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留学教育 查看内容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2017-4-14 16:18|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8328| 评论: 0|来自: 58

在今年的南加州美国教授专家联合会举行年会暨教育论坛中,来自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Cal State University,Fullerton)中国研究部主任刘敬辉教授,为中美文化、教育的交流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讨论思路:究竟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在美国人最初印象里,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形象是以一种怎样的先入为主的方式出现在他们的意识中呢?

20170306174300_346

刘敬辉教授 图:侨报记者聂达

刘敬辉教授在他所专事调查研究的一个学术课题中,以回答“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这一问题,以美国加州K-12教育系统的教科书作为研究背景,翻阅了大量历史、人文领域的教科书进行了标识、统计和分析,并将所有加州人文课程中,所有提到、涉及到以及具体谈到中国的部分做了记录。进而展开了对于这一课题的综合研究,研究基于两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其一是传播学,第二为教育学。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刘教授首先回顾了1999年他来到美国伊利诺伊州攻读传播学学位的时候的一些亲身经历与感受。在18年前的芝加哥,年轻的刘敬辉教授第一次起身感受到了多元化的冲击。尽管当时的他已经在传播学院学习,且身处多元化明显的城市,身边的同学都有着多元化的背景和经历,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在中国很多对美国的研究中,不乏将美国作为一个“单一”人文研究课题来进行讨论,首先这样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就是有失偏颇的,那么美国人在他们从小的教育中是怎样认识中国的呢?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有事如何启蒙的呢?

多年以后,带着这样的发问,刘教授开始了对美国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的研究。刘敬辉教授之所以会选择美国青少年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研究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是因为他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青少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几乎影响人一生甚至影响一个时代的学习过程,且青少年在学习中的先入为主的规律对他们今后看待事物的角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他们在孩童时期从教科书中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最初的印象和理解对了解整个美国看待中国以及中美关系的集体意识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究竟有些关乎中国的政治观点时如何在美国青少年心中形成的呢?现在已经长大的美国人他们脑海中的中国人形象有事怎么样的呢?而后,他又研读了大量从传播以及教育、文化的角度来解释美国当今主流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理解后。

在美国学前班至12年级的学习中,美国孩子的小学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到“中国”这一概念,一直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才有一些只言片语提到中国。在之后的教育中,分别再在7年级,10年级、11年级和12年级的时候,提到了中国。在美国小学六年的教学中,教科书中分别提到了中国的先秦和两汉。因为对于美国来讲,中国历史属于外国历史的范畴,因此美国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的部分,自然没有中国的教科书中所谈及的如此系统。在美国小学六年级的课本中,尽管少量提到中国的丝绸之路,但是所使用的语言与现在我们谈论丝绸之路的语言不通,美国的课本中仍是在使用“One Belt and One Road”,而非中国人希望西方所了解的新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这无疑是让美国青少年阶段和成年以后的阶段对中国的理解形成了明显的断层。

在美国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初步接触到系统化的世界历史,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美国的教育体系是将中国作为整个亚洲体系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讨论,在这一阶段的美国学生对中国的印象就是牵涉到整个亚洲以及亚洲的每一个国家的整体的形象。在美国初中阶段的历史体系中,已经开始训练学生用一种动态平衡的思维角度去看待世界的格局,所以从这一阶段开始“平衡”这一重要的概念便开始灌输到美国初中生的基础知识教育中,回看初中阶段的历史观教育,与美国教育体制中所希望培养的动态思想理论基础不同,中国看待世界其他国家一级这些国家的历史通常是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角度,将其视作一个课题去进行学习、研究。因而,在这一阶段中,美国初中生对于中国的概念通常会形成一个“亚洲中国”。

此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中国近代史中出于被殖民的地位,因此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惯常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尽管美国作为一个殖民国家,教科书中依旧对“殖民”有着自己的解释,美国教育体系中对于美国殖民其他国家的观点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所建立的基础,他认为:“虽然美国也同样作为殖民者,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其他国家,但事实上,美国的统治期间对被统治国家做了很多善事,例如美国曾推掉中国赔偿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并在中国建立了教育和医疗。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通常认为,与其他殖民国家相比,美国对待被殖民国家相对仁慈。”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观点,在美国的青少年教科书中,美国敢于讲出自己作为殖民者的历史。

到了美国学生12年级的时候,刘教授认为:“历史课程的大纲写的非常好,堪称完美,因为正式涉及到了中美政治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政治。但是随后我们所做的异乡调查显示,这部分内容很多美国高中、高中老师是没有机会去讲授的。因为在美国高中11年级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大学申请,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以通常美国高中四年当中,只有前三年学生可以受到与大纲紧密结合的、严谨的基础教育,事实上第四年是学不到太多实质性的知识的。这一点,美国人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高中第四年的课程近乎形同虚设,尤其是在历史部分,学生几乎无心去了解。因而,可以说美国基础教育对于世界历史、中国形象的大纲设置得很不错,但可惜的是:精华的部分都在高中第四年。也就是说,大纲并没有被执行。”

刘敬辉教授团队在这一研究中,也就行了教育评估,也就是调查:按照美国教育大纲来执行的美国基础教育中,美国学生对中国究竟了解多少呢?他们发现:美国高中的10年级学生对于中国的认识是最多的;另一份调查问卷是让美国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的为人形象,得到的调查结果为,被提及最多的为人依次是:孔子、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这表明美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多数是基于对二战历史的理解。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4 00: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