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华男频便血 “痔疮”竟是肛门癌

2017-4-5 09:10|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10077| 评论: 0

大便出血且伴有肛门异物突出,多数民众会当作痔疮发作,殊不知该症状也可能是罹患肛门癌的信号。华人医师指出,曾有华男发现肛门处长有不到一公分的突起异物,多次检查皆被列痔疮处理,长时间仍未康复,后经切片处理竟发现该男子患了肛门癌。不过,医师也强调,痔疮若长久不愈,不会有转变成大肠癌或肛门癌的可能,而毫无症状的大肠息肉导致大肠癌的可能性反而较大。

肠胃肝胆痔疮中心医师陈胜4日在角声医学讲座“大肠癌的成因和预防”中表示,由于痔疮、大肠息肉以及肛门癌均会伴有便血、胃部不适及异物突出等相似症状,许多民众将三种疾病混为一谈。他举例说,有个病人发现肛门长有一公分异物后,误认为是痔疮,多位医生也用治疗痔疮的方式处理,并未引起注意。经数周治疗后,病人仍感到不适,来找他就医时,发现异物同痔疮的颜色不同,经切片化验,竟发现小异物竟是肛门肿瘤。

陈胜介绍,因及时就诊加上先进的科技(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病人仅切除了一公分的肿瘤,并未切除肛门;过数月即恢复健康,也不需在后期接受化学治疗。

据陈胜指出,痔疮是排便时肛门附近的静脉血管受压扩大,长久不治并不会有转变成大肠癌的危险。他表示易致大肠癌的是肠内息肉,患有肠内息肉的病患常伴有便血或胃部不适。不过,许多肠内有息肉的病患在前期并无特殊征兆,但若不重视且该肠内息肉为腺瘤,癌变的可能性较大。陈胜说,患有慢性肠炎和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民众,都是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陈胜表示,由于民众现今的食物多为加工或消毒的食物,不但使他们减少吸收有益菌的机会,还增加了肠胃负担,致近年罹患大肠癌的人数不断增加。不过,他表示早期大肠癌可根治的可能性较大,若民众有罹患大肠癌的家族史或年龄超过50岁,三到五年应接受肠镜检查一次。他还建议民众应多吃蔬果和其他纤维质食物,少吃醃制食物和红肉、少喝酒、不要抽菸,以预防大肠癌。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4-6-21 00: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