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 法拉盛 艾姆赫斯 布鲁伦 曼哈顿 其他 全职兼职 餐馆工 甲店发廊 按摩工 生意转让 二手 二手车 电脑WIFI 防盗报警 失物招领
律师 贷款 旅行社机票 白送 保险 纽约发布 翻译 补习培训 保姆幼儿 搬家 电招车 旅馆 房产 快递货运 美容理疗 考牌练车 加州驾照
印刷招牌 签证留学 移民入籍 会计报税 装修 冷暖水电 可疑号码 法律案例 生活曝光 交友征婚 美甲笔试 手試 拔毛 入籍 纽约驾照

小纽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小纽约网 华人资讯 查看内容

毒品侵蚀乡村:有些农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

2017-4-25 09:37| 发布者: 弯弓射大雕| 查看: 6843| 评论: 0

陈敏将自己与毒品的关系形容为“战争”。他发现,在过去数年间,毒品这一人们印象中昂贵的物质正变得越来越廉价,并从城市向乡村蔓延。

毒品侵蚀乡村:有些农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

湖南一家自愿戒毒医院,铁门后,都是正在戒毒的人。新京报记者韩雪枫 摄

陈敏在自己的知乎主页顶端放了一张图,纯黑的底上是6个白色毛笔字:“与毒品的战争”。

自从去年10月回答第一个问题开始,半年时间里,他在知乎上回答了335个问题,获得33347次赞同、3204次感谢和7307次收藏。

“我的合租室友在家吸食可卡因,劝阻无效,我该怎么办?”“哺乳期吸毒女性,孩子吸食其乳汁后也会染上毒瘾吗?”

这335个问题全部和毒品有关。

34岁的陈敏是湖南一家自愿戒毒医院的行政人员,帮助吸毒人员戒毒、知乎上答题,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

但他和毒品有着“公仇私恨”。公仇是指,在戒毒医院工作的两年间,他看见了太多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私恨,是因为他的一个发小就死于吸毒。

他发现社会对毒品了解太少,决定站出来。

毒品侵蚀乡村:有些农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

使用戒毒医院的电梯必须插入钥匙。

“毒品变得越来越廉价”

2月的一天下午,湖南长沙的一家自愿戒毒医院,陈敏进入封闭式住院区域。

从医院大厅往左走,打开一道有人日夜值守的铁门,再用钥匙开启电梯,就进入了住院区,病房里有身价千万的富豪、法国留学的高知;也有普通的上班族和一贫如洗的农民。

陈敏拿着钥匙,开门、关门,开门、关门——要进入李剑锋的病房,他需要穿过5扇带锁的铁门。

陈敏想和李剑锋(化名)聊一聊。他常常和医院的戒毒患者聊天,除了对他们实施心理疏导,还有一个目的是获取案例,方便以后在网上遇到情况差不多的求助者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李剑锋被家人送到这所医院两个多月了,即将结束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回归正常生活。

医生已经和李剑锋沟通好,他很愉快地接待了陈敏。李剑锋穿着大红色的衣服,他个头不高,身材匀称,气色不错,与常人印象里的吸毒者完全不同。

“大多数人印象里的吸毒者骨瘦如柴,到处是针眼。其实那只是海洛因。这说明我们社会上的许多人并不了解毒品,特别是新型合成毒品。”陈敏对剥洋葱(ID:boyangcongpeople)说。

三十多岁的李剑锋在长沙经商,生意做得不错,“一年几十万的收入吧。”他的妻子是医生,孩子乖巧懂事,家庭让很多人羡慕。

2015年,李剑锋开始吸毒。“生活太安逸了,朋友说找点乐子,就跟着一起玩这个(毒品)了。”冰毒和麻古进入他的身体,“混起来吸。五六天一次,一次半克冰毒,一粒麻古。”

“一克冰毒200块,一粒麻古50块,打个电话就能送到手上,很容易。”在讲到毒品来源时,李剑锋感叹,“抽得起烟就吸得起毒。”

陈敏说,毒品这一人们印象中昂贵的物质正变得越来越廉价,特别是合成毒品。这让他忧心忡忡。

毒品侵蚀乡村:有些农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

进入病房,必须经过5扇带锁的铁门。

一名从事戒毒工作十余年的医生介绍,近些年来,中国甚至正成为新精神活性物质输出地。由于制毒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依靠国内良好的化学工业基础,生产合成毒品越来越容易,国产合成毒品“产量大价格低,打得金三角没有招架之力。”

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破获制造冰毒晶体案件484起,涉及广东、四川等26个省份;破获制造氯胺酮案件118起,涉及广东、广西等12个省份。国产毒品缴获量79吨,占全国毒品缴获总量的77.3%。

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冰毒制造窝点,这也让李剑锋等人获得毒品变得容易。

我国实际吸毒人数有多少?超过1400万。这是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反恐专员刘跃进两年前对媒体给出的数字,他参照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比例。

李剑锋说,吸食冰毒后,人会变得很兴奋,“可以玩几天几夜不睡觉”,欲罢不能。

“海洛因害自己,而冰毒是害身边的人”

“吸冰毒后,想问题地时候会偏执,会钻进去。”李剑锋说,“比如说赌博,我没吸毒时可能输个十万块钱就不玩了。但吸完后,输二三十万我都不会走,一直赌到药效过去。”

妻子下班晚回来几十分钟,他就会怀疑妻子有外遇;孩子不听话,他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他甚至带孩子去做了亲子鉴定;他怀疑手机被人装了监控软件,换了七次手机,从苹果换到老式黑白屏诺基亚。

“那种状态就是,只要你脑子里出现一个念头,就会一直想下去,最后当成事实。”

这是冰毒吸食者的普遍状态。陈敏介绍,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的吸食者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偶尔吸食、成瘾依赖、毒品滥用、精神障碍。

“明显的精神障碍一般在吸食两年左右时出现”,陈敏说。李剑锋做亲子鉴定、频繁换手机等一系列异常行为引起了妻子的怀疑。

作为医生,妻子很快确认丈夫在吸毒,她把夫妻两方的至亲召集起来,将李剑锋绑到了戒毒医院。

“刚来的时候我觉得他们都疯了,要害我。”李剑锋对剥洋葱(ID:boyangcongpeople)说,“治疗一个多月后,我才慢慢意识到,疯的是我,我以前做了很多荒唐事。”

陈敏介绍,许多刚接触冰毒的人觉得,冰毒吸了之后身体的瘾很小,所以吸起来没问题。但实际上,冰毒对神经系统的伤害非常大,但伤害的是人的精神,不像海洛因会让人身体溃烂,所以吸食者自己察觉不到它的伤害。直至患上“苯丙胺精神病”。

“苯丙胺精神病”是反复使用中等或高剂量苯丙胺导致出现以妄想为主的精神障碍,可在用药过程或之后出现,常伴有听或触幻觉、情感不稳、活动增多、敌意,甚至非理性和突然的暴力行为。

毒品侵蚀乡村:有些农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

陈敏和戒毒者李剑锋(左)正在交谈。

“我疑神疑鬼,如果不是被送进来,继续下去肯定会出事。”在聊天中,李剑锋多次重复这句话,后怕不已。陈敏知道他后怕的原因:前年,湖南一名男子在吸食冰毒后,精神失控,将亲生儿子摔死在地上。“海洛因等毒品更多地是害自己,而冰毒是害身边的人。”

根据《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15年,全国报告发生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事件336起,破获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17.4万起,占刑事案件总数的14%。

“有些农村办红白事,都会约着吸个毒”

陈敏两年前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跳槽到戒毒医院,他图的是医院的工作更规律、稳定。

但随着与吸毒人员接触越来越多,一个隐秘的世界慢慢向他拉开帷幕。

进入医院的吸毒人员,几乎人人家里都有一部血泪史:有人与至亲拔刀相向,有人家破人亡,有人妻离子散。

他总想起发小刘元(化名)。刘元与陈敏都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湖南岳阳,两人从小一块上学,一起玩耍。

与陈敏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的白领生活不同,刘元很早就去了深圳的“道上混”。陈敏还记得十年前自己去深圳看望刘元,那时刘元已经染上了毒瘾,每天都要注射海洛因。

“他那个时候偷、抢,还拉皮条,只要能弄到钱,什么都做。”陈敏说,在深圳时自己既震惊又心痛,没想到当初的好哥们儿会变成这个样子。劝说无果,陈敏慢慢就和刘元减少了联系。

2013年,陈敏回老家村里,才再次听到刘元的消息。原来,2011年,刘元就去世了,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一个不到十岁的女儿。

“村里人说,2011年广东的警察发函让老家的警察调查他,他在广东犯了事。当时刘元躺在床上,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浑身散发着一股恶臭,警察看了一眼就走了,从此再没有过问。警察知道他时日无多,抓了也没用。”警察走后不久,刘元就去世了。

“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他父母带着他到各戒毒医院和强制戒毒所戒过多次毒,但由于他的身体各器官已经被海洛因严重损害,完全不能适应没有毒品的生活,都以失败告终。生命的最后,像一具木乃伊躺在床上,全身上下难得一块好皮肉,到处是溃烂的伤疤。”陈敏回忆。

发小惨痛的经历与工作中接触的惨剧,让他开始留意毒品蔓延的轨迹。

他慢慢发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事实:一些地方毒品的泛滥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有些农村办红白事,都会约着一起吸个毒,发毒品就像发烟一样。”

尤其让陈敏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在某些农村地区获取毒品相当容易,“打个电话,半个小时就有人送到,比外卖软件还快。”

毒品侵蚀乡村:有些农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

陈敏每天都会抽出一会儿时间上知乎解答网友的问题。

“毒品下乡”正成为一种趋势,陈敏工作的戒毒医院院长李江红给剥洋葱(ID:boyangcongpeople)提供了该医院的统计数据。“医院住院病人原来以城市人为主,2015年之后,乡镇及以下农村病人占据病人总数的50%以上,并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陈敏认为,目前社会对合成毒品的认知不足,是农村“毒品下乡”的重要原因。“海洛因时代,国家对毒品的宣传很到位,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越来越流行的化学合成毒品,国家却是少有宣传,这也造就了民众对于毒品的概念还停留在海洛因年代。尤其是农村人口,对合成毒品的认知存在极大的误区,认为其不上瘾,对其危害、预防及成瘾后治疗等根本没有概念。”

戒毒医院院长李江红介绍,2009年以前,该院住院病人传统毒品成瘾者由与合成毒品成瘾者的比例为9:1,2015、2016年的数据则刚好相反,合成毒品成瘾者占全部戒毒病人的90%以上。

与毒品的战争

陈敏将自己与毒品的关系形容为“战争”,而战场,在网络上。“我的想法是,用业余时间让更多人了解毒品的危害与治疗,也许能救回许多家庭,社会对毒品了解太少了。”

去年10月,他开始在知乎答题,他发现,知乎上对于毒品的问答,大多极不专业。

比如有人问关于毒品的问题,上面的回答大多是“毒品沾上就没救了”“吸了毒就骨瘦如柴”“吸毒的人都是人品有问题,活该”等等。

“这和以前对毒品进行‘恐怖教育’的内容是一样的。”陈敏说,国外对吸毒的专业描述是“药品滥用”,沾上后可以经过治疗痊愈,不能放弃治疗。“毒品不是戒不掉的,戒掉了就是正常人。”

在知乎上,关于毒品的问题,陈敏几乎有问必答。

毒品侵蚀乡村:有些农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

陈敏在知乎上回答问题。

他每天会接到四五条关于戒毒的私信,里面大多是家人吸毒怎么办,怎么戒毒的内容。他总会给出各种建议,然后再留下一句,“如果有条件,建议送到专业的治疗机构戒毒。”

向他咨询的,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甚至有些是“孩子”——未成年人。

一个15岁的留守少年,染上海洛因长达两年。父母在外地打工,小男孩与家中老人在一起,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对读书也没什么兴趣,在义务教育期间中途辍学。他整日在家乡游荡,结识了吸毒者,被引导诱惑吸上了海洛因。

毒品“下沉”得越来越厉害,这最让陈敏忧心。《2015年毒品形势报告》显示,在全国现有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

而有一些在吸毒家庭的孩子则更早接触了毒品。2015年10月,湖南株洲一个2岁男童突然昏迷,孩子的尿液呈冰毒阳性。警方调查得知,男童的爷爷吸毒后将吸毒工具随手扔在屋内,被孩子接触到了。陈敏医院的数据也显示,来住院戒毒的病人原来多数为社会高收入人群,现在逐渐向中低收入者,甚至向贫困家庭蔓延。病人的年龄也从10年左右的30岁以上为主,逐步低龄化,到现在平均年龄约25岁,年龄最小的住院者仅13岁,初中在读。

陈敏有两个孩子,大女儿6岁、小女儿1岁。他总会想,孩子长大后的世界会是怎么样,毒品被控制住了吗,会有人引诱她们吸毒吗?

“我不想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毒品泛滥的年代。”陈敏说。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 匿名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GMT-5, 2025-2-23 18: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