婚恋骗局都是套路却又长盛不衰,是因为骗子和被骗的女性之间有两个共识:婚姻是仅有的实现阶层流动的渠道之一;如果想要靠这条路完成流动,就要寻找一个“不落空”阶层。

“不落空”阶层的概念来自近年的社会学研究,指那些无论政策和体制如何变化,总是能得到好处的、实际占有权力和资源的群体。社会的转型期本应呈现利益格局不断调整、阶层不断起落沉浮的景观,但特别的是,恰恰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这种超越“调整”的通吃阶层。在近十几年当中,民间通过个体观察,也获得了与这个学术名词共同的认知。骗子选择扮演的、姑娘们选择青睐的那些角色:“首长”“高干子弟”“担任军火贸易公司的一把手的副师长”“父亲是正厅级官员的王府井珠宝店老板”,正表达了这种双向的认知。

更深层的是,包括婚恋骗局在内的骗局套路,重申了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一段话:有些社会很容易培养出一种人格,对强势强权的恐惧,通常会发展为敬畏、钦佩和爱慕,“只要感觉到权势,几乎自动会敬仰爱戴。”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常识看来根本不正常的行为,比如超越规则办事、不按常理出牌、秘密性的行动、神龙见首不见尾,放在这些角色身上毫不违和。婚恋骗子借助这种角色特征,隐瞒婚史、掩藏真实身份、实现信息不对等、找借口向女方要钱;受骗的女性同样因为这种角色特征,认为这一切都有了可理解的语境。以高校和高新产业成名的海淀区,其人口素质即便在北京也可以排在前列,泛泛说这些案例中受骗的女性不聪明未必公平。其背后隐藏的,是一元权威的社会里,这些阶层或群体“本来如此”“应该如此”的认知。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0: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