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社会杂论 查看内容

吃鸡蛋真有这些禁忌?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2017-5-1 10:25|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12898| 评论: 0

较真鉴定:


1、鸡蛋与糖同煮并不是生成“糖基赖氨酸”的理想条件,它也没有什么毒性。


2、大量蛋白质和大量单宁可能形成“胃柿石”导致腹痛,但涩味不明显的柿子并不含有大量单宁。


3、鸡蛋和豆浆各自都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剂,经过加热煮熟就会失去活性,不会影响消化。这一现象跟它们是否同吃无关。


4、茶中的多酚与蛋中的铁即便形成了复合物,也只是影响了铁的吸收,并不会产生危害,也不会影响鸡蛋中的其他影响营养成分。


查证者: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而关于吃鸡蛋,社会上流传着许多禁忌,比如《警惕!吃鸡蛋可千万要小心,茶叶蛋赶紧给扔掉,红糖碰鸡蛋会中毒》就是典型的一篇。


下面,我们来对其中的“禁忌”逐一剖析。


1、【鸡蛋不能与糖同煮,与红糖、糖精同吃会中毒】

这一条禁忌的依据是“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对健康也不利”。


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可能与糖发生美拉德反应,这是食品中广泛存在的反应。烤肉的时候,表皮变色、散发出香气,就是美拉德反应的结果。美拉德反应的发生的确会消耗掉一些赖氨酸,但把


这作为“鸡蛋与糖不能同煮”的依据,纯属是瞎想:首先,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并不会危害健康;其次;美拉德反应需要在“高温”“少水”的条件下才能显著发生(比如烧烤),糖水煮鸡蛋


中即使能发生程度也很微弱。


所谓“鸡蛋不能与红糖同吃”,除了上述理由之外,还有的说是红糖中的有机酸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且不说红糖中有多少有机酸,蛋白质与酸生成沉淀完全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任何蛋白


质,吃进肚子里都要经过胃的酸性环境。跟胃酸相比,红糖里的那点酸完全不值一提。


各种“鸡蛋与糖精同吃会中毒”的传说都没有给出原因,只是简单地用“会中毒”“毒性很大”来描述后果,或者直接采用了“糖基赖氨酸”的说法。但是糖精并不是糖,并不能发生美拉德


反应。这种说法,完全是“鸡蛋不能与糖同煮”的以讹传讹加上对“糖精”的望文生义而臆想出来的。


2、【鸡蛋与柿子同食导致腹泻】

这条禁忌的依据是蛋白质与单宁生成不可溶解的复合物。其实,只有生的柿子才含有比较高的单宁,如果胃中有大量蛋白质(各种蛋白质都一样,不仅仅是鸡蛋),大量的单宁可能与之形成


“胃柿石”,导致腹痛(而不是腹泻)。


不过单宁很涩,很涩的柿子正常情况大家也不会去吃。而只要吃起来不是很涩的柿子,单宁含量就很低,也就不会导致“胃柿石”。


3、【鸡蛋不能与豆浆同吃】

这条禁忌的理由是“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能影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鸡蛋的蛋清里含有粘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而


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


而真相是:大豆和鸡蛋各自都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其活性就是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但二者中都不含有胰蛋白酶(我们的胰腺会分泌胰蛋白酶去消化蛋白质)。当豆浆和鸡蛋被煮


熟,它们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就失去了活性,也就不会再影响对任何蛋白质的消化;如果没有充分加热使这些抑制剂失活,那么不管是鸡蛋还是豆浆,或者别的蛋白质,消化都会受到影响。


4、【不能与茶同吃。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于消化吸收】

这条禁忌说得很复杂,结论是“茶叶蛋赶紧给扔掉”。


蛋中有一些铁,茶中有一些多酚,如果二者见了面,确实会形成不可溶解的复合物,难以被吸收。不过,煮茶叶蛋的时候,茶基本上只能渗入蛋白的表层,不会达到蛋黄,而鸡蛋中的铁却主


要集中在蛋黄中。也就是说,茶中的多酚和鸡蛋中的铁,很难有见面的机会。


其实,即便它们见了面(比如经过咀嚼吃到肚子里),也就是损失一点铁而已——所形成的复合物“对胃有刺激作用”纯属臆想。而任何食物中的铁,都会面临这种局面,如果因为这种可能


性就“不能同吃”的话,那么吃了含铁的食物,就基本上什么其他食物都不能吃了。因为,大多数食物,都含有“可以”跟铁发生反应的成分。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0: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