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爸妈嫌弃的假期,可能是个假假期。 当初那个视频时口口声声说“你怎么又瘦了!”,劝你多吃点的人,对你的爱意或许只能维持刚回家的24小时。 随后,便开启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的“幸福”生活。 嫌你胖是口头禅,说你丑张口就来,甚至预言你将来会找不到对象孤独终老!全然不顾你小心房受到一万点伤害。 可你妈这个口嫌体正直的典范,再怎么嫌弃,当你离家时,还是会把30斤煎饼,10斤包子,和无数零食,装进你行囊,送你去远方。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亲手为你整理行李箱的母亲不可思议的爱。 △ 父母对你,老有一种霸道总裁式的关爱。 泰国微电影《Always there》中,女儿大学毕业后,兴冲冲地跑回家把毕业照拿给爸爸看,爸爸没看照片,对女儿说:“我安排人下周到我们学校给你安置办公桌。”女儿却说,她已经在外地找到了教师工作,不愿意接受爸爸的安排。 双方互不退让,因此决裂。 女儿在外地教书时不小心生病,打开药盒准备吃药,发现爸爸已将药分门别类放好,并掰成一粒粒易服用的样子,她想起了小时候: 爸爸也是这样将药掰碎喂给她吃; 一边给她梳头发,一边嫌弃她身上有虱子; 一个电话一打,爸爸就骑着“小电驴”过来帮她修车 …… 于是,忍不住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当初没看照片的爸爸,却把女儿的毕业照设成了来电显示的头像,接电话后的第一句话就是: “宝贝,你还好吗?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吗?” 父母总是这样,威严中透着一丝别扭,独断中藏着一股傲娇,总是口是心非,却也疼你入骨。 那些强硬的态度,说一不二的威风,在你的痴缠烂打中,都化作了水。
△ 马伊琍2011年上《鲁豫有约》时,聊起了自己的育儿经。 她做妈妈,很有底线。 女儿爱马小时候不愿吃饭,马利伊没有追着孩子喂饭,而是把她的碗拿走,告诉她:“不吃饭可以,等会儿是没有东西吃的,只有到晚饭的时候你才能吃饭。” 就是孩子敲着碗可怜兮兮喊饿,她也不为所动。 “我要让她知道,我的底线是不能动摇的。” 马伊琍坦言,自己几乎从没让孩子觉得她心疼她。 女儿第一次摔跤,她就说:“别扶,让她自己起来。” 因为她觉得小孩子很胖,都是肉,根本摔不疼。 每次爱马摔跤,马伊琍都会哈哈大笑。 看似粗心大意,实则用心良苦。 如她所说,“父母起的作用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孩子拥有独立意识。在她小时候,父母要做的是防止意外发生,而不是手把手去包办。” 所以她会在孩子刚对爬楼梯产生兴趣时,就教她爬,告诉女儿如何保护自己。 毕竟,也是亲妈。 只是,有原则地将孩子带大。
△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龙应台本人将这句话,演绎到了极致。 《孩子你慢慢来》里,她回忆起以前送孩子上学的场景: 开学典礼一完,孩子们就背着各色书包,闹哄哄地排成两队。 安德烈终于结束了幼稚园学习,到了上一年级的年纪。 他和小伙伴克利斯汀牵着手,兴奋地等待着。 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弟弟,站在一群家长中间,也等待着。 上课铃声响起,老师在前面带队,孩子们手牵手向教室大门迈进。 龙应台的眼睛,牢牢锁在安德烈身上,看着他移动,看着新书包上的卡通恐龙跟着移动。 这孩子,还这么瘦,这么小,那脸上的表情,还留着那吃奶婴儿的稚气……安安和恐龙往前走,走着走着,就没进了暗色的门里。 安安没有回头。 妈妈的眼睛,一直盯着那扇教室门。不算远的一段路,不知怎么,遥不可及,看着看着,眼睛都模糊了。 普天下的父母想必都差不多,一门心思想着将孩子纳入自己的羽翼下小心呵护,又敌不过孩子对未知与自由的向往。 只能口是心非。
△ 小时候总以为,爸妈是超人,无所不能。 家里的风扇坏了,爸爸捣鼓两下就正常了; 厨房的菜不够了,妈妈仅用酱油炒饭都很美味; 窗外电闪又雷鸣,有爸妈在身边,就一点也不可怕。 没想过,如此强大的他们,也会有生病的一天。 更不曾想,他们也会说谎。 年老的父亲为了不让在外地工作的闺女担心,为女儿描绘他们的“健康”生活: 没问题,家里一切都好; 我啊,吃得饱,睡得香,一天忙到晚,一点都不闷; 你妈出去跳舞去了,没有事儿的,你放心吧; 你啊,好好工作,不要担心我们俩,你忙,就挂了吧! 实际上,妈妈生病住院,爸爸独自照顾。 在父母眼中,子女的安心,比什么都重要。 那些口是心非的隐瞒,那些口嫌体直的期盼,不过因为,你之于他们,是全部的守候。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今后你妈所有的口是心非,愿你都能读懂。 |
GMT-5, 2024-11-14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