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 我们宁可不要!

2017-3-14 12:23|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22946| 评论: 0

全民同仇敌忾反“萨德”,这是这些天来中国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没有之一。普通民众用行动投票,拒绝消费乐天商品,自发抵制韩货和赴韩国旅游,这种朴素的爱国热情,成为令韩国乃至世界震撼的最强音。

但与此同时,一种不谐之音也伴随其间,从悄悄出现不动声色,渐渐开始大张旗鼓,甚至到后来颇有欲喧宾夺主之势。这种“不谐之音”就是“营销式爱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借公众单纯的爱国情感,蹭热度,搞营销,它们在互联网上神出鬼没,但凡“抵制‘萨德’”的内容,可能就有它们的身影。

虽然有网民曾表示“即使是营销我也爱”,但渐渐地,更多的反对声音也开始出现。

爱国本无错,但若拿爱国当生意且用之无度,这样的“营销式爱国”,我们宁可不要!

事件一:拉低国人智商的“爱国视频”

这两天,一个名为“穆雅斓”的博主上了微博热搜榜,起因是她上传了一段“爱国视频”,视频主题是抵制“萨德”并向乐天“喊麦”。看上去或许无可厚非的想法,但因其在视频中各种低俗不堪的造型和夸张的话语,引发了网友的集体抨击。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这段将近两分钟的视频,不仅被网友指摘“国旗挂反了”,其打着“反韩”旗号的背景音乐用的却是韩国的歌曲,有网友因此“告诫”她以后蹭热度“用点脑子”。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这个有着459万粉丝的“穆雅斓”究竟何许人也?有网友挖出其背景:23岁的女网红,在某电商平台卖化妆品,据说目前从事平面模特工作。

对于有关争议,该博主自己留言称,“我唱歌很难听的,喊麦我都尽力跟上节奏了。至于说我不严肃这件事,我想说因为我们是小人物,所以往往幽默点的表达会比一本正经更让人听得进去。”

但如此“幽默”的表达显然仍无法令多数受众接受,一个名为“yyyqinn”的网友就表示,“害怕视频传到国外,被外国人看到还以为中国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目前,该视频已经被穆雅斓删除,但其实已经在YouTube上传开。参考消息网-锐参考也注意到,该视频目前已在YouTube被浏览3000多次,但无人点赞,甚至9人为视频打了差评。看看YouTube上的留言是怎么说的——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丢人丢到国外,这种所谓“爱国视频”拉低的不仅是智商,或许还有中国民众在海外的集体形象的负面效应。

事件二:某直播平台直播损毁乐天商品

这起事件也源于一个视频。

3月12日,某直播平台上,一名女子现场直播在乐天旗下超市破坏商品行为。视频中,只见该女子将超市里的商品撕开包装,或隔着包装袋将里面的商品捏碎,并摆出一副窃喜的模样。视频配的音乐,则是全球华人耳熟能详的《中国人》。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该视频发出后,立即引发轩然大波。之前参考消息网-锐参考曾经报道过,与以往相比,中国公众这一次的爱国事实上非常理性。而直播到超市损毁商品行为,显然是大多数人所不齿的行为。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很快,该视频直播平台立刻发出了“实时通报”,称“已追查清楚该用户全部资料并固定证据,现在已将其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是女主播为博眼球,还是直播平台管理不善甚至也有其他考量,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如小孩“过家家”般的“爱国”,我们要大声说“不”!

事件三:“中国游客拒绝下船”背后

将这条新闻纳入“爱国营销”,锐参考也有些犹豫,毕竟,“3400名中国游客韩国拒下邮轮”的消息既令韩国媒体“震惊”,也得到了公众的赞许和肯定。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图为韩联社报道:3400名中国游客在韩国济州岛拒下邮轮。

3月12日,有国内媒体率先引述韩联社上面这篇报道,并迅速传遍全网络。

据称这是国际邮轮自从1990年代末停靠济州以来,20多年间首次有乘客集体拒绝下船事件。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3月14日,搭载有拒绝登陆济州岛中国游客的邮轮返航抵达上海吴淞口码头。(路透社)

当时的码头上已有80余台观光大巴等候,免税店等购物场所和数十名导游正准备接待。当得知中国游客拒绝下船的消息时“都感到白忙一场”。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在韩国方面不顾中国反对执意部署“萨德”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肯定。

不过事后有媒体发现,组织这个庞大观光团的那家中国企业,早在2016年11月就上了《人民日报》,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涉嫌“传销”。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这次“拒绝下船”事件被广泛转载后,该公司迅速借势营销——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事件四:微博评论热门区的“霸王企业”

随着国内反“萨德”的热度不减,一些长期“潜伏”在微博上的“热门企业”也开始出动了。

它们经常盘踞在热门微博的热门评论区域,有的是单枪匹马到处“圈地”,有的则是集体出动相互间还不忘互动打招呼问好,表面上看是为了“表爱国心”,骨子里关注的不过是如何才能牢牢占据热门评论区,因为或许在他们看来,“露脸”就是生产力,被关注就是品牌影响力。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只是,当本来呼吁爱国的微博被满屏都被企业“蓝V”号占据炒作之时,网友直呼“辣眼睛”——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如果爱国成了这些企业自我宣传的借口,且手法初级到污染网友视线的地步,实在是玷污了可贵的“爱国”二字。对于这样的企业,锐参考只想说,你们还是有多远就( )多远吧!

事件五:数不胜数的“蹭热度”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搭上每一个热点的顺风车搞营销,或许本无可厚非,而且企业的行为究竟是爱国还是营销,本来并没有特别明晰的界限,但重要的是:不能突破底线。

这一轮反“萨德”浪潮中,也有企业公开叫板乐天并收获了网民的好评,如那家著名的辣条公司。其第一时间下架全部乐天产品,然后告知公众。这样行为合理、宣传得当的企业,自然得到了网民的力挺。

与之相比,有很多企业则只是单纯为了“蹭热度”,朋友圈里相关的广告可谓数不胜数——一味利用民众爱国热情为自己做广告,有的是在微博热评里留言,有的则是朋友圈里天天广而告之。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类似行为的还有一些营销号。不同的是,这次它们的关注点在中韩明星身上,检视明星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不惜造谣“蹭热度”。

比如某韩国歌星只不过回答了一个“何时入伍”的问题,就被一营销号写成了其“准备攻打中国”的言论:

媒体:“营销式爱国”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自媒体时代可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亦可能鱼龙混杂、谣言纷飞。人们呼吁“理性爱国”,不仅体现在爱国情绪的理性表达上,也包括不容忍和纵容这种刻意利用他人爱国情绪为自己谋利的行为。

对少数“营销式爱国”或非理性爱国大声说“不”,不会抹杀大多数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毕竟,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也不应再是)只有一颗玻璃心。有人说应该给女网红们“长大的时间”。但爱国首先就需要明辨是非,该做的我们要鼓励,不该做的必须要坚决说“不”。

“家国情怀”,本就是每个人心中的一块柔软芳草地——亦如拿破仑所说,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无论是对以搞怪方式博出位的“网红”,还是对那些已经惯于借势营销的各路商家而言,当“营销式爱国”开始本能地被大家排斥或抵制时,它们或许最应该扪心自问:在利益面前,是否已经失了道德标准?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7: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