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为美东最大华人移民聚集地之一,但从300多年前法拉盛镇成立算起,先后有来自荷兰和英国移民,华人定居此地时间仅占十分之一。为了让更多华人开始了解法拉盛从农村变商业中心的过程,同时也书写自己的历史,邦恩屋博物馆即日起在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法拉盛分馆地下一层举办展览,用中英双文的时间轴形式,展示邦恩屋和当地历史。 邦恩屋博物馆教育主管、考古学家马汀(Elizabeth Martin)表示,纽约的移民历史可追溯到1609年,哈德逊沿哈德逊河而上,1624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将当地命名“新阿姆斯特丹”。而早在1645年,当时的荷兰西印度公司董事长基夫特,就在法拉盛颁布“法拉盛特许状”。 1657年,一群热爱自由的法拉盛居民,起草一份向荷兰总督要求宗教、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抗议书,共有30人联署,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盛谏章”,迫使管辖法拉盛的荷兰西印度公司允许民众享有宗教自由权利。1664年,英国从荷兰手中接管法拉盛,宗教自由成为一项法律,“法拉盛谏章”成为北美第一份倡导宗教自由的文件。 邦恩屋建于1661年,因为第一代屋主江邦(John Bowne)是为法拉盛争取到宗教自由而得名。而建于1964年的法拉盛贵格会会堂(The Old Quaker Meetinghouse)也代表了人们对于宗教自由的抗争,两栋建筑均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蹟。 法拉盛图书馆副馆长邱辛晔表示,法拉盛历史悠久,追溯至1645年10月10日建成之日,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但是,在对过去历史进行梳理时,发现大部分著作都是英文的,中文的较少。他正在与友人撰写的“法拉盛传”,即将用中文呈现法拉盛历史,一直到近期华人移民。 此外,邱辛晔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介绍法拉盛历史的著作,也需要有普通民众的故事,因此,他也发起“法拉盛故事”征文活动,旨在让草根民众介绍自己的移民故事。邱辛晔说,“法拉盛本身虽然是个地域概念,实际上也可以是历史文化的概念。用法拉盛做象征,写下华人到美国艰苦创业的故事”。欲参与或了解详情的民众,可上网:http://iwingpress.com/。 此外,邦恩屋博物馆今年还将举办多场社区活动。除了从即日起至5月底在法拉盛图书馆地下一层的展览,邦恩屋博物馆还将在5月3日(周三)和5月10日(周三)下午3时半,在法拉盛图书馆开展课后工坊,教小朋友做穿珠子画。5月6日(周六)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将举办“绿色法拉盛,过去、现在、未来”春季家庭活动日,将带领民众用古时候的方式做游戏和品尝美食。 活动地点在Margaet Carman Park,位于邦恩街北方大道和37大道之间。5月20日(周六)和6月17日(周六)下午1时半,将举办宗教和古蹟保护讨论会,地点位于邦恩屋,地址在邦恩街3701号。 |
GMT-5, 2024-12-21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