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这次中国会帮朝鲜度过此劫吗?

2017-3-19 11:00|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31683| 评论: 1

命令与征服:从郡县到藩属


朝鲜紧邻中国东北部,全长795公里的鸭绿江为两国的界河,是中国在东北方向两个陆上邻国之一,它对于中国国土战略安全的重要性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的“箕氏侯国”。据《史记》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来到半岛北部,被当地民众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后来,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后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攻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后来因当地人反抗,临屯和真番两郡相继被废,中原政权的势力退出朝鲜半岛。到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前37年至668年)、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局面,高句丽实力最强,是当时东北亚地区不可一世的强国。


高句丽深谙“远交近攻”之策,长期向南朝(陈朝)称臣,利用南朝牵制北朝(隋朝),甚至还联合当时的突厥势力,组成了“高句丽、陈、突厥”的三方同盟。当隋朝北平突厥,南灭陈朝之后,兵锋自然直指东北亚地区最主要的敌人——高句丽。


隋炀帝分别于公元611年、613和614年三次出兵进攻高句丽,每次都发兵百万以上,但隋军长途远征,后勤补给不足,加上前线指挥官过于保守,隋炀帝本人又不懂军事,在高句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隋军每次远征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严重消耗了隋朝的国力,广大民众不堪忍受日益严苛的兵役与赋税,纷纷揭竿而起。最后在农民起义的硝烟中,隋朝政权于618年灰飞烟灭。


隋朝灭亡后,高句丽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贡,唐高祖李渊册封高句丽国王高建武为辽东郡王,新罗王真平为乐浪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三国共受唐封,从此中国与朝鲜初步建立了朝贡关系,朝鲜向中原王朝进贡,同时接受中原王朝的赏赐,朝鲜就此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唐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660年联合新罗攻灭百济,又于668年联合新罗一举攻灭高句丽,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故地建立安东都护府。由于当地居民的反抗以及唐朝要分兵防御突厥,676年,唐军从百济故地撤退并将该地转交新罗,新罗最终得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


唐朝对朝鲜特别是高句丽数次用兵,虽然收复辽东地区,并最后攻灭百济和高句丽,但无法在朝鲜半岛建立稳固的统治,结果让新罗渔翁得利,借机统一了朝鲜半岛。而唐朝损耗大量国力,王洪光指出,“因为受东线的牵制和拖累,唐军在北线对东突厥、薛延陀作战和西线对吐谷浑、吐蕃、西突厥作战都受到很大影响,常常陷入战略被动,兵不敷用。”


壬辰战争:明王朝的切肤之痛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两年后,已经统一朝鲜半岛数百年的高丽(918年至1392年)开始向明朝朝贡。1392年李成桂废黜高丽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朱元璋的旨意,取“朝日鲜明”之意,改国号为朝鲜。此后,朝鲜与中国建立正式的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


1592年,日本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派遣15万大军进攻朝鲜,朝鲜军队节节败退,宣祖李昖不得不遣使向明朝求援。当时朝鲜大部分国土已被日军占领,仅剩靠近辽东半岛的义州一带尚未沦陷,李昖派使臣向明朝求救。朝廷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便答应出兵援助朝鲜。1598年,明朝与朝鲜联军打败日军的进攻,取得“壬辰战争”的胜利。


明朝虽战胜了日军,却付出极高的代价,在这场持续六年的壬辰战争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明军损失极为惨重。据统计,明朝第一次出兵74,000人,损失25,000人;第二次出兵11.7万人,损失58,700人。这次战争耗费军饷七八百万两白银,而当时明朝每年总收入约为四百万两白银,依此计算,此战耗费明朝约两年的全国总收入。


更为严重的是,壬辰战争爆发后,驻扎在辽东的明军主力开赴朝鲜战场,对辽东的控制力减弱。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满清政权的前身乘机扩展势力。当建州女真实力不断壮大时,明军辽东精锐在壬辰战争中损失大半,加上战后军备废弛,守卫辽东的军队严重不足,导致明朝无法对女真进行有效控制。


壬辰战争对中、日、朝三国的历史进程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明朝如不出兵抗日援朝,则朝鲜必被日本占领,日本势力将全面深入到辽东地区,使辽东形成明朝、日本、满清三国对峙的局面,日益壮大的满清势力将受到日本方面的牵制,最后能否顺利入关、入主中原犹未可知,因此可以说满清是壬辰战争的最大赢家。


甲午战争:清王朝惹祸上身


日本侵朝失利后不得不暂时收敛其侵略扩张的野心,专心处理内部事务。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大增,壬辰战争结束300年后,朝鲜再次成为日本的猎物。日本用武力逼迫朝鲜政府在1876年与其签订《江华条约》,日本取得了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日本势力开始全面渗透朝鲜。


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清朝当然不能坐视朝鲜被侵略。1882年8月,清朝藉朝鲜王朝内部纷争的机会,派马建忠、丁汝昌率领3,000官兵乘北洋海军的三艘船舰出兵汉城,全面控制朝鲜的内政外交。1885年4月,日本与清朝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中日双方同时从朝鲜撤军,以后出兵朝鲜须相互通知。日本由此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对等的地位。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无力平定,被迫向清朝乞援。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000人于1894年6月在朝鲜牙山登陆,同时通知日本。6月10日,7,000日军借口保护使馆和侨民从仁川登陆。6月11日,朝鲜政府与东学党签订《全州和议》,东学党起义暂时告一段落,清政府提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军,但被日本回绝。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朝鲜王宫,击溃王宫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李昰应上台摄政,进而控制了朝鲜政府。7月25日,日本对清政府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并藉此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导致大清帝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再次沦为西方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北洋水师的覆灭使得中国难以建立有效的海防,此后的对外战争中,海军力量的薄弱令中国吃尽苦头。另外,甲午战争后巨额的赔款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满清王朝主导的中央政府颜面扫地,逐渐失去统治的合法性,同时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此后的数十年里,中国陷入因各派势力争权夺利所引发的内部纷争与战乱,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在国际政治舞台中沦为二流国家。而日本在甲午战争后不断向中国东北地区渗透势力,最后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东北,并最终以东北为基地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抗美援朝:不感恩的朝鲜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在美苏分区占领的背景下被人为分割成两个国家——朝鲜与韩国。金日成控制的朝鲜于1950年6月25日对韩国发动进攻。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迅速调整对东亚的外交战略,遏制共产主义国家的扩张成为首要目标。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S.Truman)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就此中国武力统一台湾的计划成为泡影。


为防止朝鲜武力吞并韩国,1950年9月15日,美国的两栖部队在仁川登陆,正式卷入朝鲜战争。朝鲜半岛局势骤然逆转,朝鲜军队节节败退,美国军队很快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毛泽东在苏联和朝鲜的强烈要求下,为抑制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扩张、巩固中苏同盟,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秘密进入朝鲜境内,与朝鲜人民军并肩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最终双方打成平手,南北朝鲜保持分裂局面,国界线还是原来的三八线。中国再次为朝鲜付出惨重的代价,军队伤亡数十万人,还欠下苏联30亿元人民币,当时约合13亿美元的军火债务。因与16个国家参与的联合国军作战,并在1951年初拒绝联合国提出的和平协议,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陷入孤立的困境。虽然通过朝鲜战争与苏联结成同盟,但同盟关系只持续了10年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对空前严峻的外交局面,不得不把大量国家财政用于国防建设上。美国则通过朝鲜战争填补日本的空缺,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对中国实施20年的遏制政策。


中国党内开明派元老何方撰写过谈朝鲜战争的系列文章,他指出,朝鲜战争严重损害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我国丧失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全面倒退了30年”。朝鲜战争也耽误了台湾问题的解决。连毛泽东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过,没有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攻打台湾是“我党‘七大’后所犯的第一个大的历史错误……这是不能挽回的错误,是百分之百地错了”。毛泽东虽然没有说这是朝鲜战争带来的后果,但人们心知肚明。


名存实亡的中朝同盟


朝鲜战争结束后,金日成通过不断清洗党内异己势力,全面控制朝鲜的军政大权,朝鲜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复杂微妙的发展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长达20年的中苏对立期间,朝鲜多次在中苏之间骑墙摇摆,以谋求最大利益。中国为巩固亚洲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中共对国际共运的领导权,不得不通过给予朝鲜大量援助以换取朝鲜的支持。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中国为朝鲜提供8万亿人民币的无偿援助,而且朝鲜所有贷款、贸易差额和欠款一律免除。


1961年7月,《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双方名义上建立军事同盟关系。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尽管这一条约目前仍然有效,但中朝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军事合作,中国也早就停止向朝鲜出售武器,所谓的中朝同盟早就虚有其表、名存实亡。


1979年起,中国外交逐渐转向,突出表现是淡化意识形态标准,朝鲜在中国领导人眼中的价值逐渐变淡。1992年8月,中国与韩国建交,中国官方媒体对“南朝鲜”的称谓也随即变成了“韩国”。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再一次进入低谷,19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利,据说是朝鲜将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悉尼,以报复中韩建交。


虽然中朝关系冷淡,但中国并没有放弃朝鲜。进入21世纪,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关系趋于恶化,美国在东亚也没放弃对中国的遏制,与美国和日本全面对立的朝鲜政权,牵制美国和日本,对中国扩展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还有一定作用。虽然中朝关系时有波折,但是朝鲜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有韩国媒体称,在过去30年间,中国向朝鲜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中国占朝鲜总体贸易的比重由2007年的67%,达到2011年时的89.1%。


当前,关于朝鲜到底是中国的屏障还是拖累的问题,在中国各界存在不少争论。王洪光认为,从军事上看,朝鲜半岛北部从三八线到中国边境,纵深也就五六百公里,充其量只是一个现代战役的纵深。当代信息化战争,扩大了空间和缩短了时间,只有一个战役纵深的所谓“战略屏障”,又有多大的意义?而在其他军事学家看来,中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可能从朝鲜半岛入侵中国的国家——日本和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和实力对比也不同了,整个国际关系格局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大国之间的战争,特别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几乎不可想象,因此,朝鲜作为中国屏障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了。

但是:

根据1961年签署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第二条:“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条约有效期二十年,如一方要求修改或终止,须在期满前半年内向对方提出,否则《条约》自动延长二十年。1981年、2001年条约两次自动续期,有效期至2021年。

所以根据国际法,如果朝鲜在条约有效期内遭到攻击,中国是有对其进行军事援助的义务的。如果中国不遵守自己签下的条约,那中国的国际信誉就彻底毁掉了,今后也不会有任何国家再相信中国的任何承诺。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游客 2017-3-19 23:26
中国政府对朝问题上蠢事一箩筐。对这么个白眼狼的北韩早该终止“友好条约”.

查看全部评论(1)

GMT-5, 2025-2-23 17: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