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洗衣店老板的女儿,被认为代表着洗衣店、餐馆老板、黑帮和苦力组成的华人形象。 她也是首位跻身好莱坞的华人影星,《纽约时报》称她为“不可思议的纯情玉女”。 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曾这样形容她的名字: 如同“一杯茶中的花瓣,渐渐绽放,充满月光,了无俗香”。 提及在好莱坞里的东方面孔,人们知道更多的是李小龙、成龙、章子怡, 却鲜少人提及第一位好莱坞华人传奇——黄柳霜。
今日的红毯,女星们仍在向她的复古造型致敬。 2015年Vogue美国版发布的《The 7 Chinese Actresses You Should Know( 七位你必须知晓的中国女演员)》,黄柳霜排在首位。 同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年度大展Met Gala“中国:镜花水月”主题展中,更是特地设立了“Anna May Wong黄柳霜”的专人部分。
1905年,黄柳霜出生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十分传统的中国家庭。 她的祖父是当时第一批赴美淘金的华工,而父亲则在唐人街开洗衣店维持一家人生计。
那个年代,独在异乡的华人稀少,其地位可想而知。 在学校里,黄柳霜经常被同学用别针扎, 只是为了满足白人男孩“试试中国人怕不怕痛的好奇心”。 而当时谁也不会想到, 这个穿梭在洗衣房间的小姑娘,会成为好莱坞第一位华人影星, 用东方式的风情万种,在星光大道留下自己的名字。 那时正好赶上了好莱坞电影兴起的初期,作为家中老二的黄柳霜没少翘课去影院。 9岁的时候,就拿着洗衣店客人的小费去看电影,10岁,就被皮货商选中成为上衣模特。 因为常常穿梭在唐人街的片场,她被拍摄人员称作C.C.C(Curious Chinese Child:好奇的中国娃娃)。 电影梦的种子也由此一点点在这个东方女孩的心中埋下。 1919年,14岁的黄柳霜毛遂自荐,在大都会电影公司出品的《红灯笼》中拥有了跑龙套的机会。 少女终于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角色。 而后的两部作品,1922年的《海逝》和1924年的《巴格达窃贼》,让好莱坞记住了这张富有东方特色的妩媚面孔。 她在《巴格达窃贼》饰演的蒙古女奴,扮相惊艳,影片也一举成为当年美国电影票房冠军。
然而《排华法案》的风行,使当时华人在美国的形象往往低劣而卑贱。 黄柳霜在好莱坞得到的角色,大多是衣着暴露、眼神空洞、麻木软弱的屈辱女子。
这样的表演让黄家人感到蒙羞,更让黄柳霜深陷在无尽的痛苦中。 “外国人常常对中国人有很多的误解,尤其是往往坐井观天地武断了全部。所以我每次登台在未启幕之前,必定对着观众说几句声明,说无论我所扮演角色怎样坏,不能代表我们中国人的全体,希望在座观众不要误会。这句话说完之后,我从他们的掌声中知道他们对我的话是很同情的。”
但一个人的一句话未免太势单力薄。 1928年,23岁的黄柳霜还是离开了好莱坞,奔赴欧洲,希望在那里继续完成她的演艺之路。 在德国拍摄的《歌》,在欧洲刮起一阵东方娃娃的旋风。
在英国默片《唐人街繁华梦》中,黄柳霜把那个爱算计的小女人演活了。 “她在片中无拘无束的表演为伟大的默片时代画上了最后一个精彩的句点。” 《时代》杂志的理查德·考利斯对她称赞有加,“高挑、美丽且优雅,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倒万千男性;他们穷尽辞藻也难以描绘她的美貌。”
凭借在《唐人街繁华梦》中的精彩表现,黄柳霜受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 在这样的殊荣面前,黄柳霜却明白自己的“繁华梦”其实很脆弱。 “成功不是你能购买并终生拥有的珠宝。恰恰相反,即便是最耀眼的明星,随时都可能因为短暂的原因摔得粉身碎骨,凄惨地埋没于烟尘中。观众是无情的裁判。” 这是她在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所吐露的心声。 3年后,黄柳霜自欧陆返美。在欧洲拥有的名气,让她重新成为好莱坞的宠儿。 就在她尚未办好入关手续之前,片商们已备好合约书并捧着预付的酬劳在关口守候。 黄柳霜在百老汇出演了167出舞台剧,加入派拉蒙公司出演的《龙女》更是让其声名大噪。 《纽约时报》称她为“不可思议的纯情玉女”。 在她31岁这年,赛珍珠描写中国农村夫妇的小说作品《大地》,被米高梅公司改编成电影。 黄柳霜十分中意其中的两个中国角色,却被制片方拒绝。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路易丝·莱娜在片中饰演中国农妇阿兰并一举夺得第十届奥斯卡奖。 1936年春天,黄柳霜终于第一次踏足中国的土地。 在上海,她受到国际学权威顾维钧大使及林语堂等的欢迎,并和梅兰芳共进晚餐。
虽然名扬好莱坞,但对于黄柳霜来说,这一切只不过是戴着镣铐起舞罢了。 在好莱坞,美国的《反异族通婚法》禁止她在电影中与任何一位男主角接吻,所出演的角色则都是较为负面的东方形象。 而在中国,因为角色的负面性和大胆出格,她同样不被理解。 初到上海,黄柳霜面对的就是中国媒体的讥讽—— “她的墓志铭上应该写上这是她一千次的死亡!”。 一名上海记者曾问她:“为什么要演这么多屈辱的东方女性。” 她答:“那不是我的选择。即使我不演,也会有其他演员去演。而我会失去仅有的那一点‘中国人演中国人’的机会!” 就在黄柳霜回到美国后不久,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她利用自己的社交能力,在各大宴会和慈善集会上奔走相告,发表演说,呼吁美国民众积极支持中国抗战。 更是将自己心爱的珠宝首饰进行义卖,只为将义款汇回中国。 1942年宋美龄来到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宣传中国抗日。 在好莱坞的演讲台上,宋美龄左右站着当时最出名的电影明星们,却唯独没有黄柳霜的身影。 黄柳霜对婚姻的期待值很差,她说: “中国男人嫌我是戏子,白人又不能与华人通婚”。 就这样,她一生未婚。 1961年2月2日下午,黄柳霜因突发心脏病猝逝寓所。 她的骨灰安放在洛杉矶伍德兰公墓母亲坟墓旁边,只写了名字,没注明出生与逝世的日期,也没有墓志铭。 是中国血统,却生在美国,名扬好莱坞圆繁华之梦,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平等对待。 或许,没有墓志铭就是对这个女子一生最好的注解。 参考文献: [1]郝吉思著;王旭,李文硕,杨长云译.黄柳霜 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传奇[M].香港大学出版社.2013:13-14. [2]罗慰年.六度空间看美国:America in Six Dimensions[M].易文出版社,2016:167 |
GMT-5, 2024-12-21 23:00