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婚恋骗局都是套路 为啥钻套者络绎不绝

2017-4-28 12:46|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11369| 评论: 0

最容易提供社会心理研究素材的,往往是流行的骗局。比如,北京晚报昨天的这篇报道:《婚恋网站交友遭遇奇葩骗局 交往冒牌首长》。

报道称,从海淀法院近年审理的通过婚恋网站骗取女性财物、侵犯女性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看,犯罪分子往往使用化名、伪造身份、隐瞒婚史、取信于被害人。被冒充的身份包括“高干子弟”“警察”“基金经理”“煤矿矿主”等,而不法分子最经常选择的是“军人”“特工”。其中一个例子是,有被害女性曾在百度网上,搜索到假冒军官参与活动的照片,从而相信了与自己交往的是“首长”,遭受诈骗。

一个成功的骗局里,貌似施骗者与被骗者是对立的双方,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一种心理“共谋”——骗局成立建立在二者共同的社会认知框架上。光明网评论员曾在《冒充“领导”和“黑老大”:电信骗子的成功学》一文当中说过,多无知的骗子,也能算得上人性弱点的洞察者;多粗陋的骗术,也能清楚地掌握一些社会意识:比如,相信财富可以通过偶然发现一次机会而空手套白狼的底层哲学;比如,相信明规则之外另有一套潜规则在主导社会运行的经验判断;再比如,对个体在公权力面前保持人格和伸张权利的不托底、不相信。同样,婚恋骗局都是套路却又长盛不衰,是因为骗子和被骗的女性之间有两个共识:婚姻是仅有的实现阶层流动的渠道之一;如果想要靠这条路完成流动,就要寻找一个“不落空”阶层。

“不落空”阶层的概念来自近年的社会学研究,指那些无论政策和体制如何变化,总是能得到好处的、实际占有权力和资源的群体。社会的转型期本应呈现利益格局不断调整、阶层不断起落沉浮的景观,但特别的是,恰恰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这种超越“调整”的通吃阶层。在近十几年当中,民间通过个体观察,也获得了与这个学术名词共同的认知。骗子选择扮演的、姑娘们选择青睐的那些角色:“首长”“高干子弟”“担任军火贸易公司的一把手的副师长”“父亲是正厅级官员的王府井珠宝店老板”,正表达了这种双向的认知。

更深层的是,包括婚恋骗局在内的骗局套路,重申了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一段话:有些社会很容易培养出一种人格,对强势强权的恐惧,通常会发展为敬畏、钦佩和爱慕,“只要感觉到权势,几乎自动会敬仰爱戴。”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常识看来根本不正常的行为,比如超越规则办事、不按常理出牌、秘密性的行动、神龙见首不见尾,放在这些角色身上毫不违和。婚恋骗子借助这种角色特征,隐瞒婚史、掩藏真实身份、实现信息不对等、找借口向女方要钱;受骗的女性同样因为这种角色特征,认为这一切都有了可理解的语境。以高校和高新产业成名的海淀区,其人口素质即便在北京也可以排在前列,泛泛说这些案例中受骗的女性不聪明未必公平。其背后隐藏的,是一元权威的社会里,这些阶层或群体“本来如此”“应该如此”的认知。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4-11-14 17: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