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二十多载“美国梦”无法实现的“归宿感”

2017-5-22 08:58|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8816| 评论: 0

手捧清茶,背靠藤椅,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漂泊海外近30年的旅美画家赵以夫,20日在他的上海工作室里接受了中新网记者的专访。

  “您觉得自己的‘美国梦’实现了吗?”

  面对记者突如其来的提问,赵以夫笑嘻嘻的眼里多了几许无奈,“经济上的梦想一年就能实现,但是‘归宿感’一辈子都无法实现了。”

  “大雨”浇醒“梦中人”

  年轻时代的赵以夫赶上了20世纪80年代的“留美热潮”。怀着与彼时不少人相同的梦想,1990年,赵以夫从日本“如愿以偿”辗转至美国,进修油画,“初到美国,一场‘大梦’就被‘大雨’浇醒了。”

  语言和经济几乎“从零开始”,让赵以夫在纽约时忙于生活,白天打工,晚上读书。他给古董店“修”过古董,为百货公司画过领带,到别人家里画过大理石;他用6块钱人民币的中国毛笔、最便宜的韩国颜料在课上画画。

  “许多(华人)艺术家到美国,都要打工。”赵以夫讲起自己曾参加过的一场派对,华人艺术家们的即兴表演惊呆了现场“老外”,“有唱男高音的,弹钢琴的,拉小提琴的。老外们说,‘你们都是专业的啊,来美国干嘛,还在外面打工。’这就是当时的现状。”

  从纽约搬至旧金山后,赵以夫终于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过赵以夫的画后,为他办了一场画展。

  “24幅画全是中国水乡。”赵以夫告诉记者。不久,他以艺术家的身份正式“出道”了。

  “威尼斯”的宁静

  说起“赵以夫”,圈内人士大都能想起他笔下的“威尼斯”。有人说,“画威尼斯,无人能画过赵以夫”;也有人称,“赵以夫画的威尼斯不是风景画,是人物肖像画”。

  在赵以夫的画里,这座闻名遐迩的“水上都市”,没有太阳升起后的热闹非凡。他的“威尼斯”之景尽显宁静。

  这是赵以夫自创的一种风格,用“减法”描绘水城里不同以往的风景。除了威尼斯,他还以相同的手法,画了不少故乡之景。

  赵以夫最钟爱的一幅作品,画的就是中国浙江的一条小巷,冷色调的画面里流露出失落和悲伤,“大概一个月后我再去,这条小巷就已经没有了。”

  在外漂泊多年的经历,让赵以夫的众多画作中都多了份“冷漠”的气质。

  “我是个漂泊者,我画过的所有作品,我都不是当地人,进不去当地人的世界。我是在和风景对话。”赵以夫说。

  “漂泊者”的孤独

  如今,赵以夫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有自己的房子和花园,养了两条大狼狗。

  除了画画,平日里,赵以夫唯一的兴趣就是做饭,在圈里是出了名的好客。

  尽管如此,他心里始终留有一份孤独,“在美国,经济上的梦想一年就能实现,但是‘归宿感’一辈子都无法实现了。”

  2005年起,赵以夫每年都会抽空短暂回到中国,有时也凭着“嗅觉”在故乡之地采风。

  他在上海的工作室里,挂有多件自己近年来的油画作品,“国内这两年经济非常好,整个硬件建设都出乎意料,我们也在美国拼命宣传。”

  当天接受完中新网记者的专访,赵以夫又一次“作别”故乡,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别听他说什么,只看他做什么”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04: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