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2017-12-10 08:14| 发布者: 施主| 查看: 5751| 评论: 0

在清华的博士阶段毕业前,看看君来到了某市富士康,准备在生产线上打一次工。

此行有两个任务:

一是个人角度,作为一个脑力劳动者,想要体验在生产线上一班干上12小时体力劳动的感受。

二是研究角度,作为一个城市研究者,想要知道城市化下半场的主角之一——以富士康工人为代表的进城农民工和城市新移民,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从哪来,又将去向何方?

第一个任务,只能说马马虎虎。第二个任务,结合近期沸沸扬扬的低收入人员话题,倒是颇可以一谈。

1、谁是富士康工人?

进厂当富士康工人前,首先是收集相关信息:除了58同城等招聘站点,还有许多招聘用的QQ群,从中可以获得富士康工人的待遇和要求等基本信息。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进富士康当普工的过程,从招募中心开始,领表、面试、等待、分配临时房间。这一天大约来了一百二三十人,其中大多数为男性,女性大概占四分之一。

人群可以明显地分成两类:一是中年人,二是小年轻。

前者最鲜明的特征,不是满脸风霜,而是都带着一个个大包裹,床单、被子、水桶、脸盆,一应俱全。而后者,往往只是简单拉着一个行李箱,各种大件用品,临时再买就是了。

或许这也是两代打工者的心态区别,老一辈是来挣钱攒钱的,年轻一辈来打工就是个暂时的选择,并不想太委屈自己。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富士康招募现场(图/东方IC)

在分宿舍时我比较幸运,八人间只住了四个人,又恰好四个都是小年轻,于是很愉快地相互认识了。

老大,本省人,28岁,穿着打扮看着特别精神,棕大衣,西服夹克,衬衫,黑皮鞋,微微上卷的头发,脸上很干净,一眼看去丝毫不像生产线上的工人,倒像是殷勤的房产推销员小哥,在不少地方都打过工。

老二,就是我了,自称三本毕业,开了几年奶茶店,开不下去了于是出来打工,顺便在不同城市浪:)

老三,邻省人,22岁,三本体育学院的大四学生,在学校培养计划中毕业年级就是各自找地方实习,上一份他去了双十一的京东,来富士康是他的第二份工。黑脸庞,瘦高个,精力十足,声音响亮。

老四,本省人,16岁,职高高二学生,不想学习于是逃学(休学?)玩了一个月游戏,觉得不是办法,于是打算开始打工,富士康是他的第一份工。游戏玩多了颈椎前倾,在陌生环境有些畏缩,话不多,挺有礼貌。

2、年轻工人眼里的富士康,与将来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富士康宿舍(图/ABC News报道截屏)

说起富士康打工的计划,三个年轻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目前的计划都是先在春节前干个三个月,喜欢就接着做,不喜欢就走人。

老大经验丰富加信息灵通,说起本地的各个工厂、物流区、食品加工的岗位待遇和工作辛苦程度头头是道。比如某熟食厂看似性价比最高,不用干晚班,但是刚入行必须从宰鸡杀鸭子干起,环境和心情可好不了,等等。

老三吃苦耐劳,过去的11月在京东做物流分拣员,正值双十一物流高峰,那可真是疯狂连轴转的一个月。他干的晚班,每天从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11点,估计要打包分拣800个以上包裹。他倒也不太在意辛苦,反而挺念念不忘京东物流吃的挺好、上级不凶,只可惜高峰期后公司并不留用。

老四贪玩,还没开始干活,在体检培训的第二天晚上就喊着去网吧打游戏,老三笑他还没挣钱就开始花钱,说起各自支持的LOL战队也是聊个没完。

说起将来,老大比较成熟,作为本地人他会不断寻找机会,富士康只是他临时的一站。老二比较坦率,就说自己也就来本市读个书,学校在郊区,几年下来对这个城市也谈不上热爱,从房价物价看,将来还要回自己老家的。

老四年纪小,关于他的将来,几个年轻人都“好为人师”起来,话题集中在:老四应该从此开始打工生涯还是回去继续读书呢?

老大和老三也挺矛盾,一方面模模糊糊地觉得,把书念完,拿到学位还是比较好的;另一方面认为,老四毕业了找工作,估计也和现在富士康差不多,早点工作也不差。

最后总结,看命吧,有诗为证: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3、富士康工人该如何定位?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富士康的工人,在社会中该如何定位?这是个好问题。

首先,作为苹果代工厂,富士康是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各种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中,富士康从来都是那种各地渴求的高端企业。

但是,富士康员工,除了金字塔中上层的管理者和工程师外,金字塔底层的生产线工人才是大多数。他们就是生产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两班倒”、“每月加班50小时”是他们的常态,给富士康带来了“血汗工厂”之名。

他们往往低学历、低技能,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积蓄,为了赚钱找到什么工作干什么工作,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似乎属于底层从业者。

但是,“底层从业者”从来都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它是相对的,跟地区和时代有关,更多时候仅用于表达局部地区的某种态度。

同样的这批工人,也许在他的家乡,收入是排在前列的,而且至少不是守在地里刨食,而是敢于离乡背井出来闯荡。而且,如前面所说,年轻一辈打工者正在取代老一辈打工者,像我的几个室友一样,他们受了相当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

也许某些发达城市不太欢迎,但更多的地区是欢迎他们的(不然那些后发地区却超发的房子,有谁来接盘呢?)。

他们同样是城市化进程的参与者,在大城市打工赚钱,回到家乡附近的县市买房安家,可能是他们未来的城市化路线。

4、底层从业者要升级,还是低端产业要升级?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富士康一车间内,员工正在焊接电脑数据连接线(图/东方IC)

从16岁的老四是读书还是打工的未来选择,还可以接着说开去——

是接着念书能让他“升级”?还是早点工作早点跳到更好的岗位能让他“升级”?

换个说法,从初中文凭的老四,变成了职高文凭的老四,结果在富士康做同样的工作、拿同样的工资,这是一种“升级”吗?还是从富士康普工,变成了管着十个人的线长,这样“升级”更明显?

其实,每个国家总要存在一批只受了基础教育的人们(而且,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上还是不太差的)。提供给这些人的工作岗位的多少与好坏,决定了社会发展的下限。他们不是素质低缺少教育,而是没有足够的、更好的工作可以选择。

要升级的,不是底层民众,而是低端产业。

如果没有富士康,他们可能找到的工作更加不体面、或者收入更低。有人就说,若说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对中国消除地区贫困贡献最大的企业,富士康一定是候选者之一(宁南山,《富士康与中国的工业化》)。

有时候,是更好的工作岗位在塑造人,在给人更好的习惯与素质。比如,富士康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手工业。比如,现代物流快递业,相对于过去人拉肩扛的运输业。劳动者在更严格的生产过程中,获得了更现代的规范理念。

要培育的,不仅是底层人群,而更是给他们从事的产业。

过去,我们有几大产业大量吸纳人口:建筑业、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放缓,建设行业的岗位会长期减少。机器人与自动化的加速,使得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岗位面临收缩。生活性服务业按照发达国家经验会吸纳最多人口,可是面对种种压力,也未必会一帆风顺……

从现在出现的一些趋势看,让人不由得担忧未来低端产业的承载和吸纳能力。

5、结语: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博士卧底富士康:低收入群体去向何方?

这次卧底调研,作为一个博士生,我不是来教育别人,而是来受教育的。也许最后还是浮光掠影,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也希望尽力去感受。

最大的感想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就像一列长长的火车,车头已经穿出了山洞,中间部分却还在黑暗里摸索,而车尾巴,恐怕还没有进洞。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不理解和冲突在加剧,更危险的是有意与无意的视而不见

一些你不乐意的工作,也许是他人的最佳选择;

一些你不喜欢的场景,也许是他人的生活本身;

一些你不屑的条件,也许是他人的生命线。

对此,或许没有什么最好的办法,只能呼唤尽可能的宽容与理解。

并且谨记着,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她还有种种不完美的地方,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建设她。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2 22: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